生活 > 飲食文化 > 正文

中國菜大賽水準高 「變中求變」變化萬端

 

大紀元記者敖曼雄高雄報導)由新唐人電視台主辦的「全世界中國菜廚技大賽」亞太區初賽,21日在高雄餐旅學院進行最後一天的比賽,總計兩天的賽程非常圓滿成功的落幕。

這次大賽共邀請五位國際級的中華美食專家,分別就粵菜、川菜、淮陽菜、魯菜、東北菜等五大比賽項目評審。來自美國紐約的裁判長曲運強在總評時強調:這次大賽總體來說,水準非常高,有許多重量級的選手踴躍參賽,顯示這次大賽受到餐飲廚技業界的重視與肯定。

裁判長曲運強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次的「全世界中國菜廚技大賽」的宗旨,就是恢復正統中華美食文化。中國菜首重色香味的體現,尤其是對味的體現,更是重要。

這次參賽選手在刀工與火候都有很不錯的表現,但是在底味方面普遍都差了些,這是因為對參賽菜系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特色、手法與技法,沒有深入的認識與了解,以致有喧賓奪主情形,實在很可惜。其實現代社會中,一般人對正統的淮陽菜、魯菜、東北菜等,印象都很模糊,甚至於都已經失傳了。

其實正統中國菜是很科學的健康美食,不是死的,而是活的,是在各大菜系的歷史文化基礎上,再加上本土本地的特色,加以創新。是「變中求變」的變化萬端,呈現出各地中華美食文化的特色,讓人吃得美味又健康。而且,「食不厭精,食不厭細。」廚技愛好者在烹飪時,一定要很用心,才能夠將菜餚的特色與生命力展現出來。


來賓品嘗佳肴(攝影:羅瑞勛/大紀元)


來賓品嘗佳肴(攝影:唐賓/大紀元)


「全世界中國菜廚技大賽」亞太區初賽,21日圓滿成功的落幕。裁判長曲運強總評時強調,這次大賽非常成功,水準非常高。(攝影:敖曼雄/大紀元)
 
裁判長:中國菜大賽水準高 廚技精進無止境



來賓品嘗佳肴(攝影:唐賓/大紀元)


曲運強說,例如川菜,因為有其氣候、人文的特點,對辣味才會有特殊的處理,要辣得有層次。「麻婆豆腐」有些人偏甜了,是因為不知道「要想甜,先放鹽」的傳統技法,所以不能夠入底味。菜要能夠入底味,是百味之王,而川菜的基本味型為麻、辣、甜、鹹、酸、苦六種。

在六種基本味型的基礎上,又可調配變化為多種複合味型,在川菜烹飪過程中,如能運用味的主次、濃淡、多寡,調配變化,加之選料、切配和烹調得當,即可獲得色香味形俱佳的具有特殊風味的各種美味佳肴。

再如東北菜,也有北方天寒地凍是指在東北,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東部的烹飪菜系,東北菜的特點用料廣泛,火候足,滋味濃郁,以燉菜為主。

這次參賽選手中有一位做的「掌上明珠」,丸子燒得真好,但是可惜的是用鴨掌做陪襯的圍了一圈,而且鴨掌的骨頭都沒有剃除,感覺很粗糙,底味也不夠,相當可惜。這也是「食不厭精,食不厭細」的例子。


來賓爭相拍照(攝影:羅瑞勛/大紀元)


來賓爭相拍照(攝影:羅瑞勛/大紀元)


曲運強表示,總而言之這次大賽,參賽選手們表現都很好,不過因為中國菜廚技的提升與精進是永無止境的,一定要活到老,學到老的不斷在廚技上自我要求,多參加比賽,多觀摩學習。希望經過這次大賽,大家對正統中華美食文化,有了正確而深刻的體認。也祝福發榜入圍的參賽選手,下次到美國紐約參加「全世界中國菜廚技大賽」決賽時,能夠有更為出色,更好的表現。

競逐全世界中國菜金牌大廚頭銜

五大菜系入圍名單

競逐全世界中國菜金牌大廚頭銜(組圖)
發榜典禮入圍者合照

  【看中國記者台灣高雄報導】新唐人電視台主辦的第一屆「全世界中國菜廚技大賽」亞太區初賽於 9月21日在台灣高雄餐旅學院繼續展開第二天的賽程,今天的比賽項目有粵菜、東北菜及淮揚菜,有各菜系的廚技高手參加。參與的觀眾可以透過現場的連線欣賞參賽者精湛的廚技,還可以逐一品嘗參賽者們精心烹煮的美食佳肴,實在是大飽了眼福和口福。每當參賽者完成比賽走入會場時,現場都會響起熱烈的掌聲歡迎他們,氣氛十分熱烈。晚間並公布了55位入圍複賽的廚師名單。

競逐全世界中國菜金牌大廚頭銜(組圖)
參賽廚師林耿弘

今天的參賽者之一,目前任職於高雄國賓飯店的廚師林耿弘表示:這次的比賽著重技巧讓他對恢復正統中華廚技有了期待,他說:「新一代要走正統路線,現代年輕人要重拾基本功,那種刀工、火候,不要把這些省略掉,才能學到真功夫。」

競逐全世界中國菜金牌大廚頭銜(組圖)
參賽廚師鍾芬蘭

第一次參加這麼大型比賽的復興航空公司空中廚房的廚師鍾芬蘭表示,這次比賽時間和現場的感覺,具有很大的挑戰性,同時透過這次的觀摩,也學到了不同的技巧。過去她參加過的多半是「靜態」的比賽,也較注重「型」,而且東西很浪費,為了切一個菱形、切丁等,食材的浪費蠻嚴重的,這次著重於「味」,所以也比較吸引一些廚師來參賽,一些食材還可以做其它的運用,呈現出來的菜其實也可以很漂亮。此外,這次比賽讓她體會到以「敬」的心來做菜,她說:「用『尊敬』的心,用敬神、敬天一樣的心去烹調菜,這是這一次比賽下來,我學習到比較多的地方。」

競逐全世界中國菜金牌大廚頭銜(組圖)
遠從日本來的參賽者伊賀稔

  遠從日本來的參賽者伊賀稔,他出生在中國,父親是日本人。現在在日本經營中華餐廳,他的參賽項目是東北菜,自選菜是鍋包肉。他同時也是法輪大法的修煉者,他表示這次的大賽就是要回歸正統的中華料理,他很認同這個理念,也藉此學習和交流,所以來參加比賽,他抱著「真、善、忍」的精神,希望能表現出自己最好的做菜水平。

來自印度的參賽廚師鍾安霖於賽後表示,以他粵式料理的廚技在印度算是很優秀的,但是今天一參賽看到其它選手的表現,就知道自己還可以有更多的學習空間,他很滿意這次參賽的交流經驗,收穫豐富。

競逐全世界中國菜金牌大廚頭銜(組圖)
潮州菜師傅姚兆旋(左)

  今天有許多貴賓蒞臨大賽,除了為選手們加油打氣外,更是對新唐人電視台本次舉辦的「全世界中國菜廚技大賽」表達認同與支持,其中包括現年72歲的潮州菜師傅姚兆旋受邀來到比賽現場,對參賽廚師的用心給予肯定,也順口讚賞幾道作品,像是一道「蟠龍白玉燒」中,那一條用美乃滋擠出的龍,就頗獲他的青睞,而「鹹魚蒸鴨」清淡不油膩的口感,也讓他讚賞。

競逐全世界中國菜金牌大廚頭銜(組圖)
阿仕師林如仕

中國烹飪大師金牌獎的阿仕師林如仕表示,新唐人電視台主辦的「全世界中國菜廚技大賽」,實在非常有意義,讓廚技界的廚師們有一個展現廚技的舞台,互相交流與學習,同時把中國菜推向全世界發揚光大,是非常了不起的盛事。明年他一定要參加,更要號召更多廚技界的廚師參加,讓大賽一年比一年更加的盛大。

競逐全世界中國菜金牌大廚頭銜(組圖)
特地從台北趕過來品嚐美食的製琴師

  席間有一桌來賓對於菜色有相當不一樣的品評,現居奧地利的小提琴家也是制琴師高憶玫小姐趁此回台時間,特地從台北趕來赴宴,喜歡各國美食的她還號召了四位同為藝術界的朋友,共同參與此一難得盛會,她說:「這次是一個很新鮮、很好的經驗,這些菜超乎我的想像,比我想像中的變化空間還大。」她還用藝術來比擬料理,她說:「做菜也是一門藝術,藝術的東西很多層面,所有的藝術都是合乎人所需要的,像飲食有一個愛心在裡面,把物質提升精神層面,所表現出來的就是完全不一樣的,如何把食材做活了,用很多細膩的手法把它表現出來,這一點和其它藝術是共通的。」

 競逐全世界中國菜金牌大廚頭銜(組圖)
連大師都讚賞的蟠龍

大賽的裁判長曲運強接受採訪時表示,這次參賽選手水平都非常的高,技術方面都很好。但是在加工上有些人比較粗糙,在底味方面有些不足,或是有喧賓奪主的情形,有些人則是對菜系的認識不足,比較可惜。

本次全世界中國菜廚技大賽亞太區初賽經過二天的激烈角逐,今天晚間在高雄市國賓大飯店國際廳舉辦盛大的「發榜宣布大賽入圍名單」典禮。政商名流及餐飲業各界貴賓雲集,包括:高雄縣長楊秋興、行政院南部服務中心執行長羅世雄、高雄市政府建設局長劉馨正、觀光科麥科長、屏東縣政府新聞處邱處長、高雄餐旅學院校長容繼業、副校長潘江東、電影名導演郭南宏、全國廚師職業工會聯合總工會理事長許耀楠、中華民國烹飪協會理事長徐旺火、寒軒國際大飯店行政總主廚梁銘禎、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中式米食加工技術士暨監評委員與卜大食品公司董事長洪肇華、國際及中國烹飪特級大師金牌獎與台北市牛肉麵交流發展協會副理事長林如仕、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餐旅管理學系教授何金城.........等。

「全世界中國菜廚技大賽」亞太區初賽發榜入圍名單,在108名參賽選手中共有55名入圍,順利通過亞太區初賽的考驗,其姓名為:
一、粵菜:袁國忠、張永成、陳治豪、邱正昌、柯立元、陳明輝、杜孟家、張明漢、許志煌、陳金順、吳銀珍、陳彬楓、鍾詩鎮、蕭安定、吳權儒、鄭全宏、關燮富、黃贊奇。

二、川菜:陳秋香、曾良泉、蔡明諺、李鴻榮、趙裕榮、張原彰、張文彬、葉文吉、陳文棟、郭文賢、張京華、張清河、黃文炳。

三、魯菜:昆明、邵黎明、陳幸隆、萬家駒、何金城、李月珍、邱仕振、劉文得。

四、東北菜:伊賀稔、陳柳岑、鍾芬蘭

五、淮陽菜:李阿祿、王俊清、余介崇、楊吉成、林育峰、呂瑞義、覃孟雄、陳國強、古來文、林宏慶、許忠賢、曹明。

此次大賽主要是希望弘揚正統中華烹飪技藝,傳承中國深厚的飲食文化,並挖掘傳統菜餚的製作方法,再現中華美食的博大精深,在各界的積極參與和熱烈支持下圓滿落幕,敬請期待10月18日在美國紐約的決賽。

2008年新唐人全球系列大賽

http://competitions.ntdtv.com/home/index.html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0922/104317.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