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奇妙世界 > 正文

科學家發現:大腦細胞神奇 如同導航系統

 

 

  在過去的幾千年中,人類已經發明並應用了許多不同的導航工具,如地圖、指南針和經緯線等。而自然界的發展遠超前於人類,似乎還把這些工具植入了人類大腦之中,以保證我們的生存。

  倫敦大學學院行為神經學家雨果斯皮爾斯在利物浦大學舉行的BA科學節(BAFestivalofScience)上表示,我們的大腦中含有如同衛星導航系統這樣的導航體系,其中包含嵌入式地圖,坐標和指南針等。

   大腦中的導航體系位於名為海馬體的腦部區域。該區域是記憶形成的主要場所。海馬體在記憶的過程中,充當轉換站的功能。當大腦皮質中的神經元接收到各種感 官或知覺訊息時,它們會把訊息傳遞給海馬體。如果海馬體有反應,神經元就會開始形成持久的網絡,從而形成記憶;但如果沒有通過這種認可的模式,那麼腦部接 收到的經驗就會自動消逝。

  由維康信託基金贊 助、倫敦大學學院教授埃莉諾馬奎爾實施的研究表明,海馬體還負責空間性的導航,這在倫敦計程車司機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研究表明,倫敦計程車司機海馬體 中的某一區域比普通人的大了數倍,而公共汽車司機的相關區域卻與普通民眾相差無幾,這表示導航的普通技能與海馬體的大小並不相關,真正的關鍵在於倫敦計程車 司機多年以來在頭腦中構建的城市街道分布體系。

   在後續研究中,斯皮爾斯博士和馬奎爾教授通過電視遊戲PS2《逃亡》,對計程車司機如何運行大腦中的海馬體和其他導航所需的區域做了調查。在計程車司機 使用模擬仿真電視遊戲機對倫敦街道導航的同時,通過功能核磁共振成像儀對其進行腦部掃描。核磁共振成像技術,或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MRI)是一種非常有 效的研究腦功能的非介入技術,已經成為最廣泛使用的腦功能研究手段。它雖然是一種非介入技術,卻能對特定的大腦活動皮層區域進行準確定位,空間解析度可達 2毫米,並且能以各種方式對物體反覆進行掃描。fMRI的另一特點是,能實時跟蹤信號的改變,例如追蹤大腦在幾秒鐘內發生的思維活動,或認知實驗中信號的 變化等,時間解析度可達1秒。大批的腦科學研究人員已經開始從事核磁共振功能神經成像的研究,並將它應用於認知神經科學。

   研究人員發現,當司機首次對前方行進路線進行思考的時候,他們的海馬體最為活躍。相比之下,當司機遇到路障、發現熟識地標、觀賞沿邊景色或是考慮顧客的 想法時,他們大腦中其他區域的活動便有了顯著的增加。為了進一步證實研究結果,斯皮爾斯博士和馬奎爾教授還對一名因大腦海馬體嚴重受損而失憶的計程車司機 作了研究。實驗證明這名司機只可以對主要街道進行導航,而對蜿蜒、次要的街道則表現得束手無策。

   斯皮爾斯博士表示,海馬體在導航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與衛星導航系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倫敦的計程車司機需要在成千上萬蜿蜒的街道中找尋自己的路線, 他們具有精確而有效的導航體系,並在不斷的經驗積累中日漸強大。當計程車司機越接近目的地,其腦中內側額葉前皮質的活動就越發活躍。然而,大腦如何對路線 做出正確的選擇我們仍不知曉,這也是斯皮爾斯博士正在研究的課題。

  科學家已經在海馬體內部及鄰近大腦區域分辨出了三種細胞,即位置細胞(placecell)、頭朝向細胞(headdirectioncell)和格子細胞(gridcell),這三種細胞組成了大腦中的導航體系。

   我們的大腦中有成千上萬的位置細胞,分布在眾多細小的角落。位置細胞接收各種來源的空間信息後,可對這些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在海馬體內形成認知地圖,或 加強聯合皮層內細胞集群的突觸聯繫,以形成對空間位置的永久記憶。頭朝向細胞是一種頭朝向依賴性神經元,它如同指南針一般,可以告訴我們面對的是哪一條 路,對於指導動物運動有重要作用,並受環境、方向、暗示等因素的影響。而挪威科技大學愛德華莫塞爾教授團隊於2005年發現的格子細胞則可以通過類似 經、緯線的網格模型告知我們已經行進了多遠。

  正是這些神奇的細胞構建出了人類大腦中的導航體系,為人類實現自我導航奠定了堅實基礎。

 

責任編輯: 吳量  來源:科技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1010/106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