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面對風暴 大陸經濟及中共政府目前應對能力有限

北京中國經濟不斷放緩的消息可能令人頭疼,但全球其它地區對此的反應將更為激烈。今年一些經濟學家的樂觀預測如今已無人問津,他們原本認為,開發中國家——特別是中國——可能會與富國的經濟衰退「脫鉤」。

最令人擔憂的因素,可能不在於中國經濟看起來很容易受到出口需求下降的影響,而是在全球經濟明顯放緩之前,中國的經濟增長已開始下滑。

華盛頓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中國專家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Lardy)表示,中國每年為全球經濟增長貢獻一個百分點的粗略算法——中國經濟總量約占全球GDP的十分之一,而中國每年以近10%的速度增長——將不再站得住腳。他表示:「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度正迅速下滑。」

過去幾年,中國的淨出口為中國經濟增長貢獻了2.3或2.4個百分點。拉迪表示:「(今年)前三個季度,甚至在全球經濟大幅放緩前,這一比例已減少一半,並可能進一步下降。」最近幾個月,中國淨出口額——出口減去進口——有所改善,但主要是由進口油價下跌及其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度(經價格調整)不斷下滑造成的。

儘管有樂觀人士表示,中國正提升其價值鏈,但中國大量外向型部門仍依賴於組裝出口產品的模式,這些出口產品是通過進口子部件製造的,而相關部件往往來自其它亞洲新興市場國家。因此對中國產品的出口需求下滑將產生連鎖反應。

「認為亞洲能夠獨力支撐全球增長的設想總是過於樂觀,但它至少在減輕全球經濟放緩上起到了一定作用,」經濟諮詢機構Global Insight的奈傑爾•戈爾特(Nigel Gault)表示,「真正的擔心在於,如果中國經濟增長單獨放緩,這可能意味著整個亞洲新興市場也將放緩。」

經濟學家還表示,與前幾次全球經濟低迷時期相比,中國經濟及中共政府目前的應對能力有限。上一次全球經濟大規模放緩出現在2001年,此前全球股市科技股泡沫破裂。

但當時,中國飛快的出口增長與進口的迅速增長基本相當,因此其整體貿易和經常帳戶盈餘規模較小,中國整體經濟增長不太容易受到出口需求下降的影響。此外,中國當時還具備更大的潛力來擴大投資支出。拉迪表示:「這一次,中國更容易受到全球需求變化的影響。」

中共政府可能做出的反應,很有可能激怒其貿易夥伴。中國人民銀行(PBoC)副行長易綱上周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華盛頓召開的會議上告訴銀行家,如果經常帳戶盈餘對經濟增長的推動力減輕,中共政府可能會放緩人民幣的升值速度。

這將令華盛頓難以接受。由於中共政府允許人民幣升值,幾年前美國國會中對於中國「偷走」美國就業機會的大量抱怨之聲已有所平息。如果中國再採取與以往一樣規模的干預行動,阻止人民幣繼續升值,這些抱怨可能會重新抬頭。而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美國失業率不斷上升之際(這似乎很有可能),這種聲音會達到震耳欲聾的程度。

歐洲的情況可能也會如此,他們一直擔心歐元走強。儘管過去幾個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基本持穩,但人民幣兌歐元匯率卻持續攀升,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中國出口增長的不斷下滑。如果中共政府重新壓低人民幣兌其所有貿易夥伴國貨幣的匯率,匯率戰爭很有可能將再度打響。

譯者/梁艷裳

責任編輯: 王篤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1023/107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