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全民性的食品安全恐慌情緒會在瞬間迅速蔓延

馬東 :85年畢業於天津輕院。記得大三專業課實習時,曾經看到過驚人的一幕,看到工人用麵團擦剛剛擤完鼻涕的手,然後又將麵團扔回道生產線上。這可能是我第一次開始思考食品衛生和食品安全問題,至少我在此之後的很長時間,再也不吃餅乾了。畢業後的20年經歷了幾家工廠,乾的是質量經理的活。發現食品安全問題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不放心。希望這個博客成為大家交流信息和經驗的平台。 提醒:本博客之原創文章如有引用,請註明原作。謝謝!

 

 

良知與良心

大約一個月前參加校慶,和幾位已經畢業20多年的食品專業校友聊三鹿的事情,我發現大家都不覺得意外,而且其中一位說:「技術太差,沒有控制好添加的量。」

我聽後非常愕然,認為這些浸淫中國食品業多年的老江湖早已見怪不怪,只要沒有直接參與就已經對得起自己的良知了。可是想想看自己何嘗不是這種心態,雖然在過去二十多年看到了許多食品業的怪現象,雖然在研討會、培訓等小範圍內講過一些問題,可是要讓我大張旗鼓地挺身而出,確實沒有那樣的勇氣。

在任何行業都會有規矩或可以稱之為潛規則,它是行業保證穩定營運的潤滑劑。這種潛規則甚至蔓延至媒體、政府和整個社會,形成了約定俗成的默契:「只有我沒有直接參與,就可以不受良心的拷問。」

走在大街上,看到一位美麗的少女受到流氓侮辱,沒有挺身制止,也沒有報警求助,卻在旁邊看熱鬧,甚至跟著起鬨,這不是良知和良心的問題,而已經淪落為歹徒的幫凶了。試想,當三鹿出事之後,那些千方百計掩蓋事實的人,對消費者信誓旦旦聲稱沒有問題的人,知道內情而選擇沉默的人,如果晚上還能睡著覺的話,其良知和良心喪失殆盡。

鳳凰台《鏘鏘三人行》這周四、周五連著兩天的聊天內容都是新聞記者在面臨重大社會問題時的良心問題,第一天是山西襄汾「9.8」特大尾礦庫潰壩事故,第二天是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主持人邀請到當事記者談揭開內幕的報導過程,這兩位記者經歷的事件不同,但心路歷程十分相似,都是從知道信息-->關注事件-->了解事件真相-->良知良心拷問-->憤然提筆-->頂住壓力-->堅持到底-->真相大白(但還不一定)。

中國新聞的傳統是為政治服務和社會穩定。某些當權者將其演化為「為政治集團服務」和「穩定自己權位」。受到無數次政治洗禮的中國知識分子、新聞媒體、技術人員等,開始放棄了自己的社會良知底線,最後淪落成黑幕的同盟者。

所以,當一位記者談到看著一具具死屍被抬出的情景,另一位記者看到不到一歲的小孩尿道中插著導尿管的情景,他們在不同地點、不同環境、不同對象,但他倆的心情是一樣的;憤怒,一定要讓全世界都知道。這本來是記者必備的基本良知,但在「社會穩定」這個冠冕堂皇的規則下,現在很少能夠看到良知在新聞報導中的體現了。

聽,只能想像。看,只能判斷。看到,可以觸動良知。可以設想,如果5月份的汶川地震,只是靠道聽途說。或者,只是在報紙某個角落的一個新聞,而不是24小時不間斷的現場直播的話,不可能通過災難讓中國人更為團結,也不可能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恢復全民信心。

中國人手機擁有量世界第一,網際網路註冊人數世界第一,信息已經不是可以通過人為的阻擋就可以屏蔽。所以政治的含義已經不是一個政治集團的事情,而是全社會的概念。權位穩固也已經不是當權者可以決定的,而是全民可以表達的了。

孟子曰:「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良知是不需要深思熟慮的,它應該是人性的天然屬性,看到的事情對不對,採取什麼態度,不需要別人告訴你。

********************************


金融安全危機與食品安全危機

   剛剛獲得今年諾貝爾經濟獎的克魯格曼,正好趕上了他的金融仲介理論得到驗證的最佳時間。克魯格曼獲獎理論的核心是;政府與企業之間有」裙帶關係「,即通過不斷地政治洗牌,大企業在政府中擁有了利益代理人,在這些政府代言人的幫助下,企業可以以較低成本從銀行中獲得大量貸款。這就形成了政府與企業的「裙帶關係「。而企業往往無法保證投資的安全性,甚至由於獲得資金成本很低,企業在投資方面並不謹慎。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形成一種潛在的金融風險,一旦企業無法收回投資,即會形成銀行死帳。同時,在問題並不嚴重的情況下,政府會為照顧企業利益而不在金融方面做必要的改革和調整。比如說堅持貨幣不貶值等。但隨著雪球越滾越大,金融雪崩開始爆發。

        反觀這次以三鹿奶粉為導火線的中國食品安全雪崩,與由美國次級債引發的全球金融安全海嘯如此相似,根本原因也是政府與企業存在「裙帶關係「造成的。地方官員在經濟發展的洪流中,已經與企業尤其大企業形成利益關係,讓本來是個別摻假行為,成為全行業甚至整個產業的「潛規則「。當政府所控制的信息傳播渠道終於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時。全民性的食品安全恐慌情緒會在瞬間迅速蔓延,如同海嘯或雪崩一般。

       那麼類似像奶粉安全雪崩和金融安全海嘯今後是否還會發生?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政府與企業的「裙帶關係「沒有因為雪崩或海嘯而消失。

        人類忘掉痛苦的速度是會很快的,這次的雪崩或海嘯在大腦中的不愉快會被忘卻,它也是下一次災難的開始,只是希望這次間隔的時間比上一次更長些,否則沒有讓海嘯淹死也要會天天心驚肉跳嚇死。

*******************************

食品安全定義

從事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和培訓多年,直接參與食品安全管理也有十幾年,遇到的食品安全事件至少百次,研究過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標準也不少,但對涉及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術語和定義仍然感到困惑。如果追本溯源的話,應該在世界衛生組織(WHO)、世界糧農組織(FAO)和食品法典委員會(CAC)發表的相關文件去找。

比如前兩天在電視中看到中國首席食品安全專家陳君石講「食品安全」定義時引用WHO的定義:「是指食品中有毒、有害因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並以此推斷「阜陽大頭娃娃」不是食品安全問題,原因是食品中沒有有毒有害的物質,只是嬰兒成長所需的營養物質嚴重不足造成了「大頭娃娃」。

看過電視節目後馬上找出CAC的《食品衛生通則》和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要求》翻看食品安全定義,ISO22000的定義來自《食品衛生通則》:「食品在按照預期用途進行製備和(或)食用時,不會對消費者造成傷害的概念。」在這個定義的下面還有個註解;「食品安全與食品安全危害(3.3)的發生有關,但不包括與人類健康相關的其他方面,如營養不良。」所以從食品安全的定義發展的邏輯看,WHO是爺爺,CAC是爹,輩分最小的是ISO22000。在組織行政管轄權看,CAC也從屬於WHO(40%管轄權,另外60%屬於FAO)。

仔細閱讀ISO22000第三節「術語和定義」部分會發現,大多術語的定義都如同上述「食品安全」一樣,與另一個術語相互關聯,如提到食品安全要與食品安全危害有關,食品安全危害的定義是:「食品中所含有的對健康有潛在不良影響的生物、化學或物理的因素或食品存在狀況。」在這個定義下面也有註解,指明「食品安全危害包括過敏原」和「對飼料和食品的間接操作(如包裝材料、清潔劑等的生產者)而言,相關食品安全危害是指按所提供產品和(或)服務的預期用途,可能直接或間接轉移到食品中,並由此可能造成人類不良健康後果的因素。」

定義雖然艱深晦澀,但將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危害內涵,尤其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講明白了。做生產食品的經營者,要研究如何不會對消費者造成傷害(這種傷害往往是即時發生的,如;致病菌造成腹瀉、硬物造成牙齒傷害、玻璃劃傷口腔等)。對生產食品輔助材料的經營者,需要研究如何避免食品安全危害轉移到食品中。

小時候曾經有一次開罐頭,由於沒有設計開罐頭的簡易方式(如;鑰匙式或拉蓋式),我一著急就用螺絲起子在罐頭盒上打了幾個眼,然後用手就扳,當時右手中指的指肚差點整個被劃掉,現在還能看到一條長長的疤痕。那這種傷害是否算食品安全問題嗎?還有一次吃小包裝山核桃時,因為核桃皮沒有去淨,而將一顆半殘的牙徹底毀掉,這種傷害是否算是食品安全問題嗎?

現實社會中有許多食品安全問題都不能完全用定義來解釋,但作為食品經營者一定清楚自己永遠是安全食品的生產者和守護者。否則,任何定義和標準都沒有意義。

******************************

馬東的博客

http://madong910310.blog.163.com/

責任編輯: 鄭浩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1024/107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