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張雪忠:中[共]國特色 但並非社會主義

在中國的官方宣傳語彙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是對經濟、政治和社會結構的指稱,也被視為是一種理論體系。

在二戰之後,「科學」社會主義和民主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的兩個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流派,對這兩個既有聯繫也有區別的流派加以考察,有助於人們看清中國到底算不算是社會主義國家。

科學社會主義帶來貧困和奴役

在馬克思主義者看來,剩餘價值學說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基石。剩餘價值概念作為一種理論工具,確實可以較好地解釋初期資本主義社會的周期性經濟危機。這種經濟危機源於社會財富的集中以及由此造成的生產的相對過剩。但作為一種社會經濟事實,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增值以利潤、工資和地租的形式在資本家、勞動者、地主之間的分配過程,早已在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中得到了極為充分的分析。

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最引人注目的與其說是理論分析上的貢獻,不如說是一種強烈的社會道德和政治立場:資本主義經濟過程中的收入分配後果在政治上和道義上是無法接受的。科學社會主義為此開出的藥方就是摧毀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並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基礎上推行計劃經濟。

從改革開放之前中國的經濟實踐來看,公有制和計劃經濟儘管可以避免資本主義式的經濟危機,但卻帶來更為可怕的匱乏。這其中既有技術因素,也有人性的因素。從技術上講,任何個人或組織都不可能收集足夠的信息,以制定真正合理的經濟計劃。從人性上講,有權制定計劃和分配物資的人,並不能總是做到公正無私。

科學社會主義的實踐造成嚴重的物資短缺的同時,還帶來令人窒息的等級秩序。和馬克思設想的正好相反,它帶給人們的不是繁榮和自由,而是貧困和奴役。

對於民主社會主義者而言,資本主義經濟過程中的收入分配後果同樣是不可接受的。但他們一般認為,在民主政治條件下,人數的優勢也將成為勞工階級的政治優勢。社會主義的實現不再需要通過暴力革命來完成,更沒有必要摧毀社會財富賴以產生的私有制和市場經濟。勞工階級只需通過議會代表爭取更高的工資和更完善的社會福利,並因此獲得更多的閒賦和超過勞動力在生產所必需的生活資料。

名不副實的社會主義

我們再來看看中國的現實。改革開放政策的舉動,實際上標誌著科學社會主義實踐的終結。私有制和市場經濟的復活不可避免地帶來了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的復活。但由於以自由選舉為必要條件的民主政治的缺失,勞工階級在政治上仍無足輕重。

在中國,黨政官僚體系不但壟斷了政治權力,而且還控制了包括土地與自然資源在內的重要經濟資源。在這種情況下,現代工商業必然對官僚階層形成嚴重的依附,因此不可能作為一種獨立的政治力量而發揮作用。牢固的官商結合體一方面可以通過畸形的經濟市場過度開發自然和人力資源以聚斂財富,另一方面則利用不受約束的稅費徵收和政府支出來搜刮和瓜分社會財富。

在中國,社會主義的名號和社會經濟、政治現實之間的反差,使心理素質最過硬的人都難免面紅耳赤。一個所謂的社會主義國家,貧富差距已經超過了所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

財政數據也許最能說明問題。中國每年的財政收入增幅遠高於國民經濟的增幅,而在財政支出中,比重最大的是行政管理費,其次是經濟建設費用,而直接民生領域的文教、科學、衛生、社會保障支出所占比重最小。行政管理費在國家財政支出中的比重比一般資本主義國家高5至6倍。

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研究室特約研究員王錫鋅曾在央視節目中透露,中國公款吃喝、公費出國、公共汽車開支一年9000億,占國家財政開支的30%。而每年的財政支出中,只有20%用於解決民生問題(美國是60%),並且極為有限的社會保障支出也主要留在官僚體系內部。

根據官方宣傳,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的繼承和發展,並且今後仍是社會發展的方向和道路。這種名不副實的狀況也許還要持續很長時間。當然,只要願意的話,人們也無妨將官僚或權貴資本主義稱為有特色的社會主義。

作者任教於中國華東政法大學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聯合早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9/0119/116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