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訂單狂缺資金緊張 珠三角6萬港企倒閉過半

傍晚6點,是香港森成製衣廠下班的時間。三三兩兩的工人緩緩走出車間,冷清的工廠和往年人潮洶湧的下班墮胎相比,顯得有些不協調。

  據《華夏時報》報導,「今年暫時只招了不到200名工人,看看情形再說。」香港老闆成嵐雷這樣說。這家在東莞常平鎮開辦已逾20年的港資企業去年工人最多時,還擁有1500名。

  由於訂單減少,香港森成製衣廠原本三層的廠房,現在只留下一樓的車間開工,二三樓封閉。

  在成嵐雷的圈子裡,「基本上沒有不困難的外貿企業」。特別是港資企業,因其所處的地域特殊性和幾十年來形成的港資企業文化等,在這輪金融風暴中,受衝擊更加強烈。東莞市副市長江凌也認為,港資困難程度不只超過了東莞本土的民營企業,而且超過了台資、日資、韓資企業。

  據香港工業總會一位負責人公布的數據顯示,在珠三角從事加工貿易的58500多家港企中,有幾乎接近一半的數量難以熬過這輪金融風暴。除去去年倒閉的近1.5萬家和今年春節過後沒有再開業的2000-3000家,從現在開始到經濟復甦,仍將有10000家港企要倒閉。

  珠三角的港企在過去的30年裡經歷了其花樣年華。然而,珠三角港企因何在經濟衰退中特別脆弱?

  訂單生死線

  「訂單就是加工貿易企業的生命。」研究外向型企業多年的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政系主任林江教授說。

  然而,正是這個被稱為「生命」的東西困擾了大部分困難港資企業,有很多外貿港企甚至數月零訂單。「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基本上就沒有什麼大的訂單。今年開春後企業幾乎難以正常運轉,訂單都是零碎的。」成嵐雷坦率地告訴記者。

  「接到訂單就做,沒有訂單就只有停工。」成嵐雷把渴望訂單的日子比作是煎熬,而這種煎熬,已經持續了近一年。「2008年的訂單量是2007年的一半,而今年的狀況,現在只能觀望。」

  即使是現有的少量訂單,也讓成嵐雷苦惱不已。「訂單價格太低,基本沒錢賺。」成嵐雷說。

  另一家廣州的港資企業——潤景鞋業有限公司,境遇幾乎和森成製衣廠如出一轍。老闆衛凌表示:「上半年估計沒有什麼起色了,怎麼樣才可以緩解?這很難說,看經濟的形勢吧。」

  「如果歐美經濟沒有好轉,國外訂單就不會到來。三來一補企業就沒有補救的希望。」林江直言。

  林江認為,曾經擁有訂單和管理優勢的港企,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其優勢已經不再擁有。「相反,其在融資和成本上,和本土民營企業相比,存在著更大的劣勢。」一家信用擔保公司經理說。從春節過後到現在,這位劉姓經理一直在組織力量,對和該公司有業務來往的企業進行調查。

尷尬的融資

  「資金周轉特別慢,幾十年來從來沒碰到過。」成嵐雷去年做了一個7000件的美國訂單,所費的周折至今歷歷在目。「貨給他們發過去了,美國人就一句『沒有錢』,沒辦法,只有給他們打了7折,還是分期付款。」

  據成嵐雷介紹,在他身邊倒閉的港企,還有很多是因為上下游企業資金困難,無法進行正常的資金流轉。「你欠人家錢或人家欠你錢,都會讓企業倒閉。」成嵐雷說。

  資金周轉困難,而融資更有難言的苦衷。「我們在珠三角貸款和到香港貸款,都比其它企業難度要大。」衛凌說。

  廣州一家大型信用擔保公司的總經理廖先生對此表示認同,他說:「一般擔保公司都不願意給港企擔保,他們認為港企沒有紮根性。」因為廠房是租賃的和老闆是香港人等原因,珠三角的金融機構害怕老闆逃匿,貸款也不輕易考慮港企。

  據林江在香港考察後發現,香港的金融機構也對在珠三角的港企諱莫如深。「這些港企在香港一般只有一間辦公室,而工廠在珠三角某個工業區,香港銀行認為:『誰知道他在做什麼呢?』」林江說。由此香港的銀行也不會輕易放貸給港企。

  孤立的境況

  在政府政策和企業群關係上,港企也處境微妙。

  儘管珠三角各市的高層意識到了港企在金融風暴中受到的強烈衝擊,近日,港企數量最多的東莞市就專門為其出台扶助政策,與香港貿易發展局簽訂了《共同協助在莞港資企業拓展市場合作協議》的文件。

  然而,多數珠三角港企表示,在刺激經濟的眾多地方優惠政策中,真正帶給港企實際意義的難以見到。林江對此也表示認同,比如東莞、中山等市曾出台貸款風險補償政策,並沒有提到港企。

  對於出現這種狀況,林江認為有其深刻的原因。他認為,港企紮根性差,對地方經濟承擔的責任不是很清楚,造成了地方政府對出台扶持政策不是很積極。

  不僅如此,珠三角本地的企業家也有人對港企抱有看法,認為和港企合作要謹慎。廣州一位民營企業家就表示:「很多港企給人家的印象就是小氣,不看長遠。香港人做企業很精明。」

  原本經濟下滑形勢下,上下游企業在合作時就特別謹慎,港企在企業群中的狀況更加惡化。

內銷之困

  衛凌還是把困境的焦點歸結為訂單的缺失,然而,是否可以轉做內銷?

  香港東成衣裝有限公司的老闆在2007年已經打定主意做內銷,銷售主要依靠各地批發市場和少量的代理,然而,現在困難重重。

  據他介紹,內銷的企業都面臨滯銷的問題。他的公司去年批發量減少了70%,下半年庫存最多時多達20萬件。現在庫存還有8萬件,也就是250萬資金無法周轉。他表示現在他甚至想賤價處理庫存,一般處理5元左右一件,或稱重打包賣出去。「現在要當垃圾貨賣,根本不值錢了。」

  儘管內銷形勢也不樂觀,林江認為,這仍是除了訂單之外唯一的出路。東莞市一家做皮具辦公用品外銷的港企老闆表示,今年要全力堅持做內銷,「沒有辦法了,不能再等死了」。

  成嵐雷表示,他也一直在遲疑是否該轉做內銷。據他介紹,國內的付款模式和海外客戶相對良好的結算機制不同,這會讓習慣做出口的企業很難適應。目前國內客戶採用的基本上是售後付款,這跟外貿的貨到付款不同。

  而且,做內銷必須要走品牌之路。據他了解,他這樣的企業要做一個品牌至少需要600萬元的資金,還需要相當的經驗。這筆資金很難籌備不說,是否能做成也是未知數。

  重重困難,交織成一張灰暗之網,籠罩在港企之上。

 

責任編輯: 鄭浩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9/0301/120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