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大陸社會保險已經淪為商業保險

信力建:社會保險已經淪為商業保險


 
● 信力建

    根據2001年當時的財政部與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共同出台的部門規章《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管理暫行辦法》的第二條規定,社保基金是指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負責管理的由國有股減持劃入資金及股權資產、中央財政撥入資金、經國務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籌集的資金極其投資收益形成的由中央政府集中的社會保障基金。第三條規定是社保基金投資運作的基本原則,在保證基金資產安全性、流動性的前提下,實現基金資產的增值。
    同時2006年財政部、勞動保障部、中國人民銀行聯合批准了《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規定》,標誌著全國社保基金可以衝出國門,到境外去投資經營了。
    這兩部部門規章讓我們明白幾個事實。全國社保基金會掌管著1.52萬億全國老百姓的血汗錢;全國社保基金會是正部級事業單位,是獨立法人機構;中央有全國社保基金會,地方有社保基金管理局;社保基金會可以去投資股票、債券等為這個基金「增值」;社保基金不光可以那這筆錢給國企用,還可以給外國的企業用。 ( http://www.tecn.cn )
    
    全國社保基金的公益性何在?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會是國務院直屬的正部級事業單位。何為事業單位?根據官方規定,事業單位是指國家為了社會公益目的,由國家機關舉辦或者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地,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事業單位有兩個最重要的特徵,就是公益服務性和不以營利為目的。雖然現在有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但從社保基金的資金來源可知他依然是國家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並不是自負盈虧式的企業化事業單位。更讓人困惑的是,政府徵收社保費(目前是由稅務局代為徵收)沒有得到全國人大的批准。社保基金會動用全民社保資金去投資也沒有得到全國人大的授權。試問,全國社保基金會存在的合法性在哪裡?目前,我國只有三四中稅收是得到全國人大的授權的,其餘的稅費全是行政權力下的攫取。
    根據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在一次國際會議上的發言,事業單位的角色對全國社保基金會來說只是過渡性質的,最終的走向是「真正辦成資產管理機構,或者明確為國家養老基金公司」。因此基金會成立的初衷就帶有營利性質,這也不難理解它為什麼會朝著企業化的方向發展。這樣的轉變,難道是對全國人民有益的事情?政府是社保基金的暫時託管機構,沒有全民的授權,又怎麼能夠隨便動用這些資產呢?
    但現在的事實是社保基金會成了營利組織,專門從事一些證券投資,投資的目的就是為了實現盈利,只有盈利才能實現資產增值。所謂營利,其實就是謀取利潤,即不光要保持資產的保值,同時要實現資產的增值。社保基金從2003年起就開始投入到證券市場,連續八個年頭都實現了帳面的巨額盈利。即使是在08年中國股災之際,也有人稱社保基金獨善其身,依然保持了帳面上的盈利。從全國社保基金會的官方網站公布的消息可以知道,從2000年到2007年,社保基金實現盈利1488.7億元。
    但令人奇怪的是,從來沒有人去質詢過這些盈利的資金到哪裡去了?社保基金會也沒有主動向公眾坦誠公布這些資金的走向。更令人悲哀的是,全國社保機構以公共利益的名義行營利性之實,同樣也是非常的不道德。 ( http://www.tecn.cn )
    
    在股市中跌宕浮沉的中國社保基金
    
    與中國社保基金全球瘋狂投資絕然不同的是,美國社保基金只能購買美國國債或存入銀行,是不准投資房地產等實體行業,更不能投資股票、證券等高風險的金融市場。美國社保基金堅持不入市投資的傳統已經長達70年,美國社保基金不入市的理由主要有兩個,一是美國政府認為社保基金最重要的是安全性,入市肯定是有風險的,所以不能入市,只能存在銀行或者購買國債;二是美國公眾認為資金龐大的社保基金入市的話,有悖於市場的自由競爭和公平,甚至導致政府對經濟的過度操縱和控制,所以美國公眾接受不了社保基金入市。
    我國社保基金成立才9年(2000年成立)。中國金融市場到目前都還未形成完整體系,更談不上成熟與健全。全球金融市場風雲變幻,中國投資機構經常在精彩的外面世界吃大虧。就是在這樣的「內憂外患」結合下,全國人民的血汗錢還是在社保基金會這個營利組織的綁架下,在國內和國際兩個金融市場衝鋒陷陣。
    中國和美國的做法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美國擁有全球最為發達的證券市場,也有全球頗為完善的金融監管,但都不允許社保基金入市。社保基金會肯定認可我國證券市場乃全球證券市場有極大的風險,但依然「視死如歸」進行大肆投資。這又是為何呢?料想應該是社保基金的那些管理人從來就沒認為這錢是全國人民的血汗錢。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追問社保基金的各種資金去向就變得非常有意義。 ( http://www.tecn.cn )
    
    社會保障和商業保障
    
    國家社會保障體系的本質就是國家通過徵收稅收的方式(社保費其實也是一種稅收)積累資金為全民的養老、醫療、失業等進行保障。因此社會保障是有為全民服務的公共職能,資金的籌集是主要通過稅收的方式,所以它不需要刻意進行投資,只需要放在銀行並足額支付給老百姓就行了。
    稅收的第一目的就是為了實現社會保障。社會保障的第一層是國家層面的安全,只要馬克思所說的國家機構還沒消失,就有需要軍隊防止外地入侵和維護穩定的必要性。比如日本的侵略、越南和泰國在南沙的主權侵犯等等;第二層面是不受自然災害侵害,比如在512汶川大地震的時候就需要大量的國家財政支持;第三層面是全民的生老病死,這是為了現代國家為了實現公眾權利而應該承擔的保障責任。需要指出的是,這三個層面並不存在誰優先誰殿後的問題,彼此平等而重要,這樣的道理相信每一個明白人都理解。當國家以保障之名義徵收了稅收,就應該用在保障的目的上來,而進行投資經營甚至以追逐利益為己任就是對全國納稅人的最大欺騙。
    但作為商業保障的商業保險,就不存在著上述的幾項保障目的了。保險公司存在的最大目的就是為了獲得更大的利潤。只有在這樣的目的驅動下,商業保險的資金才可以去進行各種投資以達到增值的目的。比如以前是主要投資風險很小的不動產,後來投資範圍逐漸擴大到風險比較低的一些股票和債券。正是他的營利性,決定了他只為特定的一群人服務,而這群人就是購買了商業保險的人。
    此外,不管是商業保險還是社會保險,都應該是針對個人。商業保險公司對個人收費,最大程度實現個人意願。而社會保障也應該是針對個人,不應該跟企業掛鈎。個人與國家直接發生關係,避免因為頻繁變換就業單位導致手續麻煩,增加負擔。在技術上要實現個人與國家對接沒有任何難度,所以要企業代繳一部分社保沒有任何的道理,企業已經完成他的義務(他繳納了各種企業稅費)。
    現在回過頭去看全國社保基金會組織的一些舉動。縱然他一再標榜自己的公益性,但都不能掩蓋它作為營利組織的不可告人的目的,並且淪為具有特殊身份的商業保險機構。民眾光付出沒回報,社保基金光打雷不下雨,這樣的社保基金沒有絲毫的公益性,失去了他得以存在的基礎,應該儘快將其取消。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天益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9/0504/128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