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讀書思考 > 正文

當代中國研究出新書:《透視中國政治》

作者:

感謝博大出版社的努力,程曉農博士和我共同編輯的《透視中國政治》一書最近得以在香港出版。
 
中國公民的必修課:追問並理解中國政治
 
吳國光:中國公民的必修課
 
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中國研究和亞太關係講座教授

感謝博大出版社的努力,程曉農博士和我共同編輯的《透視中國政治》一書最近得以在香港出版。出版社約請我在這個時候就這本書的出版寫幾句話,給讀者一點兒簡要的資訊來了解這本書。什麼樣的資訊可能對讀者有幫助呢?下面我嘗試談三點吧。

第一,這本書收入了二十篇文章,內容涵蓋三大方面,即:『國家與社會』、『政治制度及其運作』和『憲政、人權與民主轉型』。其中,『政治制度及其運作』這一部份,收入了十二篇文章,超過全書篇幅的一半,可以說是這本書的重點所在。單從題目來看,我相信,許多文章也是切中了當今中國政治正在跳動的脈搏的。比如說,第一篇文章談『國家非正義行為與平反、道歉』(作者徐賁),『制度運作』那一部份多有文章探討『中國政治中正式規則與潛規則的相互關係』(作者喻中)、『當代中國政治利益表達的方式及其特徵』(作者馮繁)、『中國立法的非正式性及其政治功能』(作者韓麗)、『英模塑造的運作機制與效果分析』(作者賴靜萍)、『開會:制度化儀式及其對當代社會觀念和政治文化的影響』(作者劉光寧)、『當代中國「官」「黑」之間的政治保護關係』(作者何清漣),關於『 轉型』那一部份的『權利至上:當代中國建構現代民主社會的基點』(作者應克復)等,都很有見地地分析了中國政治的重大問題或制度特徵,可以說很好地體現了政治學研究中的現實議程、道義關切和理論深度等要素的結合。在很大意義上,說這本書代表了目前中文世界關於中國政治研究的最高水準,應該不是王婆賣瓜。

第二,這些文章,都是從最近一些年在美國普林斯頓出版的《當代中國研究》這份刊物中所刊載的文章中所選出來的。中文世界裡,自由地發表較高水準的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刊物很少,程曉農博士所主持的《當代中國研究》應該算是一份。從已經通過匿名評審而在這份刊物上發表的上百篇相關文章中篩選出二十篇文章,我們在編輯的過程中不斷體驗割愛之痛,但對於入選文章的品質則可以說多加了一道保證。當然,很多沒有選入的文章,也品質很高,特別是那些關於中國政治發展的歷史研究文章。那類文章,數量更多。恰恰是考慮到研究中國政治的歷史發展(特別是一九四九年以來的歷史發展)的成果還是比較多的,而以獨立立場來深入分析中國政治制度的權力運作機制的研究則出版的還很少很少,我們這本集子在編選中就採取了割捨歷史而側重於現實的態度,也割捨了政治與各種其他方面的關係的研究而集中於政治制度本身運作的內涵。

第三,這二十篇文章,其中十六篇文章的作者是目前生活在中國大陸的學者;而其餘的四篇文章,其作者也是有大陸生活經驗、現居歐美的中國學者。我們兩位編者的背景,也屬於後一種。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份研究成果具有將國際社會科學學術與中國政治實際相結合的特點。我們知道,中國是一個高度政治化的國家,政治的內容是很豐富、也很有特點的,可以說是一塊科學研究的寶倉;但是,我在這本書的《前言》中也專門談了,那就是在中文世界、特別是在中國大陸,中國政治研究還基本上是缺位的。國際社會用國際學術規則來研究中國政治的努力,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但也不能說水準有多麼高。有中國生活經驗的學者,如果能採用國際學術規範來研究中國政治,我認為是有希望大大提高我們對中國政治的認識和了解的。在英文世界裡,這樣的事情正在發生;而在中文世界裡,則見到的相關成果還很少。我們編這本書,目的之一就是推動這樣的研究在中文世界裡發展起來。

一切社會科學研究的目的,最終是為了增加人們對社會現實的認識和理解。我們每個中國人,包括生活在海外的華人,都不可能不被中國政治所影響,而且經常是很大的影響。也許中國人被這種影響搞怕了,往往都不喜歡學習和研究政治。我覺得,這種『鴕鳥政策』是不聰明的。聰明的辦法,是去追問、了解、探討和剖析中國政治。當然,不可能、也不必要人人都成為政治學學者;但是,有必要、也有可能,人人都成為多多少少掌握了一點政治學研究成果的公民。這本書,就是獻給這樣的具有公民意識的中國人的。

責任編輯: 沈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9/0528/131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