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在一片經濟回暖鼓譟中 羊城晚報很不懂和諧

在一片力吹回暖,復甦,增長,上升等等的鼓譟中這個也太不懂得和諧了.......為什麼要說真話呢???

 

廣東上月進出口總值同比下降22.1%

 2009年06月13日14:06  金羊網-羊城晚報
  本報訊 海關廣東分署昨天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5月份廣東進出口總值為459.7億美元,較去年同比下降22.1%,其中出口268.6億美元,同比下降21.2%;進口191.1億美元,下降23.4%,三項指標降幅均小於全國降幅。

  綜合來看,今年1-5月廣東省進出口貿易總值為2085.2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1.8%,小於全國下降24.7%的幅度,占全國進出口總值的27.3%,在全國繼續位居第一。其中出口同比下降18.5%;進口同比下降26.3%;實現外貿順差422.6億美元。

  據海關統計,廣東省外貿進出口降幅連續3個月收窄之後,5月進出口降幅有所擴大。其中,1月進出口下降31.1%,2-4月,降幅逐漸收窄為19.2%、18.3%和18.1%,但進入5月份後,廣東進出口降幅再次加大至22.1%。

  據了解,出口量下降和進口價格持續下跌是5月廣東外貿降幅加大的主因。海關廣東分署在分析中指出,從貿易方式看,今年以來廣東一般貿易進、出口下降情況好於加工貿易。從地域看,1-5月廣東省對主要出口市場香港、美國、歐盟的出口未見起色,對東協出口降幅則比前四月略有收窄;對中東和印度出口繼續保持8.6%和3.4%的增長,但對非洲出口則由1-4月增長1.4%轉為下降2.7%。此外,今年以來廣東機電產品出口降幅大於整體出口降幅,傳統勞力密集型產品出口降幅相對緩和。

  值得注意的是,1-5月廣東僅私營企業出口保持微幅增長2%,其餘企業進、出口均呈下降。其中,占廣東省進出口總額的61.5%的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下降24.8%,國有企業出口下降27%,進口下降34.4%。

  (姚志德 陳琳 葉瑜 劉俊剛)

**********************************

經濟回暖之風源自國家統計局

3月份開始,「中國經濟走出低谷」的說法不脛而走。但查究下來,就會發現這股回暖之風是由中國國家統計局吹送,風源是「工業增加值止跌回升」,「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累計同比增長11%」。因為以前海外有人質疑中國數據有假,理由之一是各種數據不配套。這次國家統計局為了證明這數據是真的,於是論證了「工業增加值與PMI和發電量數據相吻合」,「工業增加值結構數據與物價指數相吻合」,「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5.2%」。有了數據配套,國家統計局頗有底氣地預言「未來工業數據表現將好轉」。為何要發表利多消息?道理很簡單:中國經濟需要信心支撐。


為了不讓這條好消息成為孤證,中國媒體還轉載了美國《新聞周刊》一條「新消費大國」,強調「中國消費者不再捂緊錢袋,要扮演『購物狂』的角色」。借英國媒體之口稱「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不斷增加,很多西方國家希望得到中國的錢來應對目前的經濟危機」。中新網則「據聯合國網站報導,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3月26日發布的《2009年亞洲及太平洋經濟和社會概覽》指出,中國仍將是全球恢復的動力」。一時間,「中國仍然是世界經濟的發動機」的自慰之說充斥中國媒體。

冷風八面來

中國這條頗具「權威」的好消息,正好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公報內容相反。OECD於3月6日發布了一份公報(OCED Composite Leading Indicators reach new low),根據各國經濟的綜合先行指數判斷各國經濟下滑速度。這個報告明確指出,中國1月份的綜合先行指數CLI再度下降2.1個百分點,降至87.4,年降幅度為14.8,下降速度僅次於俄羅斯,列世界第二名。

3月20日,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發布一份報告,稱中國經濟周期性下滑才剛開始,正好與OCED相呼應。該報告的主要觀點是:工業層面的數據回暖,一方面是中國刺激性政策的產物,另一方面也是08年過度存貨調整的產物,因此,部分工業小幅反彈不僅沒有堅實的需求基礎,也沒有因應的結構支撐,難以從根本上啟動中國經濟的全局回暖。目前以政府投資為主體的經濟小幅反彈無法左右中國宏觀經濟持續下滑的趨勢。

         一直雄踞中國「經濟之都」的上海,雖然在BBC記者羅伯特·斯佩特眼中,「感覺上仍很繁榮」,但其1-2月的工業生產仍延續去年第四季度以來的下滑走勢,比去年同期下降12.7%。降幅在20-30%之間的行業是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黑色金屬冶煉、通信、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過去十餘年來作為上海經濟龍頭產業的房地產業明顯萎縮。作為中國經濟兩大引擎之一的廣東已經死火,上海經濟如果再繼續下滑,恐怕國家統計局依靠數據鼓舞人心之舉將陷於徒勞。

另外還有條不太好的消息:截至2月末,中國工業企業應收帳款3.92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3%。企業應收款如果大幅增加,則會導致銀行壞帳增加。

支撐繁榮的基礎已經毀壞

由於各國經濟目前都萎靡不振,不少對中國經濟不甚了解的各國政要都期盼中國力挽狂瀾於既倒,出面拯救世界經濟。正因如此,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幾個經濟指標就能鼓起這類人的期盼信心。由於中國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經常服務於政治需要,有鑑於此,筆者以為,與其陷入該局布置的數據迷宮之中,還不如考察中國曾經有過的繁榮依靠什麼支撐,以及這些曾經有過的經濟推動力是否還能繼續。

       中國經濟在嚴重透支勞工生命福利與生態環境的情況下,形成了幾大經濟推動力:房地產業(包括工業廠房、商業辦公大樓)、投資(包括外商投資與政府投資)、淨出口(商品與勞動服務),消費(個人消費與政府的「三公」消費,即公車私用,公款吃喝,公費出國旅遊)。房地產業一直充當中國經濟的龍頭產業,土地出讓金收入與房地產稅收早已成為支撐地方財政的半壁江山(否則政府公款消費也沒有如此大方)。後三者一直被稱為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即使在這幾大推力的作用下,中國國民財富的增長也只是藉助政策等作用,在地產、金融、股市與礦產這幾大領域裡增長,而這就是國際社會高度看好的所謂「中國發展模式」。

        期盼中國經濟再度繁榮,只有兩條途徑,一是尋找新的推動力;二是讓這幾大推動力復甦還陽。自本世紀初以來,各級政府與企業一直睜大眼睛在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可惜那個「點」至今芳蹤杳然。讓幾大推動力復甦還陽更是無望:外資要走,想留也留不住;目前讓外國人多買中國產品更屬無望,更何況外國消費者已將「中國製造」視為劣質品的代名詞。房地產泡沫破裂,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告急,儘管全國幾十個城市努力「救市」,連買房者孩子中考可加分等荒誕辦法都不惜一試,房地產也還是回春無望。

正如筆者早前所指出那樣:即使沒有世界金融危機,中國的經濟發展也早就陷入不可持續的困境。一是受限於生態制約,資源供給不可持續;二是中國經濟對外依存度偏高,進出口貿易占GDP比例高達約70%,國際市場的需求不可持續。三是投資張力不可持續,目前外資紛紛撤退,只剩下中共政府許諾的4萬億政府投資。這些投資有許多還得依靠政府發行各種債券才能兌現。

        可以斷言,中國經濟不可能再現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直至2006年的繁榮,因為那種「繁榮」,是中國用飲鴆止渴的透支方式營造出來的。為了這曾經有過的「繁榮」,中國將支付沉重代價,目前這種支付還剛剛開頭

**********************************

我國居民收入感受指數創10年新低

2009年06月13日16:16  中國廣播網


  中廣網北京6月13日消息 (記者馮雅) 據中國之聲15時05分報導,中國人民銀行昨天公布了5月中下旬在全國50個大中小城市進行的城鎮儲戶問卷調查結果。

  數據顯示,當前居民對未來就業形勢持悲觀情緒,認為當前就業形勢不樂觀,城鎮居民消費更加謹慎,買房意願持續低位徘徊,買車意願回升。

  央行調查顯示,目前居民對他們的收入感受指數首次降到了負值區間,二季度城鎮居民當期收入感受指數為-8.6%,比一季度下降20個百分點,是1999年開展調查以來的最低水平。同時對未來的收入預期也非常不樂觀,只有3.4%,和去年、前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4%和17%,居民對當前的就業形勢也很不樂觀,超過45%的居民認為現在就業形勢很嚴峻,比一季度更難。對下季度就業預期比本季度好一點,但也是負數。

  消費方面,被調查居民對物價滿意程度非常低,超過40%的居民認為物價很高,難以接受。這個比例比上個季度增加了20個百分點,接近07年下半年到08年上半年CPI在最高位時的水平。認為物價可以接受或令人滿意的居民占比分別降至53.3%和3.5%。

  大家可能會覺得很奇怪,我們CPI現在是負數,為什麼大家覺得物價很高,難以接受呢?這是因為大家對收入的預期更加強烈,物價下降的速度沒有大家對於收入下降速度感受那麼快,所以同樣情況下大家覺得物價很高,對物價感受不滿意,因此居民消費意願下降很快。另外儲蓄和投資意願增強,將近一半的城鎮居民安排資金的時候,選擇更多地儲蓄,不願意去消費,這個比例目前達到歷史最高位。只有15.1%的城鎮居民認為目前還是可以更多地消費,但是這個比值目前也是歷史上最低的。

  此外,超過6成的居民認為房價高,難以接受,同時也認為今後房價會越來越高,不房價看跌的比例非常少。大家對房價有一個奇怪的心理,看漲不看跌。相反,大家對購車的意願一直保持在很高的水平,達到了百分之十二點多。這個原因主要是和鼓勵消費的政策有關係,因為現在如果買排量為1.6以下的車,會免一個購置稅,大家不想錯過麼好的一個時機,這個是一個主要的原因。

****************************************

經濟回暖VS用電量下滑:統計數據奇怪背離

http://business.sohu.com/20090507/n263815684.shtml

2009年05月07日06:36
來源:南方報業傳媒集團-21世紀經濟報導

作者:肖明  


  天津某電廠,4台發電機組被拆開了3台,只剩下1台在工作。

  「現在用電量那麼少,趕緊趁機會拆開機器保養。」該電廠檢測部門的余經理成了大忙人,「可能5、6月份用電量要增加。」

  今年以來,全國大部分電廠的發電量進入同比負成長階段,而且大部分廠都在強化機器檢修。工業和資訊化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工業用電量為5507.80億千瓦時,同比下降8.38%。

  雖然一季度的農業用電量、第三產業用電量和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均有所增加,但工業用電量占到全社會用電量的70%左右,帶動了全社會用電量4%的同比下降。

  國網北京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胡兆光預測說,4月份全社會用電將同比下降3.5%,比3月份降幅還要有所擴大。

  與工業用電量的持續下滑不同——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工業生產開始好轉,比如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1-2月同比增幅高出4.5個百分點,達到8.3%。

  其他經濟數據,比如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信貸數據也非常高,4月PMI數字為50%以上,反映出經濟的擴張趨勢。

  這就讓人納悶了——工業用電量在下降,那麼工業增長從何而來?在4月16日的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就這個問題承認,「直接從數據上很難解釋。」


責任編輯: 鄭浩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9/0613/132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