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廣州水泥包傾瀉活埋六人 黑人救人悄離去


事故現場水泥包堆積如山,泥塵飛揚。   倪黎祥攝


車上的水泥側翻,坐在上面的工友被水泥包壓住。



路人搶救傷者,黑人兄弟路過加入到救人行列。

  水泥包活埋6人 黑人兄弟奮勇相救

  大卡車與計程車相撞 車上大量袋裝水泥傾瀉而下 水泥包活埋6人 黑人兄弟奮勇相救

可愛的黑人兄弟,你在哪裡?昨天深夜,在廣州同德圍西槎路段,一輛運有水泥包的加長東風牌卡車掉頭時,與一輛計程車發生摩擦,司機急打方向盤,導致車上的數十包水泥側翻,坐在上面的6名工友也紛紛摔下車並被水泥包壓住,路人紛紛參與搶救被埋者,一名黑人兄弟衝進現場救出人後飄然離去。

  黑人兄弟扒開水泥包救人

  事故發生在昨天夜裡11時左右,一輛裝滿數百包水泥的加長卡車在經過西槎路利德老人公寓前的十字路口時,懷疑因為車體過長,轉彎速度過快而與一輛計程車互相避讓發生摩擦,卡車司機急打方向盤產生的離心力導致車上的水泥包發生側翻。當時在卡車上有五六名工友坐在水泥包上,與水泥包一起摔落到路中間。

  站在對面路口吃夜宵的目擊者吳先生介紹說,塵霧散盡時,才發現有四五十包水泥翻落在路面上。

  「卡車司機緊張得大喊救命。有膽大的路人靠近時,發現有呻吟聲從現場傳出,才知道水泥壓住了幾個人。」一名目擊者老黃說。

  在附近的群眾紛紛上前幫忙搶救傷者和被埋者。一名老伯告訴記者,有一位黑人兄弟路過這裡,也加入到救人行列,他很強壯,扒開水泥,就抱出一個人。

  由於十幾名路人加入搶救,被埋的那幾個人都沒有死。有一些只是輕傷,有一個傷得較重的被救出來後趴在路中間起不來。現場的人個個頭上身上都沾滿了水泥塵。黑人兄弟的見義勇為也得到另外一些群眾的證實。「他帶著一個翻譯,應該是來參加廣交會的吧。」整個救人過程持續短短的十幾分鐘,黑人兄弟救了人後便飄然離去。

  一名被救出的工友聽說有黑人兄弟參與救人時很感激地說:「我們是從湖北過來的,我想當面謝謝這位黑人兄弟,還有參與救我們的人。」

  計程車乘客傷勢較重

  事故發生後,接報的120救護車也迅速到場,將幾名傷者接往附近的廣州軍區總醫院救治。記者見到,計程車司機右手腕被玻璃割破,做傷口縫合處理後就可以離去。而計程車的一名女乘客傷勢較重,面部都是血跡,需要留院治療。

  記者觀察到,事故發生時已近午夜,來往的車輛和行人仍川流不息,經過的車輛以大型貨車為主。附近群眾說,這裡白天也是貨車出入廣州的主要道路之一,晚上貨車更多,「而且速度快得讓人害怕。」

  路人紛紛施援手

  記者看到,出事的計程車屬於廣州交通公司。讓人感嘆的是,事故發生後,許多路人參與救人,現場有近百名群眾圍觀。目擊者說,當時那計程車和卡車的司機都下車來了,車上還留有很多財物。但即使計程車門窗殘破,車內的財物隨手可取,也沒有人「趁火打劫」。計程車司機在醫院處理完傷口後,才回到現場。

  對於事故原因,有人說是卡車轉彎速度過快,也有人稱是闖了紅燈。但是目擊者吳先生說,當時卡車前有一輛黃包車也翻倒在地。有人說,卡車是為了躲開這輛黃包車,才急打方向盤與計程車相撞的。但本報記者在現場始終未找到「肇事」的黃包車。

  黑人兄弟素描

  身材壯光著頭

  牛仔褲格條衫

  在目擊者的描述中,參與救人的那位黑人兄弟當時就引起了在場群眾的關注。出事的計程車司機說,這位黑人兄弟是過路人,因為在這一帶居住的外國人並不多。

  有目擊者對記者描述了他的相貌:個子比較粗壯,頭頂是光的,穿著一條牛仔褲和一件格條白色襯衫。這身打扮讓他在晚上也顯得很醒目。

  有人說,在一團水泥塵中,他的白襯衫一下子就變得灰撲撲了。據介紹,自始至終,這位黑人兄弟都沒有說過一句話。而他旁邊站著一個貌似翻譯的女士,她手上提著一個皮箱。

  參與營救者

  一個都沒留名

  在廣州軍區總醫院,出事的計程車司機對記者談起事件經過時十分感慨,他說:「我當時有很長一段時間離開了計程車。車門和車窗都損壞了,只要有人輕輕地一開就可以開門拿走裡面值錢的東西。而且現場秩序很混亂,想渾水摸魚很容易。但大家都沒有這樣做,讓我很感動。」由於現場比較混亂,交警沒有透露任何事故的細節。

  據悉,卡車上的幾名工友經檢查,身體均無大礙,在當晚就先後離開了醫院。他們說,根本不知道是誰把自己救出來的,只記得那些水泥包翻落就一瞬間的事情,隨後就有人把他們拉出來。他們對這些做好事不留名的好心人表示了感激。

  事故現場的目擊者紛紛告訴記者,附近居住的多數為外來打工仔,五湖四海什麼人都有。在現場,記者就聽到他們分別操著河南話、江西話、四川話等談論當時救人的情景。許多人打著赤膊,據說是附近貨場的搬運工。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廣州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9/1020/146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