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為什麼中國大陸男孩更容易出現「女性化」

中國更容易出現「男孩危機」

  你知道嗎,中國男孩的體質呈逐年下降趨勢,與日本男孩相比,中國男孩變「矮」了:中國7歲到17歲的中國男孩平均身高比日本同齡人矮了2.54厘米;

  你知道嗎,男孩比女孩的情緒更脆弱,北京兒童醫院7年間19196個病例中,男性患兒占69%,其中6~11歲男孩心理疾病發病率是女孩的兩倍;

  你知道嗎,國家獎學金「陰盛陽衰」,男生學習佼佼者比例呈自由落體式下降,初中和小學的男孩更是早就掉隊了,男孩學業全線告急……

 
  2010年1月出版的《拯救男孩》一書,披露了當下正在發生的,讓家長、教師和公眾深感震驚的一些事實和數據。本書的作者、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說:「我們往往關注女孩的平等受教育權,而無意之中忽視了男孩,男孩成為一個被人遺忘的群體,其危機不斷惡化而不為人所關注。」

  然而,面對「拯救男孩」的呼聲,也有一些女性主義者提出疑問:在「男女平等」的現代社會,非要把男孩教育得「像個男孩」,把女孩教育得「像個女孩」。有沒有必要?

  對此,孫雲曉表示,人們應該首先接受性別差異,並正視其帶來的影響。

  男孩到了「懸崖邊」

  現在,不少學校大多數「差生」都是男孩。廣西一所中學曾出現過一個特殊的班級,班裡53名學生全是男生,並被認為是紀律差、不好好學習的「差生」。

  而且,男孩不再像人們印象中那樣「皮實」了。一些老師不敢批評男生,因為「回答不出問題時,他們露出極其尷尬的表情,要是再說上兩句,看起來馬上就要哭了」。

  「有些男孩嬌滴滴的,行動扭扭捏捏,比女孩還要膽小怕事,而有些活潑好動、敢冒險、敢質疑的男孩卻被看成問題孩子。」在孫雲曉看來,男孩「全面潰敗」乃至趨向「女性化」的現象,已成為全局性、整體性的問題。

  甚至在高校,男生的氣場也不夠強大。2006年8月,在新生錄取工作結束不久,清華大學校內BBS上出現了一個帖子,列出1991年至2006 年清華新生中的男女生比例變化。比如1991年,2032名新生中男生1643人,女生389人,男女比例為422.37:100。隨著女生比例大幅度上升,到2006年清華3313名新生中,男女比例為194.23:100。

  《拯救男孩》還提供了一系列數據表明:體質上,男孩在視力不良、超重、肥胖發生率方面持續走高,呈現「胖無力」特徵,健康持續惡化;心理上,男孩更容易染上各種成癮行為,出現情緒問題乃至心理疾病。

  「我們發現從幼兒園起,一直到大學,男孩學業成績全線潰敗。男孩還身陷體質危機、心理危機和社會危機,並且越來越嚴重。」孫雲曉說,現在提出「拯救男孩」都有點晚了,算是「亡羊補牢」。

  更讓研究者們著急的是,社會對此茫然不知或熟視無睹。孫雲曉說,《拯救男孩》一書是在發出吶喊:「男孩的父母和老師注意了,前面到懸崖邊了!」

  中國更容易出現「男孩危機」

  男孩危機不是中國特色。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威廉·波拉克在《真正的男孩》一書中說,當代男孩「膽小懦弱」「缺乏自信」,取得的成就「遠不及」當代女孩。

  而在孫雲曉看來,現行的應試教育制度使中國比其他國家更容易出現男孩危機。

  據他分析,應試教育對男孩女孩都不利,但對男孩的傷害更大。首先,學校教育漠視性別差異,男孩的一些好動、競爭與叛逆的天性往往被看作缺點,「 資產」變成了「負債」;而且,應試教育強調動腦而不注重動手能力,天性「想跑想跳」的男孩被按在座位上學習,缺乏應有的運動鍛鍊;接著,學校和社會採取單一的評價方式,把「成績搞上去」當做唯一要求,使男孩深感挫敗;此外,現在學校里大部分教師是女性,教育環境中缺乏男性教師,這種教育方式也對男孩的成長不利。

  孫雲曉先後主持過4次中、日、韓、美四國高中生以及中、日、韓三國首都小學生的比較研究,發現中國孩子的學業負擔和競爭壓力是最大的,中國的父教缺失現象也是最嚴重的。

  甚至,中國男孩更容易「女性化」。孫雲曉分析,首先從家庭教育來說,父教缺席、母教溺愛是男孩女性化的兩大主因;二是流行文化,主要指商業運作所塑造出「男不男女不女」的榜樣形象。「性別形成的主要機制是模仿,男孩從小生活在一個相對女性化的環境中,在家裡缺少爸爸這個男性榜樣,在幼兒園和小學,缺少男教師的榜樣,在社會上是一些男不男女不女的娛樂明星榜樣,這對於性別形成過程中的男孩是有危害作用的。」

  在另一個方面,中國傳統家庭教育不尊重、不鼓勵獨立,往往「圈養」孩子,導致男孩的開放、開拓意識得不到發展,男孩的陽剛氣質得不到培育。

  男人的第一魅力是責任感

  「拯救男孩」的呼籲者也常常與人「辯論」。

  上海師範大學心理學系教授袁軍曾不認同「拯救男孩」。他認為,一些選秀節目裡中性化的男孩優勝,並不意味著會引導所有孩子都喜歡「不男不女」的裝束與舉止。「沒必要見到偶然的中性化得寵就驚慌失措,男孩還沒有糟糕到需要拯救的地步。」

  對此,《拯救男孩》的另一位作者,首都師範大學心理系講師李文道解釋說,選秀節目對成年人沒有傷害,但對人生觀、價值觀尚未成熟的孩子來說,很容易直接模仿其外在形象,導致審美觀、價值觀混亂,「造成嚴重的心理傷害」。

  有一些女性主義者直言:中國是個男權社會,男孩根本不需要拯救。孫雲曉有一個相交20多年的知名學者朋友,一個有理論素養的女權主義者,正是持這個觀點。

  「就整體而言,中國目前依然是男性占主導地位的社會,但這並不表明男孩成長的危機不存在。」孫雲曉說,他和那個朋友幾次爭論,並不妨礙兩人的友誼。「真理越辯越明,我認為《拯救男孩》是有大量的事實和科學的理論為依據的。」

  孫雲曉笑著說:「我非常贊同餘秋雨先生的一句話,男人的第一魅力是責任感。不負責任的男人多了,女人還會感覺到安全嗎?如果不拯救男孩,將會產生越來越多缺乏責任感的男人,這對女性來說可能是噩夢的開始,它肯定會危及女性和社會的和諧。」

  性別教育首先要尊重性別差異

  幾個男孩在河邊玩,其中一個孩子溺水了。其他幾個男孩沒有呼叫、沒有找人,反而平靜地各自回家,好像什麼也沒發生過。事後,當大人問起,他們說自己害怕,怕擔責任。

  孫雲曉提起這個故事的時候說,男孩首先要成為男孩,女孩首先要成為女孩,然後吸收對方性格中的優點。面對災難時,比如遭遇歹徒襲擊,女孩當然也要勇敢,但這時如果男孩懦弱躲在女孩身後,或者丟下女孩自己逃之夭夭,誰願意接受這樣的現實呢,這也是寫《拯救男孩》的原因之一。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在對男孩和女孩進行教育時,要有意識地灌輸「男人應該更勇敢」,而非「男孩女孩一樣勇敢」呢?

  他表示,在許多國家和地區,有男童子軍、女童子軍,在日本有男孩節、女孩節,但在中國,人們幾乎不考慮性別差異的影響,即使是體育課,許多學校也沒有考慮到男女不同的體質特點,男女一起上體育課(後來一些地區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如北京市從2008年起在初中實行體育分性別上課)。在「男女平等 」的大旗下,中國學校以統一的內容、統一的方式、統一的標準來要求所有男孩和女孩,而這恰恰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平等。真正意義上的「平等」是給男孩和女孩選擇的自由,並在法律上保障這種自由。例如,根據男孩的生理特點和需求,讓男孩有足夠的運動,鍛鍊出強健的體魂,就是尊重性別差異。

  「性別教育,第一位是要尊重自然的、先天的性別差異。」孫雲曉說。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中國青年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0/0120/155902.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