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張滔:香港的「深層次矛盾」是什麼?

聖誕節剛過,特首曾蔭權即於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赴北京述職,二十八日分別會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總理溫家寶。溫家寶對曾蔭權的訓示,有這樣的一段話:「要著手研究涉及全局和宏觀的重大問題,統籌全局,謀劃未來,更好地解決香港的一些深層次的矛盾,要發揮香港的優勢,提高香港的競爭力,更加重視發展社會事業以及關注民生,以增進港人對未來的希望。」

在上述這段話中,最引起港人關注的,是「深層次的矛盾」這個名詞。香港的「深層次的矛盾」,到底是一些什麼問題呢?溫家寶卻語焉不詳,於是社會輿論和各界人士,紛紛自行忖測,卻沒有一致的意見。

二十九日,曾蔭權到行政學院,對五百名學生發表演講和接受提問。他也沒有對所謂香港的「深層次的矛盾」作任何解釋,只簡略地說到:金融海嘯的危機還沒有完全渡過,香港的經濟復甦還不很穩定,在今年中或會出現「雙底」。所謂「雙底」,即另一次有如金融海嘯的經濟低迷。

「深層次矛盾」解說紛紜

關於香港的「深層次的矛盾」,有人說是民生問題,例如貧富懸殊、失業高企、樓價飆升、弱勢社群得不到扶助,等等。有人說是政制上的爭論,例如落實雙普選、廢除功能組別、對「普選」定義的解釋、下一屆行政長官的人選,等等。有人說是中央與特區的矛盾,例如人大常委釋法破壞了「一國兩制」、中央與港人對發展民主政制的分歧、所謂香港要有兩套管治班子,等等。有人說是特區政府的管治,例如公務人員士氣低沉、管治政策和行政措施頻頻失誤、中共人員不斷滲入政府機構,等等。各種說法,莫衷一是,可以說包括所有現已出現的社會負面現象。這些都可以說是矛盾,但是否是「深層次」的呢?所謂「深層次」,應該是最重要的,到底哪一兩個才是?

對中共人物的言語,要有所認識,往往是一種「黨八股」。含義可以作各種解釋,一時這樣去解釋,另一時又別有解釋,只為當時的政治目的去服務。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在「反右運動」前夕,毛澤東提出「整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人民內部矛盾和敵我矛盾」等,呼籲民主黨派和人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後來,又說這是「陽謀」、「引蛇出洞」。

胡錦濤要香港「澳門化」

要確切了解溫家寶的所謂「深層次矛盾」,還要看看去年十二月二十日,澳門慶祝回歸十周年,胡錦濤蒞臨主禮,曾蔭權也去了澳門「朝聖」。胡對澳門的讚揚,其實是說給曾和港人聽的。

胡首先稱讚,「澳門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順利完成,充份體現了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立法會和澳門各界人士,對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的高度責任感」;又稱讚澳門是「從來講團結、重協商」的和諧穩定社會。至於澳門經濟過度依賴賭業,官員貪污、官商勾結等等,卻隻字不提。

曾蔭權到北京述職,胡錦濤又對他說了一番話:「在新的一年不要鬆懈,繼續與社會各界同心同德,再接再厲,穩定金融,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並妥善地處理好政制的發展問題,保持香港的和諧穩定,鞏固和發展當前的一個良好的局面……」。其實這些話都是泛泛之談,畫龍點睛的一句是「妥善地處理好政制的發展問題」,這特別有針對性、時間性。

中共是怎樣解決矛盾的

從胡錦濤上述的講話,可以看見溫家寶的所謂「深層次矛盾」,最主要是針對政治問題,要掃除香港「澳門化」的種種障礙。

從中共所信奉的馬列主義來說,資本主義社會的最主要矛盾,就是資本家和工人階級的矛盾;擴闊一點說,就是財團和富有者與低下層貧窮人民的矛盾。解決這個矛盾,就是通過暴力革命,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一黨專政的政權。香港是一個資本主義社會,當然具有這樣的主要矛盾。在一些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特別是一些社會民主政黨執政的國家,不是通過暴力革命去解決問題,而是通過民主的政制,對財團和富有者進行制衡,進行資產財富的合理分配,使社會矛盾和緩而繼續向前發展。香港會這樣去解決「深層次的問題」嗎?

中共決不會這樣去解決矛盾,從「褒澳貶港」可以看出,是希望用「澳門化」去解決這問題。在澳門的親共政治勢力獨大,民主派被邊沿化而成為點綴品,澳人要靠看港報才聽到不同的聲音,港人赴澳不斷被拒絕入境,特區政府對北京的訓示唯命是從。北京就是希望香港變成這樣,這樣就是其心目中的「和諧穩定」的社會。

胡錦濤不是暗示過,香港要儘快像澳門一樣通過《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的立法嗎?習近平不是說過,香港的行政、立法、司法,並非分立制衡而是「合作」嗎?曹二寶不是說過,除了香港特區政府的公務人員外,還要另一個由中共幹部組織的管治班子嗎?這就是走「澳門化」的道路。

香港公民力量不斷壯大

上述胡、習、曹的意見,受到港人的強烈的反對。尤其是二○○三年七月一日五十萬人大遊行,反對二十三條立法,迫使這項立法擱置。主要是,香港具有一股不可忽視的公民力量,爭取民主,反對倒退。而且香港是一個國際城市,國際關注其政治發展,中共也不敢輕舉妄動。

有人認為,香港的民主運動毫無進展,所以提出激進的偏左的行動。其實有些人對社會運動的認識不深,又缺乏堅韌的奮鬥精神。香港比澳門早兩年回歸,至今未有「澳門化」,仍然享有自由、人權和法治,頂得住倒退,這已是很大的成績。

香港的民主運動,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之交便開始。最初是第一次保衛釣魚台運動、「反貪污、捉葛柏」、艇戶事件、盲人事件。接著是護士和教師爭取合理薪酬的罷工,不受左右影響的獨立工會紛紛成立,為後來組成的「職工盟」奠下基礎。再接著是金禧女子中學事件,爭取中文合法化的第二次中文運動,第二次保衛釣魚台運動。再接著是爭取《基本法》政制的民主化,爭取八八直選,八九年「六四」事件中成立支聯會支援中國愛國民主運動更是一個高潮。其後是各民主黨派的成立,○三年的反對二十三條立法又是另一個高潮……。

這連續不斷的民主運動,凡四十年,使香港的公民力量持續壯大。今天各民主政團和民間組織的骨幹,都是在這民主運動中培養和鍛鍊出來的。

這一股公民力量,是今天香港反對倒退而不致於「澳門化」的最重要支柱。

中共要消滅香港的公民力量

中共對這一點,是看得清楚的。所以溫家寶的所謂「深層次矛盾」,就是要分化、打擊、削弱、消滅這一股公民力量,掃除香港「澳門化」的障礙,使香港成為一個有形無實的由一黨專政完全控制的資本主義社會。

假如消滅了這一股公民力量,二十三條的立法不是便會很順利通過嗎?政制改革就不會有這麼多爭論了嗎?對特區政府的施政就不會有這麼多批評了嗎?為弱勢社群發出的不平聲音就不會再那麼響亮了嗎?這樣從表面上來看,不就是一個「和諧穩定」的社會了嗎?

而且,香港的公民力量發出的民主呼聲,對中國大陸也有一定的影響。去年的「六四」燭光悼念集會,二十萬人參加,使北京震驚,使大陸人民敬羨;自由行來港的大陸人民,驚訝港人享有的自由、人權和法治;許多國內禁書都在港出版,銷往大陸的數量極多……;等等。這也是中共恨之入骨的。

分化、打擊、削弱、消滅香港的公民力量,是中共對溫家寶所謂「深層次矛盾」的最重要解決策略和方法。用公開的暴力來對付香港公民力量,是得不償失行不通的,所以,會採取隱蔽、詭秘、毒狠的手法。

自去年的紀念「六四」開始,參加社會運動的年青人增加了,他們被稱為「八十後」,即上世紀八十年代出生的一群。這是一個好現象,但這一群青年中有些人熱情有餘,經驗不足,更急於求成,有可能會成為激進派。

筆者認為,溫家寶提出要解決香港的「深層次矛盾」,主要是針對泛民主派和公民力量的發展的。

不能讓香港這樣去解決「深層次矛盾」,應該發展民主政制,讓各方可以互相制衡,這樣才可以和平、協商去解決矛盾。矛盾永遠存在,有制衡,不斷協商,就能一個一個解決,使社會雖有爭論和不同意見,但也是和諧穩定的。

責任編輯: 沈波  來源:動向月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0/0130/156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