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驚人 用複印機的風險 尤其是在大陸的安全問題

—使用複印機的風險

作者:
現代辦公設備少不了複印機,有些人天天要和複印機打交道,對它的風險要心中有數。簡單說,使用複印機有兩大風險:健康風險和安全風險。
 
健康風險
目前使用最廣泛的是有碳複印機,它使用的顯影粉可以引起皮膚、眼睛、呼吸道和神經系統等方面的病症,甚至導致腫瘤發生。在複印機工作時,因靜電作用產生臭氧。在距離複印機半米的地方,臭氧濃度達到0.12毫克/升。臭氧具有很高的氧化作用,空氣中的氮氣會與之發生氧化反應從而形成氮氧物,對人的呼吸道有較強的刺激性。臭氧的比重大、流動慢,如果複印室內通風不良,會讓人喉干舌噪、胸悶、咳嗽、頭昏、頭痛、視力減退等等。 另外,複印機工作時產生的強光也會損傷眼睛。
 
安全風險
這裡的「安全」是指資訊安全,比如保密資料和個人隱私可能通過複印機泄露出去。一台複印機就是一台複雜龐大的電腦,它是靠事先設置的軟體程式控制各種硬體部件來完成各種功能,諸如複印、裝訂、掃描、自動翻頁、雙面連印等等。有些複印機與網際網路相連,有自己的 IP 地址,可以把掃描後的內容作為郵件,通過網絡傳輸到遠程的電腦上面。伍加工作單位的複印機就是這樣的,我經常把複印的資料轉換成 PDF 格式,從複印機直接傳送到我的辦公室電腦上。凡是 2002 年以後生產的複印機,自身都帶有一個大容量硬碟,所有複印的內容都被存儲在這個硬碟上。當這台複印機維修時,維修人員可以從硬碟上讀出數據;當這台複印機被轉賣時,新買主可以從硬碟上讀出原來被複印過的內容。對於聯網的複印機,遠程的黑客也可能進入複印機的硬碟讀取信息。
 
想想看,我們平時把自己的駕照、社安卡、身份證、稅單等個人隱私資料放在複印機上掃描複印時,這些敏感資料其實都被存儲在複印機的硬碟之上了,它們會在那裡存放多久?哪些人有可能讀到這些信息?我們並不知道。有些單位為了節約開支,使用租賃複印機,這種資訊安全的風險就更大。
 
這種安全隱患的根源在於複印機的製造商,他們並未將這種資訊安全隱患明確地告訴用戶。從技術上說,每次複印完後,用戶應該能夠自己刪除被存放在硬碟上的數據。有些生產複印機的廠商允許維修人員做這種刪除操作,並且額外加收幾百美元的費用。現在的電腦硬體技術發展很快,每三到五年,辦公室的桌上電腦或手提電腦就要更新換代。那些退役的電腦硬碟都要進行特殊處理,徹底刪除上面的信息。敏感單位的退役電腦硬碟要經過特殊消磁處理,甚至是物理粉碎。可是,人們還沒有意識到現代複印機也是電腦,而且是多用戶共享的複雜電腦,也應該納入資訊安全的管理之中。
 
阿波羅網摘要評論如下:
 
唯色評論:看來還是自己買複印機的好,可是買複印機要不要實名登記呢
 
艾曉明評論:所有監控措施其實自取滅亡。假定有人要監控這麼多複印機,我肯定他會看得眼瞎神經失常見樓跳見光死。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伍加的博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0/0527/168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