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共外匯沖高 專家警告熱錢風險

新華社引用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中國外匯占款新增共計約1兆零341億元,與2月份的1795億元、3月份的2701億元相比,4月份的增量進一步擴大。

外匯占款是銀行收購外匯資產而相應投放的本國貨幣。一般來說,貿易順差、外資使用以及海外熱錢流入等因素是引起外匯占款大幅上升的主要推手。

根據商務部公布的數據,4月份中國貿易順差量和利用外資量數額均不大,外匯占款增量中,存在2000多億元不能解釋部分。有專家認為,其中相當一部分屬於海外短期資金變動導致。

國家外匯管理局日前表示,中國跨境資本流動及外匯收支總體上合法合規,尚未發現境外熱錢有組織、大規模流入境內。而違規流入的熱錢多採取「螞蟻搬家」方式,呈現多點式、滲透的特點。

目前來看,短期內海外熱錢流入壓力仍然比較大。長期跟蹤研究熱錢現象的中國社科院世經所國際金融室副主任張明認為,從2009年第二季起,短期國際資本重新流入中國,在中國央行加息時間推延和人民幣升值預期增強等因素的推動下,預計二、三季短期國際資本將繼續流入中國。

央行日前發布的「2010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也指出,未來雖然主要經濟體重新陷入衰退的可能性不大,但是金融領域風險尚未完全消除,全球經濟復甦之路難以一帆風順,國際資本跨境流動可能出現較大波動。受此影響,未來一段時期,中國國際收支仍將面對複雜的國際環境,外匯淨流入趨勢仍將持續。

短期國際資本持續流入中國帶來的影響不言而喻,一方面會給央行帶來更大的流動性沖銷壓力,另一方面也會對國內物價與資產價格造成上行壓力。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目前國際經濟金融環境極為複雜,跨境資金的流動秩序可能更為紊亂。一方面,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可能會引發新一輪的資金回流風潮,另外,由於已開發國家的低利率政策不會一直持續下去,如果經濟刺激政策在全球範圍內開始退出,那麼跨境資金有可能出現反向流動。

受歐元區債務危機影響,近期新興市場出現了資金反轉的跡象。歷來被視作熱錢壓境前哨的香港,5月份出現了熱錢流出的反常現象。有報告顯示,4月到5月的一段時間裡,新興市場股票型基金出現了持續3周淨流出的局面。

「在未來一段時期內,新興國家應該為可能出現的國際資本逆向流動做好準備。」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室副主任吳慶認為,長遠來看,寬鬆的貨幣政策不會在已開發國家一直持續下去。當美聯儲(美國聯準會)等全球主要央行開啟退出政策之門的時候,如果新興國家的資產價格已經被推高到離譜的程度,就有可能觸發國際資本迅速外逃,在個別新興國家引發金融動盪和危機。

專家認為,監管部門應建立國際資本流動風險預警體系,加強對資本流動風險的實時監控,防範國際資本大進大出風險。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0/0527/168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