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海南23家五星酒店私吞公共沙灘 成有錢人天堂


     若不通過酒店大堂


    就進不了公共海灘
    在被稱為「天下第一灣」的亞龍灣,沿著海濱路,記者一路細數,發現在僅8公里長的海岸線上,就有17家5星級及以上的高檔酒店,這些各種建築風格的酒店,一家緊挨一家,構成了一道長長的圍牆,把沙灘海景圈在裡面,記者沿著酒店建築組成的圍牆從西往東,試圖找到一條能通向海邊的道路,前行了近10公里,直到亞龍灣遊艇碼頭,才發現有一條可以進入的小道,但是每人要交費50元錢,才能進入。
    新華社海南分社著名評論員矢弓認為,亞龍灣是海南開發最失敗的一個海灣,也是最漂亮的一個海灣。「因為酒店挨著酒店,酒店後面雖然沒有柵欄,但是你如果不通過他的酒店大堂,就進不了公共海灘。」
    記者調查了幾家酒店,發現每家酒店的大堂建築風格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酒店的大堂後門均直通海岸,都擁有與自己酒店寬度一樣的「私家海灘」。任何人要到海邊,必須穿過酒店大堂,而這些高檔豪華的酒店,除了住店的客人,一般人是不能隨便從酒店大堂後門出去前往海灘的。
    從海口到三亞一路調查過來,記者發現海南沿海公共海域「私屬化」現象非常普遍。在博鰲水城周邊,普通遊客要到海灘,必須花68元錢。而要想在博鰲亞洲論壇永久會址看海,只有去打高爾夫或者住5星級酒店的人才能進入。三亞灣最貴的項目鳳凰島四面臨海,通向鳳凰島的大橋,一般車輛和行人不允許進入。三亞唯一可以自由進入的沙灘在三亞灣,然而這片海水已經污染十分嚴重。
    海南省律師協會常務理事王向和一直呼籲禁止圈占沙灘,他告訴記者,公共海域資源被出讓給單位、部門的情況比較普遍。
    據了解,目前在海南優質海岸線上,已經建好的五星級酒店有23家,這些酒店都將公共海域據為己有,而正在開工建設的5星級到7星級酒店,高達49 家,有前面的榜樣,因此一家家即將誕生的高檔酒店,將會堂而皇之地把公共海域變成有錢人的天堂。
    新華社海南分社著名評論員矢弓氣憤地說:「海灘是誰的?不是房地產商把它填出來的,是祖宗、大自然給我們留下來的,是我們全民所共有的,有錢人可以上海灘,沒錢人也要上海灘啊。」他說,夏威夷、普吉島,大家都去過,但沒有哪個會把酒店蓋到海灘上去的。
    圈地建高爾夫球場
    意在搞別墅房地產
    記者一路上看到除了火爆在建的樓盤外,另一個備受追捧的就是高爾夫球場了。
    海南澄邁縣海邊開發了一個高檔旅遊度假項目,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項目才剛開始進行三通一平的基礎施工,而高爾夫球場就在海邊的山坡上開始了草坪的鋪設。高爾夫球場的北邊面向大海,西邊坡下是一片紅樹林濕地,紅樹林岸邊開出了一條200來米寬的路,而原來的海岸線已經被土埋掉。一根埋在地下的管道,正通向紅樹林濕地。
    海南省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原副主任劉福堂介紹說,人工植被要打藥施肥,經過颱風降暴雨後,殘存的藥和肥料便沖刷到水中,「沖刷下來時間長了,紅樹林就保不住了,可能過幾年以後就會慢慢死了」。
    記者了解到,不僅海口、三亞等較大城市,文昌、瓊海、陵水等相對落後的縣市,也都在爭先上馬高爾夫球場項目。鄰水縣是國家級貧困縣,未來幾年內將在海邊建9個高爾夫球場。
    據了解,目前海南已經建成的高爾夫球場達到了26個,還有59個正在建設當中。
    對此,新華社海南分社著名評論員矢弓說,「海南島的高爾夫球場,沒有一個是經國務院批准的。前些日子有一個副省級主管領導幹部說,海南要建300 個高爾夫球場,要把整個海南島都做高爾夫球場。」矢弓說,「海南的高爾夫球場沒有一個是掙錢的。」
    海南省建設項目規劃院原高級工程師林鴻民說:「海南的高爾夫冬天球客很旺,但是到夏天就門可羅雀,因為海南的夏天,白天太陽很曬,受不了,冬季的半年要維持全年的支出,所以很多高爾夫球場都是虧損的。」
    既然虧錢,為什麼還有這樣多的地方熱衷於建高爾夫球場?林鴻民說,目標不是在高爾夫而是在房地產。「高爾夫球場一般用地為1500畝,但往往都是圈個兩三千畝,在高爾夫球道的外面就搞很多的別墅房地產,這個高爾夫房地產賣的價錢都很高。」矢弓說,堤內損失堤外補,建一個高爾夫,周圍的樓盤、別墅的價格立刻翻兩三番,原來賣4000多元一平方米的,現在賣3萬元一平方米。
    徵用林地做地皮
    一棵樹賠兩塊錢
    在這輪國際旅遊島的開發中,海南北部、東部、南部的旅遊項目和房地產開發的快富效應,也大大地刺激了長期以來以工業作為發展定位的海南西部城市,於是對海岸線進行的開發,開始勢不可擋地向西海岸輻射。一些海邊的林地也在被徵用範圍內。
    與火爆的東線開發相比,雖然地處海南最西邊的東方市,沿海開發冷清了許多。但是記者發現,這裡征地的步伐一樣在緊鑼密鼓進行,海邊的林地也在被徵用的範圍內,而且徵用海邊的林地,每棵樹賠償的價格更是低得驚人。
    海南東方市八所鎮剪半圓村村民王思珍說:「一棵樹賠兩塊錢,就把林地全部拿去賣給人家當地皮。」王思珍告訴記者,他們村距離海邊僅500米的一片林地,共有182畝,延續到整個剪半圓村,共有300多畝,這片林地是他們是1982年種植的。20多年過去了,這些樹木的直徑普遍都在80厘米以上,成材的樹木保護著他們的村莊不遭受颱風的侵害,而現在林地要變成商品房用地,每棵樹的價值竟然不如一把白菜的價錢。
    在東方市政府1982年頒發給這些村民的林權證上,這樣寫道:自留造林地不准出賣出租,農民自己種的各種林木,可以自行處理,然而在這場旅遊開發熱潮中,無論土地還是其它賠償,農民只有被動接受的權利。
    生態環境脆弱地方
    也破壞植被搞開發
    作為工業為主的西海岸,還有多少沿海的土地可以開發呢?
    海南東方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辦公室主任趙夢祥告訴記者,在這次國際旅遊島的開發中,東方起步較晚,從東方的整體規劃來說,除在八所鎮碼頭附近建一個東方邊貿城外,東方在未來的三年裡,將以沿海的北片區為突破口,規劃建設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度假酒店、商務酒店、會議酒店、公寓小區。
    據了解,東方市的南部已經被中海油等大型的工業企業占據,旅遊地產的開發,只能在北部海岸線進行。據知情人士透露,在海南爭先恐後的旅遊開發爭奪戰中,東方市為了後來居上,目前已經在北部海岸線確定了四個開發旅遊業的大項目,未來將把旅遊地產作為東方市的支柱產業,並高端化。
    東方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辦公室主任趙夢祥說,整個海岸線84公里多,現在基本搞完規劃了。
    據調查,海南西部地區的海岸線總長630多公里,除了幾個工業開發區占據了100多公里外,剩下的500多公里都將用於旅遊和地產開發。海南省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原副主任劉福堂說:「我認為這個方向是錯誤的,東方這個市的生態環境本來就是很脆弱,降雨量達不到全省的一半。結果把原有的植被破壞了去緊挨著海邊建度假村、搞酒店開發,從規劃的角度來講,這是不科學的。」

責任編輯: 王篤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0/0602/168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