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噶瑪寧寺院30年:藏傳佛教在法國紮根

作者:
 

法國天主教《十字架報》宗教與精神生活欄今天刊登了長達三個版面的專題,介紹藏傳佛教在法國的狀況。文章標題就叫做:「藏傳佛教在薩瓦紮根」。薩瓦(Savoie)是位於法國東部羅納-阿爾卑斯地區的一個省份,當地有一個藏傳佛教中心,叫「噶瑪寧寺院」(Karma Ling),設在距尚貝里市不遠重新修復的古老聖胡剛修道院,院內建有經院和佛塔,四周飄揚著各種顏色的經幡。寺院的修持者是兩位西方喇嘛,其中一個叫德尼仁波切;另一個叫讓•夏爾,取出家人藏名堅贊,稱作堅贊喇嘛,今年64歲。他們在這裡傳授藏傳佛教已經有30年的歷史了。

據文章介紹,聖胡剛修道院原是12世紀遺留下來的一座廢墟,1979年由格勒諾布爾市一家佛教協會出資買下,改建為法國的藏傳佛教聖地,並將它獻給西藏尊者恰傑卡路仁波切(Kyabjé Kalou Rinpoche, 1904-1989)。恰傑卡路仁波切當時就把這座僧院的管理委託給他的第一個法國弟子德尼仁波切(Denys Rinpoche)。德尼仁波切是修金剛宗的,他回憶說「建寺之初只有三個人」。

讓•夏爾就是其中之一。他於2003年起藏名堅贊,後又獲喇嘛尊名。這位法國藏傳佛教喇嘛說,他是經過「三年三個月零三天」的修行後,2009年3 月獲喇嘛名號的。而他在薩瓦傳授藏傳佛教,是「向各方人士傳達至善之道」。他身穿藏紅袈裟,每天在寺院向僧徒講經及主持教儀;而每年到這裡修行打坐的佛徒,常常有數十人之多。

薩瓦噶瑪寧寺院修持者德尼仁波切非常驕傲地說,相信他的師傅恰傑卡路仁波切在天之靈得知30年後法國這塊地方藏傳佛教興盛,「會很高興的」。

據《十字架報》文章介紹,1979年薩瓦藏傳佛教寺院建寺後,第二年就開始修繕院宅,將原聖胡剛修道院的屋頂修得一新,並擴建新宅,按西藏寺院的風格修建和布置,還增設了水電設施;至今除了三間大院外,還修了二十多座共僧徒住宿的木屋,掩映在清淨的松林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坐落在寺院內,常年飄著經幡的佛塔;而其中一座玻璃和木結構的圓形經堂,則是1979年為迎接達賴喇嘛來講經而建造的,稱作「大智寺」,寺內每天從早上7點到晚上7點,香火與誦經聲不絕。

據寺院修持者德尼仁波切說,今年夏天到大智寺來修行的有50人,他們的年齡在25歲到45歲之間,有的修太極,有的修瑜伽,有的修達摩佛法。其中有位年近六旬的老太太,名叫安妮,家住土倫,每年夏天都到薩瓦寺院來學習,十五年從未間斷。她笑嘻嘻地說,來這裡修煉,「不用呼其名,就可以見神明;靜修就是人向空間敞開自己」。另一個來自法國東部安省的年輕人弗里德里克則說,他有時間就到薩瓦寺院來學習達摩佛法,「通過靜心和理解,能幫助我消除情感上的衝突,超越自我,打消那些造成生活不適的種種原因」。

《十字架報》這個有關法國藏傳佛教狀況的專題,還介紹了三個法國喇嘛。一個是36歲的斯蒂凡妮,叫卓瑪喇嘛(lama Zangmo);一個是51歲的貝爾納,叫多吉喇嘛(lama Tcheuky);另一個是36歲的尼古拉,叫旺楚克喇嘛(lama Wangchouk)。他們都是法國人,都是自願改變生活,出家修行並成為佛教喇嘛的。

36歲的卓瑪喇嘛(斯蒂凡妮)第一次到薩瓦噶瑪寧寺院,是在1996年。據她說,當時她感到精神上無所依託,本來想在天主教的源泉中尋找一些慰籍,最後卻找到了藏傳佛教。51歲的多吉喇嘛(貝爾納)原是法國地中海藍色海岸旅遊勝地聖托佩(Saint-Tropez)一個彈奏爵士樂的鋼琴師,有一個美麗的妻子和幸福的家庭,父母都是共產黨員和無神論者,但他本人出於對精神生活的追求,最後選擇了出家,到薩瓦噶瑪寧寺院習佛法。他說:「我需要的是更深邃的幸福。」36歲的旺楚克喇嘛(尼古拉)則是在少年時代閱讀佛教著作時就對佛教產生信仰的。他說,那時候他還是個中學生,由於精神上的彷徨及無歸宿感,他時常問自己一些人生意義的問題,最後乾脆到薩瓦噶瑪寧寺院來找修持者德尼仁波切。結果,在德尼仁波切的指點下,他「從恐懼不安中解脫出來了」。

《十字架報》還刊登了法國佛教協會會長奧里維(藏名Reigen Wang-Genh賴艮旺仁)的一篇專訪。賴艮旺仁(奧里維)會長估計,法國現在有大約70萬到75萬佛教徒,大部分是在法國定居的亞裔人士,其中有20 萬到25萬是堅持日常修行的佛教徒。談到法國為何有這麼多人信仰佛教,賴艮旺仁認為,最主要原因是佛教沒有死板的教義;通過靜修,了解佛理,誰都可以成為佛教徒。賴艮旺仁還認為,正因為沒有教義,一個人甚至「不信佛」也可以成為佛徒。而且,進入佛教成為僧人,不必像天主教那樣經過嚴格的階梯;任何年齡的人都可以被接受為「信徒」。

在回答佛教之在法國興盛是否會給法國的宗教與文明帶來風險這個問題時,賴艮旺仁認為不會。相反,他認為最主要的「危險在於(佛教)變成某種消費品」。他指出,瑜伽在法國就有過這樣一種情況,瑜伽本來是一種真正的精神傳統,但50年前卻被當作一種進入沉思的技巧,甚至當作一種體操。他認為,在佛教那裡,老師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只有師傅能把真知傳授給弟子。因此之故,30年來法國的教師中至少有一百多人修行佛教。

責任編輯: 沈波  來源:法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0/0905/177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