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習近平的強人政治是暫時的?

—習的強人政治是中共國的 「新常態」

習近平於2012年掌權後,迅速開始了一系列清洗和意識形態鎮壓行動,這為他的統治奠定了基調。

在一些專家看來,這只是暫時的問題。他們認為,習近平的強人政治偏離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長期道路,改革開放指的是四十多年前鄧小平開始實行的相對自由的經濟和政治政策。這種樂觀的觀點認為,下一任中共領導人有可能,甚至很有可能恢復這一政策。他們認為,由於習近平不可能永遠執政,因此思想更自由的中國人和外國人只需等待他下台即可。

例如,長期觀察中國的大衛-蘭普頓(David Lampton)和托馬斯-芬格(Thomas Finger)認為,中國政治有兩種不同的治理傳統:一種是「國家和政權安全優先於經濟增長」,另一種是「通過相互依存和開放獲得收益」。在他們看來,習近平「擁護第一種傳統」,而未來的中共領導人很可能會選擇第二種傳統。

香港大學的慈繼偉也認為,」沒有理由相信,在後習近平時代的中國,政治事務不會恢復其正常軌道」。

威爾遜中心基辛格講座教授羅伯特-戴利也同意這一觀點。他認為,習近平「代表了中國辮子中的一條主線–民族主義、孤立主義、偏執狂、極權主義。但還有其他一些方面–包括自由國際主義者–也同樣重要。只是它們現在並不占上風」。他認為,」中國的進步人士並沒有消失」,」鐘擺會再次擺動」。

但是,希望習近平逝世後,日益極權化的中國有可能「擺動「回自由化的方向,幾乎可以肯定是痴人說夢。

這是因為,在一些人看來,中國治理的不同「支流「並不像表面上那樣涇渭分明。值得銘記的是,絕大多數黨員幹部支持習近平上台,並不是因為他們希望他能實現國家自由化,而是因為他們希望有一位強有力的領導人來清理他們的制度。

在2011年和2012年,腐敗和尋租盛行,黨的合法性受到侵蝕。因此,中國共產黨內部和民眾之間形成了一種共識,即有必要打擊瀆職行為,增強黨的凝聚力,重振意識形態,並重新確立對經濟領域的控制。

「尼姆羅德-巴拉諾維奇解釋說:」在習近平上任的最初幾年,從集體領導到強人統治的迅速轉變……是中國的統治精英達成廣泛共識的結果,即政權正面臨嚴重危機,有必要恢復這種統治。事實上,正如新加坡《聯合早報》的餘澤源所觀察到的那樣:「習近平抓住了人民對腐敗的深惡痛絕,而且前所未有地大膽。這讓腐敗分子以及他在黨內的反對者感到恐懼,並為他贏得了廣泛讚譽」。

簡而言之,選擇強人在很大程度上是計劃的一部分,而不是偏離計劃。

習近平的獨裁統治有別於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前輩,他們尋求在不同聲音之間平衡權力,這也已成為一種普遍說法。這一論點假定,中國過去的領導人並不希望擁有像習近平現在這樣的單一控制。事實上,這三位領導人都曾在激烈的派系政治和權力分享安排中掙扎,不得不對競爭對手做出讓步。

在整個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的經濟和政治開放與收緊循環往復,並不是他偏好合作與妥協的結果,而是他必須應對來自其聯盟中對立的保守派和自由派成員的競爭壓力。胡錦濤還不得不在他的「共青團派「和江澤民強大的「上海派「之間保持平衡。事實上,黨內的這些競爭因素確實制約了行政決策。但在北京,人們普遍認為這些限制是有效治理的障礙,而不是其特徵。當時的中共領導人胡錦濤也深感失望,他經常被批評「不作為」。」人民大學的張鳴在2012年胡錦濤卸任時感嘆道:」中國離和諧還差得遠呢。衝突和矛盾愈演愈烈。事實上,它已經到了一個危機點」。

從這個角度來看,習近平與其前任的不同之處並不在於他希望將決策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在於他成功地對其臃腫的同志們行使了權力。

此外,中國廣泛的網際網路控制的基礎——習近平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是在2000年代初胡錦濤執政時期建立起來的。

「胡錦濤的政權……對政治反對派幾乎沒有任何寬容,他們圍捕最有發言權的持不同政見者和社會活動家,把他們關進監獄、軟禁或讓他們消失數周,」CNN早在2012年就曾報導。

在胡錦濤執政期間,中國共產黨還對傳統媒體進行監管,同時擴大了對數億博客的監管,這些博客被迫實名註冊。習近平對其前任建立的社會監督和控制機制進行了投資,而他的前任們幾乎都不是言論自由的支持者。

事實上,要抵制對中國未來政治軌跡毫無根據的樂觀主義的誘惑,最重要的原因或許是中國人工智慧驅動的技術極權主義的空前力量和規模。中國現在有數以億計的攝影頭與超級計算機相連,可以實時識別國家利益相關者。這些系統現已完全制度化,並與國家各級安全機構深度融合。

很難想像,即使是思想最開明的未來中共領導人,如何能將這樣的系統連根拔起。相反,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的高科技監控系統(從支付系統到叫車系統,再到購物和送餐系統)將收集更多數量和類型的個人數據。如果中國仍然是一個技術極權國家,它就不可能成為一個更加自由和開放的社會。

中國不可能在習近平之後「回到未來」(習近平可能還會統治中國幾十年),也不可能實現自由化。在缺乏接班人計劃的情況下,權力的韁繩很可能最終落入中國版普京的手中–一些目前在安全國家機器中默默無聞的官僚,他們深諳如何在體制內行使權力。

來源:《國會山報》(The Hill)

作者:Joshua Eisenman and Thomas S. Sexton

譯者:趙前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議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521/2057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