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官場 > 正文

史上最大炒房團 上海官員落馬曝出內部認購關係網

內部認購,這種早已被叫停了的房產營銷方式,如今似乎變成了「權錢遊戲」。

昨夜今晨,「上海官員 低價買房」又登上了百度「新聞熱搜詞」榜。最近,網際網路上時有曝出某某樓盤被某某部門公職人員內部認購的消息,雖然有關部門隨後予以澄清,但由此導致的種種議論不僅難以平息,還使得近年來多個政府部門或國有企業「團購房」的舊聞重又被人提及。

對於買房者來說,這樣的新聞早已是見怪不怪了。在網上的大小業主論壇中,經常可以看到尚未開盤的新樓冒出「被內部認購」的消息;一些開盤首日即告售罄的所謂「日光碟」背後,也總是伴隨著「內部認購」的種種傳聞;爭取從「內部認購者」手中拿到一套新房,則成了很多買房人無奈的捷徑。

其實,在這些被人們默認的「遊戲規則」背後,還埋伏著很多門道兒呢。

[圍觀]

「史上最大炒房團」?

@魯小靜:普通百姓只能花大價錢去買高價房,到哪兒講道理去?

@金牌當飯吃:如果管房子的成了「史上最大炒房團」,他們該怎麼調控房價呢?

@dettori:嘩!《蝸居》的情節又活現了眼前!

@超級密碼:被曝光的有幾處是豪宅啊?買房的大多數只是普通公務員而已。

@商業故事:只要公務員可以低成本獲得房子,中國房價永遠降不了。

@lqyo:政府管得越多,權力尋租的空間就越大,真正公平的一定是市場。

主 筆:周健森

素 描:宋溪

在此前一些網上曝光的名單中,不時出現一人一次認購多套房產的情況。但是對於普通買房者來說,哪怕買到一處稱心如意的房子都並非易事。各地業主論壇上,時常可見有人發帖求購所謂內部認購房,他們把這叫做「內部房票」——

「項目沒開盤,

整棟樓都被認購光了」

鄭先生(哈爾濱人,多次網上求購內部房票,至今無果):內部認購,那當然是「內部人」才能拿到啦。像我這樣沒啥關係的,聽說有個地方要開盤,頭一天我就跑去排隊了,結果售樓處的小姐說早就賣光了。人家看我是真想買房子,才給我出主意,說試著聯繫內部認購的人,看有誰願意把房子轉手給我的。

這種事情我都碰著好幾回了,到現在房子都沒買成,攥著錢買不著合適的。(問:那您網上發帖之後,有人賣您內部房票嗎?)有仲介公司給我打過電話,可是要價太高,得多花六七萬元,想了半天,還是沒捨得買。我是真不理解,報紙上一直說要抑制房價,可是「內部房票」買來買去,房價不是越抬越高嗎?

劉紅(上海一地產公司員工,熟諳其中的交易套路):每個行業都有「潛規則」,內部認購就是我們這個行業的潛規則,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在做這件事情,只不過有的被曝光出來,有的沒曝光罷了。現在上海查得嚴,已經收斂很多了,以前要是有100個項目開盤,我敢說七八成都有內部認購。

尤其是那種新樓盤的一期項目,幾萬平方米的樓盤,拿出幾十套房子內部認購一下,根本不算什麼。還有一些比較極端的情況,項目還沒開盤,可是整棟樓都已經被內部認購光了。當然,這主要是為了後續的開發項目鋪墊道路,何況誰都知道房地產存在暴利,即使「內部認購」價格不高,開發商也絕不虧本。

每一次內部認購被曝光,都有政府部門或國有企業被捲入其中。在此前網上的曝光名單中,稅務、住建、規劃、國土和公安等多個政府部門都曾位列其中,而且他們或多或少都和房子有著些許微妙的關聯——

「開個地鐵口,

都要認購出去幾套房」

最近,廣東湛江一處樓盤也因為內部認購而捲入一場口水戰。一位據稱是當地公務員的網民在群中宣稱,能夠幫助他人內定房子,「每套收取3萬元手續費」;同群里的該樓盤銷售人員卻堅稱,樓盤銷售堅持公平、公正,絕無內部認購。雖然網絡身份真假難辨,但眾人的論調卻頗耐人尋味。

很多圍觀的網民相信內部認購之說可信。網民「漸漸」質問樓盤銷售人員:「領導幫親戚要房子你敢不給?建設局、規劃局叫留幾套你敢說NO?」還有匿名網民認為內部認購「證明你有人脈、有關係、有背景,很有面子啊!」還有人提醒銷售人員:「這件事要是鬧大了,你可就把公司所有的『關係戶』都得罪了。」

劉紅:誰能拿到「內部認購」?開發商要打交道的方方面面的政府部門都有可能。從拿地、施工、驗收、銷售,要跑多少個單位啊,誰要是開口想拿兩套都得給。現在房價漲得那麼高,開發商也不情願給他們內部認購的,可是誰不滿意你這個房子就別賣了,哪個得罪得起啊。

有個開發商是我們的客戶,他們想在樓盤外面開個地鐵口,都要認購出去幾套房。你想想看,地鐵口哪是輕易就能開的?這要是多了一個地鐵口,房價還不知道能漲多少呢。總之,所有能拿到內部認購的政府部門,和開發商之間一定都存在著直接的利益關係,他們之間已經形成了一個利益群體。

最讓人瞠目結舌的,則是內部認購房價之低。有人算了一筆帳:坊間傳聞有被曝光的樓盤內部認購價格為1.9萬元,而其周邊樓盤的市場價格則為2.5萬元左右,如果以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為例,其差價便可達60萬元之多——

「一個內部認購資格,

就有可能標價幾萬元」

徐京(某仲介公司中層):這種供給所謂「關係戶」的內部認購,和前幾年市場上常聽說的內部認購還不是一碼事。以前所說的內部認購,對象都是普通散戶,一般是為了提升樓盤的知名度,只是一種營銷手段;而現在所說的內部認購,價格要比市場價明顯低很多,沒有「內部關係」確實很難拿到。

比如我曾經接觸過的一個樓盤,市場價是3.3萬元左右,但是內部認購價只有2.7萬元,這其中的利益空間非常明顯。有時候還會有一些客戶,委託我們轉讓他的內部認購資格,僅僅只是這樣一個資格,就有可能標價幾萬元。當然,隨著房價的持續走高,內部認購所能產生的利潤空間,潛力實在是難以估量的。

劉紅:據我所知,能夠拿到內部認購的人,大多不會以自己的真實身份去買房,通常是藉由親屬的名義去辦理手續。這些房子一般也不是自己住,而是當做投資工具。他們在轉手的時候也很簡單,有的只要到售樓處辦個手續,就能給房產過戶改名,這樣還能夠避免二手房交易中留下記錄的麻煩。

別小看這裡面的利益,一套房子怎麼也得幾百萬元吧,哪怕內部認購只給你打個九八折的折扣呢,那也相當於白給你幾萬元錢呢。把話說穿了誰都明白,對於開發商來說,如果向政府官員提供內部認購,其實就是花錢買方便。這究竟算不算是賄賂行為?實話說我也感到很迷惘。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北京晚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0/1020/182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