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揭秘中國大陸大學生的「麥當勞難民」生活

揭秘中國大學生的「麥當勞難民」生活 教室關樓門鎖(圖)


  教室關閉樓門封鎖,「讀書戀愛」轉戰麥當勞

  深夜1點,北京北六環外,昌平大學城麥當勞餐廳。

  店內櫃檯只剩下一個服務員,十幾個二十來歲的大學生坐在餐桌邊看書,四周靜悄悄的,只有輕微的音樂聲。他們或獨自看書,不聲不響;或三五成群圍在一桌,小聲議論,鮮有喧譁者。一會兒,來了一群十七八歲的中學生,嘰嘰喳喳邊吃邊笑。也許是他們感覺到了與店裡氛圍的格格不入,吃完便悻悻散去。

  「學校的自習室每天晚上10點左右就會關燈了,宿舍11點左右也要熄燈,在學校沒有辦法通宵複習功課,只好到這裡來了。」這天晚上11點,北京化工大學(昌平校區)經管學院二年級女生王嘉芝和她的室友結伴兒走出宿舍,各揣一本數學題集,穿上厚厚的風衣,在夜路中步行10分鐘,來到位於中國政法大學南門外的這家麥當勞。這家店有兩層,大概能容納100人。晚上11點多的時候,裡面人已經不多,找座位並不難,兩個女生一人找了一張桌子,背對背坐下。

  「咖啡廳太貴了,燈光又不好,沙發又小又矮,沒有桌子就沒有學習氛圍。麥當勞里的座椅高度正適合學習,尤其適合背題。」王嘉芝分析得頭頭是道。

  到凌晨3點,店內更加安靜,有同學還在撓頭讀書,有的同學開始趴桌睡覺,睡一會兒再起來看一會兒,看一會兒又接著睡。偶爾會有學生走過買些小薯條小雞翅,最受歡迎的是咖啡,「一晚上賣不了多少錢,我也不理解麥當勞為什麼要24小時開店。」店員說。

  「現在天氣冷了,人還少一些,要是天熱的時候,特別是暑假前的那段時間,人更多。」店員說,夏天的時候,這裡簡直成了學生自習室。晚上10點以後,來的人特別多。到半夜12點,陸續趕來的學生會把整個麥當勞占滿。「有些學生甚至因為宿舍熱得睡不著,把這裡當免費的空調房。」

  記者調查北京多所高校了解到,大部分學校都沒有通宵自習室。有通宵自習室的學校,也因為開放的教室極少,經常人滿為患。以中國人民大學為例,僅有教學一樓1224、1220兩間教室通宵開放,即使在非考試時段,也遠遠滿足不了學生開夜車的需求。在通宵自習室比較多的北京語言大學,據該校徐嵐同學介紹,也是夜夜滿座,經常需要早早去占位置。

  正因為如此,昌平大學城附近的這家24小時營業麥當勞被大學生們「盯」上了。每到深夜,這家餐廳的餐桌上,堆滿了法學、化學、數學教材,附近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很多學生都來這裡通宵自習。

  除此之外,嚴格的門禁制度,也是把大學生「驅趕」到麥當勞的主要原因。據悉,為了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和校園安全,大部分高校都會在晚上限定時間關閉宿舍樓門。樓門關閉之後,晚歸的同學就要敲門叫醒宿舍管理員開門,有些學校甚至授權管理員對晚歸的學生登記,「屢教不改」的還有處分措施。因此,有些臉皮薄的女生,寧可不回宿舍,也不願意當著全系同學的面被宣布「屢次晚歸」。

  這天夜裡,北京科技大學大二女生小余就沒有回女生樓。男朋友丁丁從廊坊跑來陪她過生日,當晚他們去了中關村吃飯看電影,電影散場後兩人在外面不知不覺又逛了很久。等回到學校,已經過了關門時間。「要是敲門進去,樓管阿姨非殺了我不可!」小余告訴記者。之前丁丁提議去看通宵電影、唱歌或者去網咖,小余都覺得又貴又無聊。「陪我去麥當勞坐一夜吧。」小余拉著丁丁來到學校附近一家麥當勞店。「其實就是想找個地方一起待著。」

  兼職求職趕考趕路,24小時的苦難行軍

  在日本,人們把那些通宵在麥當勞里過夜的人群稱作「麥難民」(英文McRefugees):他們辛勤工作,但工資太低,付不起房租,索性將通宵營業的麥當勞當成超廉價宿舍,每晚進去買一杯咖啡住一宿。相較車站、碼頭、公園或者天橋等地方,這些24小時快餐店不僅冬暖夏涼,而且也整潔、溫馨,就好比一個沒有主人的客廳。

  也許是因為當年麥當勞伴著改革開放的浪潮湧進中國的時候,最先吸引的就是青春朝氣的青年和學生,因而「麥難民」這個人群出現在中國後,自然而然地吸納了一大批有知識有文化的「新青年」。

  10月27日凌晨,記者來到北京火車站附近一家麥當勞,放眼望去,店內十幾個人幾乎全趴著在睡覺。一個20多歲讀雜誌的小伙子引起了記者的注意。記者與其攀談得知,小伙子馬某是北京某民辦大學四年級學生。意識到自己在北京找到能設籍工作的機會不大,小馬打算回家鄉碰碰運氣。此時,他正在等候一列4點 47分開往包頭方向的火車。

  「一會兒就要進站了,也睡不著,索性在這看會兒書,上了車後再睡!」小馬告訴記者,從昨晚7點多就在這裡了。「我們學校在北郊,太晚了就沒有車進市區了,所以早點過來省得花上百元的搭計程車錢。去賓館睡吧,一是心疼錢,二怕誤了火車。而且,只睡到4點鐘,也覺得不值,火車站旁邊的賓館價格死貴。」在小馬眼裡,在麥當勞消費還是比較奢侈的,但火車站裡連桶裝方便麵都以翻番的價格賣,麥當勞至少全國統一價,感覺值一些。

  在離小馬的座位不遠處,記者發現一個穿著職業裝的女孩,乾淨整潔,打扮得體,還挎著一個小書包,手底下壓著一份簡歷。女孩用雙手抵著腦門,眯著眼睛。一會兒就起身去一趟洗手間,回來還要拿出包里的小鏡子補補妝理理髮型。原來,她也是一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這回是趕來北京求職的,天亮後要去國貿那邊參加一個面試……

  不一會兒,一個40多歲微胖的中年男人走進來,髒兮兮的軍大衣,膚黑,蓬頭垢面,一看就是個流浪漢。進來以後旁若無人地徑直走向一個角落,找到一個帶沙發墊的躺椅,腳衝著外面直接平躺下,整套動作輕車熟路。一個戴眼鏡的服務生過來收桌子的時候,把流浪漢叫醒,告訴他腿不要放到凳子上,不要躺著睡。他坐起來趴在桌上,看服務生走了,就又偷偷睡下。過了一會兒,服務生又過來叫醒他,示意他要坐著睡,不然會影響餐廳營業形象,流浪漢不耐煩了:「眼鏡兒,你才來幾天啊,這裡哪個沙發我沒睡過。」

  流浪漢沒說錯,這個月「眼鏡兒」服務生小張才剛剛上崗,執行工作還略顯生疏羞怯。他還是個在校學生,剛剛考完試過來兼職賺生活費,等天亮了再回學校睡到中午去上課。

  不管是兼職求職,還是趕考趕路,天亮之後,他們都將消失在匆匆趕路的人群里。他們正在大學圍城內外上演著一出中國式的「麥難民」生活。

責任編輯: 沈波  來源:中國青年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0/1030/184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