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川震三周年 驚爆災區大批幼女少女當雛妓償債

「5‧12」汶川地震三周年,各災區均有悼念活動,當局將宣傳重點放在重建成就上。惟香港有志願團體發現,災民背負重建巨債,有大批少女甘心出外充當雛妓,瞞著家人籌款還債;另有大批男生輟學,成為宅男。

連日有民眾在地震遺址悼念遇難者,汶川今日舉辦志願者訂婚典禮,寓意忘記傷痛重新開始。北川縣將舉辦公祭,重新開放舊縣城予災民拜祭。「5‧12」抗震救災紀念館昨亦在四川大邑縣安仁鎮開館。

不過,過去三年幾乎每個月最少到訪四川兩、三次,為災民心理輔導的香港心理輔導協會總幹事杜永政表示,今年初開始,發現有一批年齡介乎12至17歲的少女,因為家人借錢重建家園而背負8萬至9萬元的欠債,所以瞞著家人去當雛妓。

「你到四川任何一間卡拉OK,一定有女子陪酒,都是瞞著家裡人出來做。預計過了五至八年之後,由此引起的社會問題便會浮現。」杜永政又說,雖然大部分學校已完成重建,但有多達三分之一中學生輟學,部分男生變成「宅男」,整天躲在家裡打電動,加上年齡正值反叛期,社工也束手無策。世界日報


專訪四川地質局總工:汶川地震三年後 看災區重建

節目長度:12分21秒  下載mp3(16k) | (128k)

聽眾朋友,您好!歡迎收聽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我是唐音。本期節目的主題是《汶川地震三年後 看災區重建》。

2008年5月12號,汶川發生了八級地震。大量倒塌的校舍、民宅和5000多名遇難的學生,都使整個中國為之震驚、心痛和牽掛。在汶川地震三周年前夕,我採訪了四川地礦局教授級總工程師範曉先生,請他向聽眾朋友介紹災區重建的真實情況和背後原因。歡迎您的收聽。

記者:范總工程師,您好!三年前的汶川地震,使很多房子倒塌,海內外有大量的捐款幫助他們。但是,我在大陸的一些論壇上看到,現在地震的倖存者們很多又因為重建房屋而負債纍纍。這是怎麼回事呢?
范曉:【錄音】因為老鄉來說,當然農村的房子很多都毀掉了,這個災後重建他確實面臨很大的困難的。因為政府修房子不是說無償給你修的。有的是自己原地重建,象這種情況政府是有補助的,但是補助的錢非常少。那麼一戶人不會超過兩萬塊錢。特別困難的也就兩萬多塊錢,一般的也就是一萬多塊錢,一萬多塊錢你想能做什麼?所以他災後重建都是要自己掏錢,而且需要借錢、借債的。因為當時國家不是沒有錢,而且這個錢本身就是納稅人的錢,而且社會各界捐了很多錢。據統計當時是700多個億,那麼這個錢應該更多的、直接的用到災區的老百姓的頭上。但是實際上一般的三口之家、四口之家一般就是一萬塊錢,不到二萬塊修房子的錢,所以他必須要自己想辦法,你想他有的什麼都毀掉了,他就自己去借債嘛!所以現在很多老鄉房子是修起來了但是他背很多債務。

記者:也就是說,還住在自己原來村子的很多農民無法安居。那我看到大陸的媒體報導,地震後建立起很多安置點,有點像城市裡的小區住宅一樣。這對於世代依靠土地生活的人們有什麼影響呢?
范曉:【錄音】主要有什麼問題?因為在傳統上就是四川龍門山區、包括四川盆地,他傳統的農村的聚落(北方叫村落)都是分散的,跟北方不一樣。它是幾千年自然的地理環境,它的耕地不象北方,水田或者梯田要考慮生產的需要、生活的方便,所以他自然的形成(分散的)。而且它也不象北方的平原,有這麼大的平地來集中修建很多居住地。所以歷史上就形成一個相對分散的特點。但是現在災後普遍的採取集中安置的情況下實際上它有一些弊病。這個弊病就是以前他們一家一戶,農民的宅基地的範圍、他的院落、他居住的地方面積相對是比較大的。他們可以自己養豬、餵雞、餵鴨等,然後他們的自留地、他自己種菜的地方都在房前屋後。然後一般他自己分的田也在離他住的地方不太遠,耕種是很方便的。那麼他用水一般都是自己打一個水井或引山泉水出來,完全都是可以滿足了,沒什麼問題。

記者:那麼在集中的安置點住宅里,他們的生活出現什麼變化了呢?
范曉:【錄音】現在集中安置有個問題就是,集中安置你去看,它基本是按照城鎮居民小區的方式,這就是一個問題了。其實我們有去訪問了,訪問的那老鄉就說,他居住的面積是比以前減少了,那麼他當然不能餵豬了,也不能餵家禽了。他最多就是一個很小的院落。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離他種地的地方非常遠,他根本就很難照顧到以前分給他的自留地、就是那個菜地。他要種地就要走很遠的路。現在很多不會花很多功夫去種了,因為它很不方便。那麼他住在集中安置區以後,他的生活成本是很高的,因為以前房前屋後種的菜是沒什麼成本的,現在他吃菜吃肉自己都是要花錢去買。首先是生活成本大量的增加了,用水要錢、買菜吃肉都要花錢去買,種地是不太方便了,所以他沒辦法,他就必須要去找工作。那麼你說找工作,現在也不是說就很容易找到工作,或者找到穩定的工作這是很困難的。所以說,從整個來說,現在農民的生活壓力比以前就更大了。

記者:那他們以什麼為生呢?您覺得應該讓他們有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才好呢?
范曉:【錄音】現在災後重建很多集中安置的地方,它主要以經營(為主),有的地方靠近城鎮的,他做些生意,那有些農村的集中安置區,那個就沒有辦法,他們只有出去打工。羌族地區也是,最早也是採取集中安置的辦法,他就靠接待遊客,但接待遊客一般來說不應該作為他主要的生計。他的生活方式應該是讓他自主選擇,這個是最重要的。應該就儘量的從傳統文化的保護的角度,你不要去把他的很多的生活方式或文化做過多的人為的改變。他居住的地方他有一個最基本的生存基礎。

記者:那您從抗震的角度看這些集中安置點,是否選址合適?
范曉:【錄音】它更多的是新選的地方,然後來集中安置,當然它有的地方也是原地重建。特別去年八月份那個特大土石流,映秀也好,綿竹也好,就整個地震災區,土石流對災後重建的很多安置點造成很嚴重的迫壞。選址不注意還是有問題,比如你這個建築剛好在地震的斷層、斷裂帶上,或者剛好旁邊有個很大的滑坡,當然一地震你這個就危險了。所以這個都是災後重建需要很好的評估的。為什麼去年暴雨來了以後,整個泥水泥把岷江堵塞以後洪水改道,就衝進了他新建的新城,就把它淹掉了,當然沒淹沒完,但還是淹得很厲害。這個就反映出實際上當時發生土石流的這些地方,地震以後都做過評估的,都認為它是有土石流發生的危險,而且做了這個治理工程的設計,但是它治理工程的相對比較滯後。那麼當然現在確認了土石流之後,他現在才做了。這個確實是對地震災害的危險性和長期性估計是不足的。

記者:很多聽眾朋友會想,地震不是過去了嗎,為什麼還會產生這些後續的災害呢?您能給大家解釋一下嗎?
范曉:【錄音】它整個這個512地震,它發生在一個龍門山的山區,這個山區它剛好是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的一個高山峽谷地區。那麼它這個地方本來地質環境就是不太穩定的、很多地質災害多發的一個區域。那麼經過512地震這個很大的破壞以後,它整個山體遭到非常嚴重的破壞。另外它很多地方都形成大量的、規模很大的滑坡、崩塌,就會導致很多土石流。現在每年都有很多、大的土石流發生。這說明一個什麼問題?這說明它本身經過一次大的地震破壞以後,它整個山體的穩定性受到很大的影響,那麼它還處在調整和恢復的時期。你看大量的植被被損毀、山體被破壞,形成很多新的地質災害體。而這些地質災害體,像一個大的滑坡它不是說它形成以後就穩定下來了,它是需要一個很長的時間來穩定。512地震以後現在每年一到雨季就出現一個地質災害高發的情況,它就是自然調整過程。

記者:是這樣!那麼在這種地質條件下,地方當局還新建這麼多工程,那結果是什麼樣的呢?
范曉:【錄音】那麼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因為災後重建的很多工程大量展開,那麼它在這麼一個非常不穩定的情況下,我們也看到,很多災後重建的工程都是建起來又被毀掉,然後又建又毀,反覆的。成都通往汶川的那個公路,當時地震以後不久他把搶通一個便道,最後慢慢的又重新做高速公路。但是,至少是兩次到三次都是完全中斷,而且中斷時間很長,它都是因為那個後來的土石流又把它沖毀,或者是一些崩塌、滑坡。

記者:不僅是民用住宅,而且我聽說的是,四川在地震後上馬了很多大型工程項目,您怎麼看待這些項目的開工?
范曉:【錄音】那麼在整個地質環境還不穩定的情況下,災後重建實際上上了很多新的建設項目,那麼我們認為這些項目都還是慎重考慮。比如說成都的石化,成都不是有一個很大的化工基地嗎?就在512地震以前,當時因為成都很多民眾反對,就跟廈門一樣,因為它是個高污染的企業。而且成都還是跟沿海地區還是一樣,成都因為它是處在一個四川盆地,周邊都是山。它這個地方基本上長年很少有大風,它基本上都以靜風的天氣為主,陰天也比較多。整個來說盆地空氣氣流得流動是比較差,也就是說它的大氣環境的容量比較低的。修這麼大的一個石化基地,僅僅從那空氣的環境容量來說,那就不允許的。

記者:也就是說,空氣污染在四川盆地里更難消散。那這種企業對河流的污染是什麼樣的呢?
范曉:【錄音】成都它也是很著名的一個天府之國,農業、蔬菜為主,那麼你搞這麼一個大型污染的企業。當然還有水污染,因為它的用水、排污的量都是很大的,污水是直接排入沱。而沱江是目前四川污染最厲害的一個河流,它根本就沒有環境容量了。因為當時在地震之前發生了很多事情,包括成都公眾的反對,甚至就是說他們仿效廈門,然後他們上街,因為他表達這個意見,也不好公開去遊行示威,那個要得到批准的,所以他們就叫散步,約定在某個時間到那個地方散步,後來公安來抓一些人。所以當時這件事情就是一個焦點、很大的焦點。

記者:這是在正常時期石化企業對環境的污染情況,那麼在地震來臨時,這種企業會怎麼樣呢?會不會象日本的核電站那樣,在地震和海嘯之後出現泄漏的問題呢?
范曉:【錄音】那麼地震以後,不光是化工廠,就是說現在已經建起來的、一些在龍門山附近的大型化工基地都遭到嚴重的破壞,而且就產生了嚴重的泄漏,包括污染事件。那麼同時就是說,我剛才提到的再建的、剛剛開始準備建設的、而它已經做了一些基礎的場地的工作、修了一些辦公樓,但也在修建過程當中,那麼在這地震當中也遭到嚴重的破壞。而且也引發對它的環境安全的一個擔憂。所以當時地震以後,國家環保部就提出來,包括石化基地的開發商就是中石化,他也提出來要重新的評估。對它的選址的地震危險性,因為地震危險性就是說,如果(地震)它造成大的破壞對那個化工廠,那麼它可能會發生這嚴重污染泄漏這一類的事情,所以它要做評估,所以當時,從民眾角度他是希望通過這個評估那麼這個過程就不再上馬。

記者:據媒體報導,四川震後還不僅僅是上馬了石化企業,還有別的大型項目。為什麼要開建這麼多大項目?有什麼樣的利弊呢?
范曉:【錄音】那麼當時地震以後,四川省當時準備要上100多個水泥項目,這個實際上都是政府有災後重建的錢,那麼他怎麼樣拿到這個錢?當然是要報項目。最後上馬的也有30多個水泥項目,這個不得了!中國有一個建築材料學會,當時他們就認為是,它的生產遠遠超過實際的需求。因為它的生產量很大的,一個生產線年產量大概就是幾百萬噸、甚至上千萬噸。整個四川上的水泥項目遠遠超過四川省的實際需求。而且本身一個水泥項目它是對環境影響很大的,開山採石,本身那個地方就不穩了你還去搞。

謝謝您,范總工程師!
聽眾朋友!您剛剛收聽的是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本期節目是《汶川地震三年後 看災區重建》。我是唐音,感謝您的收聽。再見!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1/0513/204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