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陶冬:中國影子銀行風險大於地方融資平台

  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昨日表示,中國銀行體系仲介功能的嚴重弱化和影子銀行系統問題,已取代通脹和經濟增速成為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



  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昨日表示,中國銀行體系仲介功能的嚴重弱化和影子銀行系統問題,已取代通脹和經濟增速成為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

  陶冬稱,今年上半年新增貸款占GDP比例為9.7%,與雷曼事件發生前即2008年上半年的8.4%相比,實際上貨幣政策並未明顯緊縮。但市場特別是中小企明顯感受到信貸緊縮,他指出,主要是中國的銀行出現功能性障礙。

  他說,銀行只有20%的資金可用於自由借貸,其餘資金分別流向央行、地方政府、房地產行業信託產品和大型國有企業。由於銀行體系內出現資金流動性問題,銀行體系的仲介功能遭到嚴重弱化。

  銀行體系內資金趨緊,但四處亂竄的投機資金卻相當多。陶冬稱,去年民企不再投資實業,將資金投向創投;今年國企也不再投資,將資金用於「放高利貸」。在投資去實業化的環境下,即便中國貨幣政策重新寬鬆,也會對經濟反彈帶來影響。

  陶冬指出,「全民高利貸」對銀行金融體系的衝擊不可忽視,這種影子銀行的風險大於地方融資平台。特別是影子銀行大部分是違法違規行為,目前仍未有具體數字以了解規模,但相信若監管機構不迅速採取行動,將出現嚴重後果。

  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中國地方融資平台貸款總量為10.7萬億元人民幣。陶冬認為,影子銀行的總體規模應小於地方融資平台,但由於缺乏透明度、難以追查,導致風險更大。

  瑞信宣布下調中國2011和2012年GDP增速,由8.7%和8.5%分別下調至8.6%和8.2%,處於市場預測下端。

  對影子系統的關注並非只有外資投行。中金首席策略師黃海洲早前曾在香港表示,銀行體系仲介功能弱化即金融脫媒現象,導致影子銀行系統滋生,社會融資總量無法正確反映廣義流動性。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包括中移動、中石油等大型國企均設立金融業務平台,從事放貸業務,包括90%的放貸企業為國有企業。報導估計影子市場每年資金流量可能已達2萬億人民幣,相當於中國GDP的5%左右。

  早前評級機構惠譽便表示,預計今年中國社會融資總量達18萬億元人民幣,比官方統計的社會融資總量將高出3.5萬億元,原因在於一些融資項目並未包括在官方統計範疇內,其中包括來自香港銀行的貸款、非正式的信貸資產證券化、信託產品融資、信用狀融資等。

  有大型歐資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不少海外投資者開始關注中國影子銀行問題。他認為,與地方融資平台可追根溯源相比,影子銀行難以追查,對中國銀行股是潛在的定時炸彈。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1/1009/221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