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批希拉蕊失風度 環球時報社評遭網友駁斥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與緬甸民主派領導人翁山蘇姬會晤2011年12月(圖:路透社)

環球時報》12月2號社評《希拉蕊的挑撥很失風度》是一篇很能代表該報風格的奇文,有網友對該文主要觀點和邏輯回應駁斥。這篇文章說,希拉蕊.柯林頓前往緬甸的路上說:「開發中國家要做一個聰明的受援國」,「警惕那些只對挖掘你們的資源更感興趣的援助國,它們不會想著去構建你們的能力」;「它們提供的某些資金也許有助於填補短期預算缺口,但我們已經一而再,再而三地看到,這些權宜之計不會產生可持續的結果」。

對此,中選網上作者村主的文章點評說,套用某偉人的一句話說,希拉蕊說得何其好啊!開發中國家雖然窮,但要有骨氣,要做一個聰明的受援國。中國有句古語:「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意思是送魚給人,不如乾脆把捕魚的方法傳授給人家。僅僅送點錢,只是權宜之計,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把民富國強的體制傳授給人家,才是真心希望人家好,希拉蕊說得難道不對嗎?

《環球時報》的社評又說,對此,世界媒體無一例外地認為,希拉蕊的這番話是衝著中國來的。作為美國的國務卿,她有點口不擇言了,竟然開始靠說「壞話」來抵毀中國,表現出其「小肚雞腸」的真面目等等。對此,村主的文章則認為,不得不說,上述評論反而顯示出《環球時報》的「小肚雞腸」了。希拉蕊既然沒點中國的名,你們為什麼要替中國接下這個屎盆子呢?此外,難道社評作者真正查閱了所有世界媒體嗎?否則又憑什麼說「世界媒體無一例外地認為」呢?看來, 「世界所有媒體」此次不幸又被《環球時報》代表了一回。

環球文章強調說,中國的對外援助不能說沒有缺點,但至少比美國的外援要純粹,援助就是援助,相比之下,美國的外援通常則會附加嚴苛的政治條件。對此,村主的點評說:毛左們的偉大導師《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曾經指出:「世上絕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所以,毛左們從來不相信博愛,是正常的;不相信美國是真心為開發中國家好,總認為「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也是正常的。不過,既然相信「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怎麼一說到中國的對外援助,就變成什麼「純粹」的了呢?此外,說美國的外援「附加嚴苛的政治條件」,難道我們要求別人只承認什麼「一個中國」以及「台灣和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等等,就不算政治條件了嗎?

環球社評分析認為,希拉蕊的這種挑撥恰恰像是在把受援國都當成傻子,而非把它們都當成「聰明的」,她或許以為「巧實力外交」威力無邊,她只要動動嘴,就可以代替美國為鞏固影響力必須付出的真金白銀了。希拉蕊這番話在大國外交中,缺乏風度的程度幾乎就相當於「爆粗口」,以及「羨慕嫉妒恨」的大吵大叫。自她擔任國務卿以來,已經不止一次這樣針對中國失態。對此,村主的點評說:希拉蕊只是給緬甸等開發中國家提了個醒,怎麼在《環球時報》的眼裡就變成了 「爆粗口」,以及「羨慕嫉妒恨」的大吵大叫了呢?人家幾句不指名的話,就引出了《環球時報》這樣一大篇社評,到底是誰「羨慕嫉妒恨的大吵大叫」?到底又是誰才真正失態了呢?

環球文章又說,希拉蕊或許是在努力填補美國現實手段之不足,美國的財政赤字已是天文數字,貿易競爭也很乏力,被迫到處借錢。僅從預算能力來看,它作為超級大國的一些特權肯定要打折扣。對此,村主則點評說:說來說去,原來是想說明,美國不如中國富,美國就連一美元也拿不出來了!要知道,美國是民主國家,政府多花一美元,也要花到正當的地方,否則就會面臨國會議員質詢的壓力。吃拿國一切由領導說了算,當然不會有這個壓力。

在中國人大量餓死的那個年代,正是毛慷慨外援最歡的時候,僅僅援助「歐洲社會主義明燈」阿爾巴尼亞,就達七十億美元。結果這些錢並沒有讓霍查用來改善民生,而是修了一萬多個紀念碑、三萬座碉堡。大清國有個女人曾說過:「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老佛爺搞「外援」,還是要算一算中華的物力,量入為出呢;而老人家搞外援,簡直是「傾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在這方面,《環球時報》說得好,美國人真是太小氣了!

環球社評最後強調說,不會有哪個開發中國家會認為,美國的援助比中國的援助「更誠心」,美國如果增加對亞洲、非洲的援助,各國都會巴不得呢!但美國想因此把中國「排擠走」,這完全不可能。對此,村主的點評說:「不會有哪個開發中國家會認為,美國的援助比中國的援助『更誠心』」,這話應該由緬甸等開發中國家來說,才會更有說服力。《環球時報》平時老是代表「中國人民」,代表慣了,順口又把「開發中國家」給代表了,不知人家授權了沒有?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法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1/1204/227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