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華爾街日報》 看看中共是如何進行審查的

作者:
Inline image 1
一旦收集到被審查的數據,接下來的挑戰就是弄懂數據的意思。北京的一家網咖,2011年。】

密切關注中國公民正在社交網站上說些什麼的不僅僅是中共政府。

隨著5億中國網際網路用戶迅速採用社交媒體,學者和企業家開始設法跟蹤網上留言和博客帖子,以更好地了解政府審查的內容——甚至從中對政府的意圖進行預測。

中共政府使用軟體和數千大軍監管網際網路,但把大量審查工作都放在新浪公司這樣的社交媒體網站上,以刪除違反地方和國家有關規定的帖子,這些規定每周都在發布。儘管眾所周知的一些字詞或詞組如天安門屠殺會受到審查,但審查的範圍並沒有被完全掌握。

這些網站通常會提供一些線索,說明是審查制度導致了某個帖子被刪——刪帖的不是用戶,也並非技術問題導致帖子被刪——同時留下特別留言或者諸如網絡警察卡通人物之類的形象。這有助於研究人員弄清楚中國不透明的權力結構控制本國公民的方式。

香港大學中國傳媒計劃研究人員David Bandurski說:"我們現在對審查有一種半透明程度的了解,以前從沒有過的。"

香港大學開發的WeiboScope軟體能對新浪微博上的帖子進行掃描。香港大學助理教授傅景華說,設計這個軟體是為了了解中國人對不同的新聞事件作何反應,但該軟體對於分析審查趨勢也很有用。傅景華參與了WeiboScope軟體的開發。

WeiboScope 軟體的運行有些像搜尋引擎,能對大約30萬個用戶帳戶進行掃描。除了收集有關各個話題的帖子、允許研究人員搜索英文數據之外,WeiboScope軟體還能對同一個帖子檢查數遍,看看它是否已無法打開。如果無法確實無法打開,一則"錯誤信息"則提示這個帖子已被封,WeiboScope軟體便將其加入被審查帖子清單。

香港大學中國傳媒研究計劃的研究人員經常在他們備受關注的博客上利用WeiboScope軟體給審查者列為目標的話題作上標記並給予解釋。

一個被刪的帖子顯示,在香港回歸中國15周年紀念日到來之前3天,中國審查者就已經開始對提及計劃在紀念日那天舉行抗議活動的帖子下手了。

該帖還顯示了需要人工梳理帖子的原因。該帖沒有直接提及抗議活動,而是以即將到來的颱風來比喻將在紀念日那天發生的事情。

一旦收集到數據,接下來的挑戰就是弄懂數據的意思。哈佛大學教授加里·金最近發現,他開發的社交媒體分析技術可以應用於中國的審查模式。這種技術甚至還能事先預測重大新聞事件。

金先生在2007年與他人共同創建了克里姆森-赫克薩貢公司。該公司負責在社交媒體網站上為微軟和星巴克等大公司測量消費者的情緒。該公司的軟體並非僅僅對關鍵詞進行掃描,而是利用一種算法對用戶確定的一套分類和主題進行數據分析。

去年,金先生利用克里姆森公司的社交媒體資料庫開始對大量有關中國的社交媒體數據進行分析。這些數據涵蓋的帖子超過了1100萬個,涉及1382個中國論壇。

金先生選擇了政治敏感性不同的85個話題——從內蒙古的抗議活動到一款頗受歡迎的視頻遊戲——並根據內容(涉及新聞、政府政策、色情、審查制度還是"群體性事件"等)對帖子進行分類。金先生然後利用克里姆森公司的軟體進行檢查,看一看每個種類中有多少帖子後來遭到了審查。 

在新發表的一份報告中,金先生和其他研究人員發現,社交媒體上有13%的帖子遭到審查。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一般不理會網民對國家政策和政府領導人的嚴厲批評,反而卻對重大事件發生時煽動抗議活動的帖子盯得很緊。審查最為嚴格的話題包括內蒙古和增城的抗議示威事件、持不同政見者艾未未被捕和福州征地事件引發的爆炸案等。

所以,一般情況下審查者可能會對網民就南海問題發表的民族主義言論置之不理,但在去年中國與越南發生爭執時,他們可能就要刪除有關這個話題的帖子了,因為他們擔心人們舉行抗議活動。

色情內容和有關審查制度的言論也幾乎無一例外地遭到審查。

很多審查行動都發生在原始帖出現後24小時內。金先生寫道:"這是一個驚人的組織成績,需要有大規模軍事行動那樣的精確度。"政府必須決定審查什麼,將決定傳達給數以萬計的個人,後者在24小時內實施審查。

但找出帖子為什麼消失是成功了一半。金先生說公司正在觀察該軟體是否能夠預測中國的政策動向。

作為分析的一部分,金先生發現,審查率在中國和越南發生糾紛期間猛升,但有關這個問題的遭審查帖子在兩國2011年6月出人意料地達成和平協議的前5天又急劇減少。還有一個例子。討論中國藝術家、政治活動家艾未未的帖子在他被捕的前幾天開始減少。

金先生說:"成千上萬的人們捲入進來,幫助政府保守秘密……而一個有意思的悖論是,如此巨大的一個項目本來是用來防止人們了解那些事,事實上卻暴露了自己。大象留下了自己的大腳印。"

通過訂閱和諮詢服務,克里姆森-赫克薩貢公司一直在使用該軟體幫助企業們了解品牌認可的細微差別,金先生在5月份為該軟體申請了專利。

但公司表示,他們對中國市場寄予厚望。由於軟體是依據個人在社交媒體所發帖子的分類,它很容易跳過語言和文化障礙,這意味著它可以幫助更多的公司了解難以捉摸的中國客戶是如何認知他們的,或者至少是如何在網上談論他們的。

金先生說這只是個開始,他希望基於地理分劃分解審查數據,考察地方和全國審查政策的差異,並進一步觀察刪除帖子是否能預示政策的變化。

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其他人,比如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的研究人員們,最近開展了一項對新浪微博的大規模研究,試圖發現在所有那些正在從中國網絡上消失的網際網路碎語之下埋藏的模式。

責任編輯: 吳量  來源:華爾街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2/0708/252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