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短評 > 正文

蔣方舟:倫敦奧運與北京奧運之比較

作者:

2008年9月,我到北京讀大學,當時奧運會已經過去一個月,整個城市狂歡的氛圍卻還沒有散去:從北京前所未有的湛藍天空,到隨處可見的標語和吉祥物,再到街頭巷尾的報紙雜誌的新聞宣傳,無不顯示出這座城市還沉浸在世界通過奧運看到中國「崛起」的盛世狂喜中。

2012年,我到倫敦看奧運,還有兩天奧運就要開幕,這座老城卻仍然是一副稍安勿躁的派頭。著名的倫敦塔橋下,懸掛著巨大的五環標誌,除此之外,很少看到奧運會的標誌。倒是某個電影院,掛著巨大的宣傳標語:「去他的奧運會,來看場電影吧。」

倫敦最大的變化,大概就是變得擁擠和熱鬧,早晚地鐵車廂,和北京地鐵的人肉罐頭不分上下。我到牛津街買東西,店員問我是不是來看奧運會的。我點頭,店員皺皺眉歪歪頭,說:「倫敦變得好擠,地鐵和公共汽車變得前所未有地混亂。我家人全跑出城去躲奧運會了。」

四年前的北京奧運會,我們每天的報紙上都是全民為了奧運萬眾一心、萬無一失的鼓舞人心的報導,而在倫敦奧運會前夕看到的新聞,卻全是關於交通不便、場館還沒建完的抱怨。今天中午最大的新聞,就是奧運纜車技術故障,把60多名孩子和他們的家長、還有老人在空中懸掛了接近40分鐘。

換種思路,北京的小心翼翼、步步為營,是一種孩子一樣的新奇和欣喜;而倫敦的手忙腳亂,反而是一種從容淡定。它早已承辦過幾屆奧運會,已經有種「我來過,我見過,我不必征服」的悠哉。

倫敦奧運會另一大特色就是節儉,這體現在所有細節之中。北京奧運會,每個火炬手只跑了大約20米,因為人多。而倫敦奧運會奉行節儉,每個火炬手跑了300米左右。

比較開幕式,倫敦奧運會開幕式的花費不及北京奧運的1/300。

再比較場館興建,北京花了大量的經費在場館興建上,而它們大多在奧運會後被閒置。而倫敦奧運會,許多運動都置於城市背景之下,目的在於展示城市,而非國力。

今年是英國大作家狄更斯的200年誕辰,他的名著《雙城記》的開頭早已爛大街:「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這句話適合北京:它快速發展,同時又承受著速度過快的失衡危險。這話也同樣適用於倫敦:英國從去年到今年一年之間,新開張了近一千四百間當鋪,商鋪倒閉者甚眾。奧運會短暫的繁榮與經濟衰落的殘酷,同時籠罩著這個古老的城市。

責任編輯: 吳量  來源:作者博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2/0729/254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