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正文

于洋公開暗示退役 泄露奧運獎牌榜的秘密

羽球取消比賽之後,微博上那句「這也是我最後一次比賽。再見國際羽聯,再見我摯愛的羽毛球。」被認為是于洋公開的暗示退役。退役,無論公開還是暗示,對像于洋這樣的世界冠軍來說,都是除鮮花、掌聲、淚水、傷病之外必須要走的路。或許是這份離開來的有點措手不及,讓那塊被譽為早已收之囊中的金牌顯得格外刺眼,也讓于洋的職業羽球生涯顯得格外刺眼。

記得曾經看過一篇關於奧運金牌的文章,講每次體育大賽拿到金牌之後,我們都會被告知這樣「老套」而「感人」的故事——其中的主人公似乎只有在完成比賽後才有資格知道家庭的重要變故,似乎他們只有在放下器械走出賽場的那一刻,才能拿回屬於肉身的感情權利。以至於作者到文章最後生出了這樣的疑問:為什麼看起來中國運動員那麼難拿回自己情感的支配權?

用吳敏霞父親的話來說,這麼多年下來,早已明白女兒並不是完全屬於我們,而這樣的感傷,來自金牌至上、舉國體育的殘酷。其實,從奧運獎牌榜上中國的金牌與銀牌銅牌數量的差距,這個父親口中的秘密早已泄露,我們完全能夠理解李永波的做法,但同時又感到悲哀。在奧運獎牌榜上,中國的獎牌總數與別國相差無幾,但在金銀銅牌的分布上卻差之千里。

中國對於金牌的執著不僅體現在17:9:4上,更體現在別國的12:8:9差距不大。當報紙開始對周俊道歉、當我們寬慰痛苦的吳景彪,甚至在為葉詩文鳴不平的時候,金牌不重便是暫停的障眼法,而女雙羽球被取消比賽像驚醒假寐的那個趔趄,將我們對金牌藐視的故作輕鬆一一拆穿,彼此心照不宣的默契淪為這場倫敦奧運的笑柄。其實,我們對金牌近乎圖騰的熱愛,源自內心那份被認同的渴望,仿佛只有得到認同才是我們存在的意義。

一張奧運獎牌榜就是一個中國。激增的金牌數量像極了畸形發展的中國經濟,零星的銀銅牌是發育不良的文化、教育、傳統等小蘿蔔頭,如此看來,「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國人沒做好的根在國家沒做好。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在我眼中,山河壯闊、草木興榮便是中國的存在,金牌倒不像。更何況,金牌數量不代表獎牌數量,就像GDP不能代表中國一樣,信任才是獲得認同的前提。為什麼飛魚葉詩文屢破紀錄卻遭質疑?為什麼回歸多年徐濠縈仍不自稱中國人?今天,我們有多鄙夷煤老闆、暴發戶,世界就有多鄙夷我們。

錢不能改變煤老闆的無知和品味,就像經濟總量不能改變中國印象一樣。對於這次被取消的羽球比賽,規則修改難辭其咎,但在我看來,既然其他國家都能夠遵守這樣的規則,為什麼中國就不能?中國選手面臨自相殘殺的同時,難道其他國家就有逃脫把劍相見的可能?規則,可以質疑,但既然決定接受挑戰,就該全力以赴,不是嗎?為了比賽而比賽,為了金牌而金牌,是對體育競技的侮辱,更是對中國的侮辱。就像今天我們為了GDP世界第一歡呼,總有一天我們會為了它而哭泣。

其實,我們從未放下金牌,就像我們從未真的將奧運精神拾起。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世華財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2/0802/255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