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習近平和他的浙江模式

作者:

一位曾研究過習近平○二年至○七年在浙江任省委書記的經歷指出,在中國各路諸侯施政之爭中,除了汪洋的廣東模式,薄熙來的重慶模式,實際還存在一個習近平治理浙江時出現的「浙江模式」。這個第三模式值得注意,有可能將是習近平未來施政的路向。

所謂浙江模式,在官方的宣傳中,是指國家支持發展以中小民營企業為主的經濟體系。但這位中國國情研究者認為,還應該包括對地方基層民主發展和擴大民間社會空間的嘗試。因為出現在習近平治浙之時,有人也稱之為「習近平浙江模式」。

長期研究大陸基層民主選舉的北京「世界與中國研究所」所長李凡對此特別推崇。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在浙江三個沿海城市溫州、台州、寧波因私營企業發達,民間社會空前活躍,溫州成了中國家庭教會的三大中心之一,信教人口可以達到溫州人口的百分之十五以上。此外社會組織和各式各樣的協會、商會非常多,並相當活躍,甚至出現類似自由工會一樣的組織和監督政府的組織。如溫州一個自發性監督政府的網站「703」,得到政府容忍並能接受其監督。

溫嶺基層政治改革的創新

李凡特別提到,在經濟和社會高度發達的影響下,在社會的要求和壓力之下,浙江出現基層政治改革創新,台州的溫嶺有政府與民眾直接對話的民主懇談會。

他說,更難能可貴的是,「溫嶺出現了更加制度化的政治改革,這就是地方公共預算改革。這種改革將政府和公眾的對話納入到現行的政治體制之內,啟動了閒置不用的人大制度。在政府體制之內,創立了一系列預算審查制度,包括政府制定預算中的公眾參與制度,人大審查預算的初審制度,人大代表的預算提案和辯論制度等。這些改革在中國其他地方是從來沒有見到過的。到目前為止,這是中國的政治改革做得最好也是創新程度最高的地方,而且難能可貴地堅持了八年,而且還會繼續堅持下去,成​​了中國政治改革的主要試點」。

北京消息人士說,當年溫嶺搞這一制度創新,習近平完全沒有干涉,當時人大委員會派人去考察,礙於習近平的面子,在浙江未作表態,但回到北京就大罵浙江亂搞。

在薄熙來重慶模式大紅時,中共黨內一批有識之士,除支持汪洋廣東模式以壓薄熙來,也開始大講習近平的浙江模式。中共體制內自由派的網站《共識網》在今年三月以來發表多達十餘篇文章肯定浙江模式,多數未提習近平名字,但了解中國政局的,一看即知是為習近平造勢。

傾向小政府大社會的模式

其實,浙江模式就是政府多服務少干預,逐漸走向小政府大社會的模式。這是中國發展公民社會逐步建立憲政民主是一條正道。一位北京知情人士說,浙江模式的發展是民間自發的,但習近平可貴的是他主政時未予打壓,任民間社會發展壯大。被視為自由派媒體的《財經》雜誌記者翁仕友在報導浙江模式時,直接指出這是習近平的政績。他說,習近平是「一個堅定的有限​​政府論者」,而這正好契合了他作為一個民營經濟大省領導者的身份。

從這一點來說,習近平主政民營經濟大省浙江也有一定的必然性。他說,當年在福建任職時,習近平就對政府的定位與角色問題有獨特的見解。當時他提出,要強化政府的服務意識,要建設有限政府,提供有效服務,後來,他又將建立服務型政府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習近平認為,政府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把自己定位準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行為規範是什麼,做那些不錯位、不越位、不空位的事情,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該管好的事情,把那些自己不該管也管不好的事情還權於社會,還權於企業。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開放雜誌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2/0806/255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