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辛亥元勛1951年因莫須有罪名被殺 1982年平反

作者:

核心提示:

1950年底,鄧玉麟在鎮反運動中被捕,1951年3月以「組織反革命暴動」的罪名被誤殺,終年71歲。1982年6月縣人民法院覆審宣告鄧玉麟無罪,是年7月湖北省高等人民法院宣布鄧玉麟無罪平反,恢復辛亥革命人士的榮譽。

鄧玉麟 資料圖

辛亥元勛1951年因莫須有罪名被殺 1982年平反

本文摘自《三峽晚報》2011年7月19日第C03版,作者:文士偉,原題為《鄧玉麟:跨越三個時代的辛亥元勛》

辛亥革命首義重要領導者之一的鄧玉麟,是清末宜昌府屬的巴東縣人,原名世泰,字炳三,1879年(光緒五年)生於湖北巴東縣野三關石橋坪。少年時 在鄉間讀書,後隨父親做小商販,販貿於宜昌、沙市之間。因在宜昌教案中見外 國民教育士凌辱國人,隨鄉眾反抗,自幼就產生了對現實不滿的情緒。14歲時,父兄因 貧窮餓死,遂回家當「背運夫」,往來於巴(東)、宜(昌)、(秭)歸之間。後又為司廚、屠夫當下手,聊以養母。次年,母親病歿,鄧將其母抬回石橋坪求地安 葬,無奈地方豪強勢力從中作梗,任憑靈柩在雨中淋。鄧悲憤欲絕,扶棺長哭:「百姓死無葬地,此世道不改,我輩怎生!」

革命黨人的中堅骨幹

時值湖廣總督張之洞招募編練「自強軍」,鄧玉麟在宜昌投軍入宜昌鎮台衙門宜防營,從步兵做起。曾於上世紀30年代編《宜昌縣誌》的人士評價鄧「在宜防營中是一位好兵勇」。

鄧玉麟後隨軍移駐武昌,旋又投三十一標為正目。時武昌革命思潮蓬勃高漲,反清的秘密團體紛紛建立。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冬,孫武、焦達峰等 從日本回國,於1909年(宣統元年)在武漢成立共進會。次年春,鄧玉麟加入共進會。受共進會派遣,鄧玉麟隨軍轉至南京、鎮江期間發展組織。經汪定忠介 紹,補入兩江總督衛隊營,時常到鎮江鹽務緝私營和巡防營進行革命活動。

1911年受命返鄂,成為孫武聯絡軍隊的得力助手。孫武希望他能在聯絡軍隊上加把力。鄧玉麟認為武漢有不少革命機關,而這種革命機關容易引起人懷 疑,並說,「……機關難設,既不能消彌形跡以掩警探之目,又不易集合軍事實行聯絡之便」,建議不如設立商店作為掩護開展活動。孫武同意他的意見,交兩百元 給他作經商開辦費,並請宜昌同鄉、共進會員郭寄生管帳。4月,「同興酒樓」在武昌黃土坡下街20號開業,鄧玉麟任酒樓經理。時新軍大都集中駐武昌,酒樓作 為革命聯絡機關,專以接納新軍士兵秘密入會。每接納一個會員,鄧即在帳單上記下「收×××大洋一元」作暗語,以避清廷軍警密探搜查。來此還有聯絡暗號以動 作配合,始為雙方相互拱手為禮,繼而右手握拳,表示「堅守秘密」,再左手撫胸,為「抱定宗旨」,整頓領扣,為「恢復中華」。幾個月內,共進會在新軍中迅速 發展會員一千四五百人。酒樓正好開在新軍駐地左旗與右旗營房附近,便於與新軍革命黨人接頭。不久,由於資金困難,被迫停業。後來有同仁回憶說,「鄧玉麟與 孫武等,已為典當俱盡,甚至只剩下一件藍衣長衫,誰外出便由誰穿」的困難處境。7月,鄧玉麟又在武昌巡道嶺搞到一棟房子,設立同興學社,欲代替同興酒樓的 作用。其妻謝樂也住在學社中,為同興學社辦理伙食和接待同志。其活動能力強,同時還負責籌劃活動經費。

孫武、劉公等認為單純依靠會黨起事革命未必能成功,擬從外地購槍或就地製造武器武裝會員,以武力推翻清廷統治。鄧玉麟則認為與其購槍造槍,不如從 運動新軍入手,在新軍中串連士兵,發展會員,層層建立秘密組織,對他們「結之以恩,喻之以義,誘之以利,惕之以害」,必然會爭取到廣大軍隊並得到現成的武 器,乃「今日清廷之精兵,不日乃我黨起義之勁旅也。」孫武等表示讚賞。於是派共進會員以各種名目打入新軍步、馬、炮、工程輜重各部,或當兵,或當差,拉系 結友,換帖拜把,串連發動。

1911年(宣統三年)秋,革命團體共進會和文學社影響越來越大,共進會以劉公、孫武、鄧玉麟為主,文學社以蔣翊武、劉復基、王憲章為核心。由於 兩個組織有些矛盾,共進會和文學社於5月11日和6月14日召開兩次協商會議。會上,雙方都表示出合作願望,兩團體責成鄧玉麟、劉復基二人對聯合事宜作具 體研究。達成協議:所有共進會、文學社名義,應當暫行擱置,一律以革命黨人身份,同清王朝拼個死活。定於中秋節舉事。在議定軍政府組成人員時,鄧為軍政府 調查部部長、軍事常駐籌備員,負責起義前的聯絡、彈藥、軍旗、符號、文告和給外國領事館的照會等項工作。

首義成功中卓著功勳

1911年10月9日,寶善里制炸彈失事,孫武受傷,機關所藏旗幟、袖章、名冊、文告、蓋印紙鈔,盡被俄國巡捕搜洗一空。次日,鄧等力主提前起 義:「苟不今晚舉事,明旦按名捕拿,恐無一人獲得首領者。」眾人同意,作出立即起義的決定。當日下午6時,鄧玉麟、陳磊等分途通知各營黨人起事,約定一聞 南湖炮響,城內城外各營同時出動。是夜,城內和草湖門外駐軍中的黨人,無不枕戈待旦。不料當日城內戒嚴,出入城門須受檢查。鄧玉麟抵達南湖炮兵駐地,已深 夜12時,雖得晤炮標同志,然夜深難以集合,且炮兵須有步兵掩護,城內步兵未動,炮兵亦不敢單獨行事。城內等城外炮聲,城外等城內槍聲,以致未能如期起 事。鄧在炮八標待至天明,復偕徐萬年入城,始悉城內有變,鄧囑徐等候開城,他渡江到漢口共和里11號,向孫武報告誤事原因。

10月10日下午,鄧玉麟偕李作棟雇小舟自一碼頭經鸚鵡洲渡江,在白沙洲垂岸,趕至炮兵八標,就馬棚中與同志商定:以塘角火起為信號一致出動。晚 7時,武昌城內工程第八營打響第一槍。鄧與吳兆麟馳登蛇山,集大炮數尊,盡力向督署轟擊,以援助衛步隊由長街進攻。此時城內火光沖天,槍聲大作,鄧即命孟 發臣炮擊督署,幾乎全部命中。

10月11日湖北軍政府鄂軍都督府成立,鄧玉麟先為謀略處主要成員之一,繼任軍務部參議。鄧玉麟等主要成員於20日晚開始在咨議局大樓辦公。21 日晚,鄧玉麟等正在軍政府議事,突遭親近和追隨清廷的黨徒襲擊,府中人員多驚避,而鄧處亂不驚,掩護湖北都督黎元洪避匿蛇山。匪被擊退後,鄧挽黎元洪手在 軍政府外巡視一周,以定人心。

軍政府各部成立,鄧玉麟任軍務部參謀,部長孫武到職以前,鄧同張振武負主要責任。在議定新政府官員薪俸時,鄧鑑於大局初定,財政空虛,力主上至都 督,下到職員月薪一律20元。並主張革除陋習,實行剪辮、放腳、禁菸。大家非常尊重他的意見,稱他「蓋謀其事而不居其功者也」。清軍反撲陽夏,義軍奮力抵 抗,鄧玉麟出任步兵第七協統領,奉令固守武昌沿江一線,身先士卒,指揮作戰,為保衛首義之區作出重要貢獻。

締造民國的開國元勛

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宣告成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採用民國紀元,是為民國元年。是年1月,33歲的鄧玉麟為第四鎮統制,後改任為第四師 師長。南北議和後,鄧玉麟為南方九省代表之一常駐北京。1913年(民國二年)中華民國政府電囑湖北軍政府「報告辛亥年八月十九日起義人員」,以便論功行 賞,昭示國人。時為審議的鄧玉麟「乃邀集同志,互相記憶前年有功人員,都六百八十五人,分甲乙丙丁四種,列錄函達」。是年2月18日,總統府給辛亥革命武 昌首義有功人員授勳,鄧玉麟被授予二級嘉禾章,二級紋虎章,領陸軍中將銜,任總統府高級顧問。

1916年(民國五年),袁世凱稱帝,以高官厚祿籠絡首義主要勛傑,欲委鄧玉麟為政府咨議長。鄧堅不就任,拋下家小,隻身至上海,以圖團結海內外 力量反袁。次年孫中山護法運動興起,鄧即赴廣州,任廣州護法軍大元帥府參議。1926年,鄧參加北伐戰爭,任北伐軍左翼軍第一路軍司令,指揮其部攻荊沙, 克宜昌,直抵長陽、五峰。四一二政變時,因掩護董必武而被抄家,於是憤然辭職,往上海經營實業。抗日戰爭爆發後,上海淪陷,鄧玉麟拒絕汪偽政府誘惑收買, 放棄上海產業返武漢,後又退居秭歸香溪,1940年始返故里大石橋定居。1946年,鄧玉麟任第一屆「國大」代表。同年,去重慶與辛亥革命故友董必武敘 舊。1949年解放前夕,國民黨曾派員至大石橋要鄧離開大陸,鄧不從,堅持留下迎接解放。

興辦教育和實業造福鄉梓

鄧玉麟脫離軍政界後,曾先後在漢口創辦「辛亥革命烈士遺孤教養所」和「辛亥革命子弟學校」,後在上海徐匯、江灣開辦「亞洲養蜂場」,在香溪辦「民生煤礦」,回故里籌資興辦石橋小學,墾荒植漆等。

解放初,鄧玉麟被列為民主人士,選為巴東縣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代表,多次到縣城出席會議。1950年底,鄧玉麟在鎮反運動中被捕,1951年3月以 「組織反革命暴動」的罪名被誤殺,終年71歲。1982年6月縣人民法院覆審宣告鄧玉麟無罪,是年7月湖北省高等人民法院宣布鄧玉麟無罪平反,恢復辛亥革 命人士的榮譽。紀念辛亥革命71周年前夕,縣人民政府撥款為之興建墓碑。

鄧玉麟將軍的一生,跨清末、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三個時代,經歷過許許多多的歷史事件和人生變故。從普通一兵到首義功臣,乃至北伐將軍,風雲一時。為表達敬意,巴東縣決定結合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慶祝活動,籌資修繕辛亥革命元老鄧玉麟將軍故居。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三峽晚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2/1109/267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