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透視中國:「憲政的確姓資不姓社」

資料圖片:2013年4月,東莞農民工青年上街要求民主憲政。(新左翼民主勞工論壇)

中國新一屆領導人自2012年11月正式上台後,習近平在多個場合強調尊重憲法、維護法制,也令海內外對新領導層抱有很高的政治改革希望。

今年元旦《南方周末》的「憲政」夢獻詞告一「段落」後,有關憲政的討論和言論隨後沉寂了很多,直至最近中國黨刊《紅旗文稿》刊登中國人民大學楊曉青教授的文章,論述憲政理念屬於資本主義而非社會主義。一時間支持和反對聲音四起,在中國國內似乎引發了一場應否憲政的辯論。

環球時報》發表《「憲政」是兜圈子否定中國發展之路》社評文章,稱「憲政」實際上是繞了個彎,用新說法提出中國接受西方政治制度的老要求,是空洞的政治口號。

《光明日報》則發表中國人民大學憲法學權威許崇德教授的文章《憲政是法治國家的應有之義》,對反憲政進行駁斥。

憲政與社會主義

中國法學專家和媒體就「憲政」姓社還是姓資的問題各執一詞時,遠在美國的中國憲政問題學者王天成向BBC中文網表示,楊曉青文章中沒有什麼新觀點,也有很多謊言,但並不是所有的觀點都是錯誤的。

「她說憲政與社會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人民民主專政是不相容的,這個觀點是對的。問題在於她認為社會主義是應該堅持的,也假定中國現在還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北京大學法律系教授賀衛方2003年曾寫道:如果我們去考察一下歷史和觀察一下中國的現實,就可以發現憲政作為一種制度本身就是西方歷史形成的東西,而不是中國歷史形成的東西。

法學界普遍對於憲政的解釋是,憲政是以法治為形式、以民主為基礎、以分權制衡為手段、以個人自由為終極目標的一種現代政制。也就是以憲法限制政府的權力,保障公民的權力和自由。因此也就需要有一系列的制度來保障這一理念得以實現,需要有競選、多黨制,權力分立來確保政府的權力得到制約。

王天成說,「這樣一種政治體制從歷史角度來看到現在為止都是和資本主義聯繫在一起的,是建立在私有制加市場經濟這樣一種社會經濟制度之上的。而社會主義是建立在公有制和計劃經濟這樣的基礎之上。」

「社會主義這樣一種制度我們沒有見過它和憲政聯繫在一起,也不可能聯繫在一起,因為政府控制了所有的經濟手段、生產資料、生產方式,搞計劃經濟,把權力集中在少數人手裡,公民沒有獨立意志,只有服從。在這樣一種制度下怎麼可能搞憲政呢?」

社會主義中國

中國憲法規定,社會主義是根本制度,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

中共執政60年,憲法也經歷了多次的修改。儘管「社會主義」這一制度之名從來沒有改變,但在經濟制度方面,前30年左右的修憲基本是一個逐步消滅私有制的過程,而後三十多年,從1978年「改革開放」開始,則是私有經濟逐步確立地位的過程。

王天成指出,楊曉青的文章假設社會主義是對的,但實際上「社會主義在中國已經試驗過,它已經失敗了。中國共產黨自己已經把它給否定了,70年代末期就開始改革了,就開始放棄公有制了。」

他認為,現在的中國是不是還是公有制很值得懷疑,但可以肯定地說「中國現在肯定不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賀衛方在接受BBC中文網採訪時也表示,在今天的中國如果要建設憲政,最大的障礙是意識形態障礙。他說:」如果不去除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這樣一種學說,這樣一整套的政治哲學,那麼我們就沒有辦法在中國建設憲政。「

政改

近年來,在中國支持憲政改革的知識分子越來越多,或許在一個非社會主義國家倡導憲政是相當合情合理的訴求,從理論上來說,也是順理成章的可選道路。研究憲政多年的王天成說,不少公共知識分子和獨立學者只要推崇普世價值,都被籠統地稱為」憲政學者「,算是中國的又一個特色。

不過,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雖然經濟改革走了30多年,政治制度改革卻停滯不前。

在王天成看來,最近反憲政文章的出台應該是一個信號,與前段時間的「七不講」一樣,都顯示出中國領導集團在政治改革問題上究竟是往前走還是往後退。

他預測,新一屆的中國領導集團將繼續在經濟上有所改革,但政治上卻不會有所作為,除非經濟改革失敗。「現在指望領導集團去推動政治改革更加困難更加不現實。」

賀衛方教授也認為,像中國現在的這樣一種權貴資本主義,很典型是急迫需要憲政的,但憲政與中國共產黨「永遠執政的意願」存在的矛盾或許是憲政在中國不能進行的根本原因。

王天成希望,有更多的人用實際行動投入到公民社會,「你多採取一些行動,中南海可能還真有所回應」。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BBC中文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3/0530/309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