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國文化 > 正文

南北朝女子髮型樣式

運用考古和文獻資料論證了史籍中關於烏桓!鮮卑同俗記載的可靠性,概括了鮮卑髡髮式樣的兩種類型:頭髮全剃成光頭狀,剃除頭頂以外的全部頭髮後一類型占多數並可分留髻!留辮等多種形式

鮮卑女子則有兩鬢蓄髮的特點,鮮卑各部由於分布地域不同受到各地環境民族及文化的影響不同,在髡髮式樣上也表現出不同的特點,慕容鮮卑形成披髮習俗,即剃去頭頂以外的全部頭髮,因受匈奴影響又兼有匈奴披髮的特點。實際上是鮮卑髡髮向匈奴披髮的一個過渡。

宇文鮮卑形成剪髮習俗剪髮是一種變相的髡頭,是宇文部在鮮卑化過程中受鮮卑髡髮習俗影響逐漸形成的,是匈奴披髮向鮮卑髡髮的一種過渡與變異,拓跋等部形成辮髮習俗,具體而言又有獨辮式和多辮式兩種,男子多見獨辮,女子則以多辮為主。

南北朝的女子髮型多數給人感覺是靈蛇飛天,技術含量高,不過這個中性美盛行的年代裡,也有簡約的髮型,這是女子的籠冠。


女子的籠冠

魏晉南北朝服飾: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婦女髮式,與前代有所不同,魏晉流行的「蔽髻」,是一種假髻,晉成公《蔽髻銘》曾作過專門敘述,其髻上鑲有金飾,各有嚴格制度,非命婦不得使用。普通婦女除將本身頭髮挽成各種樣式外,也有戴假髻的,不過這種假髻比較隨便,髻上的裝飾也沒有蔽髻那樣複雜,時稱「緩鬢傾髻」。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婦女妝飾:顧愷之《女史箴圖》,彩色絹本,根據西晉文學家張華《女史箴》一文而繪。全卷共九個部分,這是其中一個部分,畫面為一貴婦席地而坐,一侍女為其理髮梳妝。侍女(站立者)頭梳高髻,上插步搖首飾,髻後垂有一髾。這種髮式早在漢代就已經出現,魏晉以後,再度流行,成為廣大婦女的主要髮型。

大約是飛天髻和丫髻,如果沒有大功率鼓風機的話,如何能成形,該不是裡面彎著長銅絲來定型吧!


飛天髻和丫髻

十六國的某種髮型,這個太複雜了,天天忙著打仗,哪兒有工夫梳頭?


十六國的髮型


無比簡約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商都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3/0607/313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