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網絡寫手:整月宅著不出門 5年收入3300萬元

      發現身邊新行當

  觀眾公司、跑腿公司、首席驚喜官、小微企業「虛擬管家」……世事變遷,市場需求推陳出新,親,你的身邊出現了哪些新行當?你,或者你的朋友是否正在體驗著一種全新的職業?也許這個新行業是「曇花」,僅僅是時下的「一現」;也許它是一顆種子,經歷市場的考驗後會像「淘寶」一樣長成一個全新的企業。不管如何,市場經濟下嘗試就是機會。

  每天要寫6000字

  整月宅著不出門

  如果問身邊的70後、80後,相信沒有幾個人不知道《第一次親密接觸》這部作品。「痞子蔡」的戀情感染了一代人。這篇由蔡智恆所著、被人們奉為網絡文學起點的小說,在1999年全面掀起了網絡文學的熱潮。自此,發現了其中商機的投資人、投資方,搭著這列網絡文學的快車,眾多「網絡書屋」、「文學網站」紛紛崛起。從「黃金書屋」、「榕樹下」,到如今無比龐大的「起點中文網」、晉江文學等,它們伴隨著國內網際網路的發展和普及,網羅了近2億的讀者。

  而最近發布的《2012-2013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稱,電子書的收入達到31億元,是上一年的4.43倍。如此龐大的受眾群體和產業規模,依靠的是眾多網絡作家內容的提供,僅「盛大文學」旗下線絡作家就達160萬人之多,規模較小一些的文學網站作家也有十餘萬之多。如此火爆的供求關係,催生了「網絡寫手」這一職業群體的壯大。

 

  網絡寫手看上去輕鬆愉快的工作方式可能很多人很嚮往,但記者對一些網絡寫手的調查顯示,其實這些網絡寫手並不快樂,收入也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好。

  「我一天生活就是宅在家裡,睡醒了就寫,一個月可能也不出門一次。」網絡寫手飛雪流年(化名)告訴記者,「跟網站簽了約,每天都要更新,一天要更6000字,不更新或字數不夠就算違約。有時候腦子裡一片空白,什麼靈感都沒有,可還是得硬著頭皮寫。原來要好的幾個大學同學基本上也不聯繫了,親戚也就是偶爾通個電話,面兒也見不著。」談到作品的更新上,飛雪流年就一臉無奈。

  創業故事

  一年最多寫了400萬字

  調查顯示,各路網絡作者近年來在起點中文網改版和VIP計劃等刺激下,迸發出了驚人的創作熱情,一批作者也成為玄幻等各類小說「網絡寫手」明星,而網名為「唐家三少」的80後作者是這些明星中最奪目的「光之子」。

  「光之子」的名號來自「唐家三少」創作的第一部網絡小說《光之子》,同時,也是對他每月30萬字的創作速度最為貼切的形容詞。如今,以5年3300萬元收入,榮登「中國作家富豪榜·網絡作家之王」。

  成為網絡寫手之前,「唐家三少」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年輕人。本名張威的他1998年進入央視做央視國際網站,開始接觸網絡與網絡文學。兩年後,他跳到一家IT公司,結果遭遇泡沫經濟浪潮,只能輾轉在其他行業之間。而一直追逐各種網絡小說的他發現了一個問題,自己喜歡的網絡小說都有一些通病:更新慢、時不時還斷更(停止更新),但這些網絡小說有趣的人物、奇異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他。2004年2月,23歲的他決定變成一個網絡小說作家。

  此後,《光之子》的誕生到躥紅,讓「唐家三少」這一筆名徹徹底底地在網上火了。不斷的創作給他帶來了好評,也帶來了財富。2006年,他正式決定要以網絡寫作為職業。「最多的一年,我寫了400萬字,最強的時候可以以每分鐘140字的速度堅持一個小時,基本一下來手就軟了。」張威說。隨之而來最為顯著的就是稿費的提升,千字70元一直漲到了200多元,漸漸的,他成了網絡作家中收入頗高的一員。而2011年他的稿費是前些年的總和,去年他的新書簡體版賣出了300萬冊,並創下了單年出版25本的紀錄。

  「我記得有一次發燒40度,那天是30歲生日,晚上燒退了我還寫了6000字。」「唐家三少」的成功離不開對網絡文學的熱愛和努力,以他自己的話來說:「因為如果一天沒寫東西的話,會覺得渾身哪都不舒服。」

  營運模式

  版權也是收入組成部分

  記者採訪北京一家文學網站負責電子出版的柳經理了解到,電子出版是大多數網絡作家的主要收入來源。拿一部普通的網絡小說來講,前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字是提供給讀者免費閱讀的,等小說的點擊率到達一定的高度,便會被網站轉到VIP區,之後的內容,讀者則需支付千字2分到6分的金額來閱讀。這部分連載收入通常由網絡寫手和網站分成,具體的分成比例為50%甚至到100%。

  此外,文學網站為了依靠作品更新吸引讀者,同時鼓勵作者儘可能快、多地更新作品,還會設置專門的全勤獎。

  除以上幾種收入方式以外,「打賞」則是網絡作家賺取更多外快的方法。對於自己喜歡的作者,讀者可以直接通過網站功能給予作者獎勵,金額或多或少。記者甚至看到過讀者一次性給予作者2000元的記錄。據柳經理介紹,有的讀者最高給過十多萬元。

  此外,一些知名網絡作者的電子書往往能「實體」出版,版權收入也是他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就行業來看,以業內巨頭「起點中文網」為例,網站曾宣稱「已有10位年薪過百萬的網絡作家,近百名作家收入也已經達到10萬」。但根據業內人士反映,這部分人相對於巨大的網絡作家群體來講,只能算是九牛一毛。網絡寫手的前景以及「錢景」又在哪裡呢?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網絡作家「飛雪流年」曾表示自己現在不像個網絡作家,而更像個「碼字民工」。在記者接觸過的許多網絡寫手中,有這種看法的人不在少數。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眼下文化創意產業在飛速發展,網絡作家在創作優秀作品的同時,應關注作品版權的拓展。網絡小說《斗羅大陸》漫畫橫空出世,《鬥破蒼穹》的遊戲改編由搜狐暢遊進行。逐漸的,影視、遊戲、動漫等諸多產業發現了網絡文學這塊沃土,它們的介入進一步增加了網絡文學產業的增值空間,依靠作品在相關產業的版權拓展,由2億讀者逐步擴展到更大的受眾層面,才是網絡作家們發展的方向。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北京青年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3/0715/319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