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法媒:中共的發展模式榨乾了中國?

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是最近一周法國媒體關注較多的一個話題,作為目前世界上第二大經濟強國,實際上,中國在經濟領域的任何變化和作為都會被放在放大鏡下進行觀察和分析,這也應該說是很自然的事。之前在本台的新聞節目中也曾報導,中國官方對2013年經濟增長增長的目標為7.5%,而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在上周做出更加保守的表示,稱中共政府有準備接受更低的增長率,而就在國際社會紛紛對中國經濟前景感到悲觀的時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最新報告卻維持了中國經濟增長為7.75%的預估,同時最新的統計數字顯示各項指標在中共政府控制的目標範圍內,甚至好於預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同時呼籲,如果中國希望保持長久和穩定的增長,就必須採取相應的改革措施。

究竟如何看待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和未來走向?法國網站Atlantico刊登一篇署名為帕斯卡-艾瑪紐埃∙高部里(Pascal Emmanuel Gobry)的文章,文章指出中國龍現在噴出的只是煙霧,中國模式已經不再發揮創造奇蹟的作用了。作者高部里是一家市場研究公司的創辦人。

文章開頭就直接點出,當中國的經濟開始強勢發展的時候,不少人就被中國採用的中央控制的重視出口和投資的模式所吸引。但是現在已經有人指出,中國的模式實際上並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樣理想和完美。毫無疑問,中國人口眾多,國民受教育的程度也很高,中國現在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的位置,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華人在商業領域也大有作為,但作者同時指出,中國的領導人在幾十年的時間裡也摧毀了中國的生產能力。

他說,經濟增長指的是經濟增長率,一個國家可以有很高的增長率,但同時卻很窮,中國就是這樣的國家。象中國一樣具有如此多王牌的國家,只需要領導人採取不是很瘋狂的經濟措施,再加上一點專制手段,自然就會取得很高的經濟增長率,這也是在中國發生的情況,但是實際上,經濟增長率的高低並不真正意味著什麼。

目前,中國經濟增長率出現減緩的趨勢,所有的觀察家都一致認為中國經濟增長將大幅度減緩,而且未來會出現很多問題。作者進一步分析認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必須做到投資與消費的平衡,但中國似乎很難做到這一點。幾十年以來,中共政府將國民生產總值的一大部分用來投資建設大型工廠和與出口政策有關的基礎設施,但現在的問題是,需要投資的項目越來越少,而在國民生產總值中占大比例的投資減少的話,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國民生產總值應聲下降。另一個問題是,國民消費能不能拿起接力棒,但答案是否定的。

文章對此也做出了分析,指出首先應該清楚的一點是,中共領導人在不少西方人眼裡都是在專政的制度下手中握有大權的人,但是實際情況可能正好相反,中國的行政管理十分分散,而在操作的過程中也充滿腐敗現象,所以政府的措施往往顯得很混亂,同時也不要忘了中國是獨裁體制,而更是極權體制,領導人考慮的首先是特權階級的利益,所以他們認為不能讓中國社會出現大問題,而實際上,中國最大的特權階級除了軍隊以外,就是掌控著中國經濟的大型出口公司。人們一直認為中國支持出口的政策是一個很高明的手段,但實際上,這和西方民主國家的運行機制完全同出一轍,也就是公共政治被個人利益左右。

這樣的做法導致幾個後果,而由於中國執行的低貨幣匯率政策支持出口,但同時降低了中國人的消費能力,變得更窮。

而為什麼中國必須將投資轉向消費的同時,銀行卻繼續貸款給企業而不給個人?

作者認為,這是因為中國經濟由中央控制,而政權十分腐敗。製造業為了得到本來不該得到的貸款,向政權施壓,國有或半國有銀行在得到政府的指令後,最後也就會把錢借給那些公司了。銀行依靠的是中央政府,當然就要聽政府指示辦事,所以就很難回應民眾的需求。與此捅死,地方官員為了追求中央定下的發展目標,不惜建造毫無用處的工廠和無人居住的樓房,中國就這樣達到中央制定的增長率目標。

作者在文章最後總結說,中國的經濟崛起是二十世紀最令人高興的事件之一,但所謂的中國發展模式實際上是一種反模式,中國必須發展,但不能錯誤理解中國體制的真相。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法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3/0724/321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