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海外生活 > 正文

揭秘被中國人誤讀的歐洲貴族

3、要競爭更要有風度

歐洲的貴族寧可承擔養虎為患的後果也不願意喪失自己的風度。1688年時候,威廉三世攻打詹姆斯二世。威廉三世是詹姆斯二世的女婿,但他覺得這個王位應該是屬於自己的,所以從詹姆斯二世手中奪取了英國王位,把自己的岳父給俘虜了。他把自己的岳父關在靠近海邊的一座城堡里,同時在城堡靠海那一側給他留了一條小船。詹姆斯二世心領神會,就坐著這條小船逃到了歐洲。

第二年詹姆斯二世組織了一支僱傭軍想重新奪回自己的王位。這時威廉三世正在組織和法國進行一場戰爭,他一看自己岳父捲土重來,不得不騰出一隻手來對付自己的岳父。最後雖把詹姆斯二世打跑了,但在英法戰爭中卻遭到慘敗。

正如荷蘭史學家約翰·赫伊津哈所說的,「火藥的傳入雖然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但是中世紀騎士所體現的,並且被理想化的騎士精神,卻在近代西方文化中得以保留」。這種騎士精神實際上就是貴族精神的一部分,它作為一種道德理想,對西方人的民族性格有著長久的影響。

西方進入平民社會之後,貴族之間網開一面的傳統在高層政治中還依然得以保留。比如在美國南北戰爭中,南方軍即將面臨失敗,軍官中有人提議化整為零分散到老百姓家裡,進入山區打游擊戰。但當時南軍最高統帥羅伯特·李將軍卻不同意,他說:「戰爭是軍人的職業,我們要是這樣做,就等於把戰爭的責任推給了無辜的老百姓。我雖然算不上一個優秀的軍人,但我絕不會同意這樣做,如果能用自己的生命換來南方老百姓的安寧,我寧願作為戰爭犯被處死。」

他的對手是大家熟知的林肯,林肯總統同樣表現出寬宏大量的貴族風度。本來他確實應該按照軍法對羅伯特·李進行處置,但是他認為南北之間的仇恨宜解不宜結,所以他對李將軍說,您也到了退休年齡了,就告老還鄉吧。於是,李將軍就以這種方式光榮退休,回到自己的莊園,撰寫回憶錄去了。

貴族精神有很多還不為我們所理解,比方說,貴族精神當中的低調。洛克菲勒帝國,那個小洛克菲勒在上大學的時候,過的是貧窮的生活,自己燙褲子,自己縫鈕扣,不抽菸,不喝酒,不隨便到劇院去看電影,和他爸爸一樣,把每一筆開支都記在小本子上。這些人看起來很節約,但是並不小氣,因為在面向社會進行捐贈的時候,都非常慷慨。比如咱們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比爾·蓋茨,後來把他名下所有的財產全都捐給了社會。看既節約又慷慨,這也是貴族精神非常可取的一部分。

這種精神,從一個角度來看是慷慨,從另外一個角度去解讀,也可以說是一種擔當精神,一種社會責任感。所以在今天西方社會的主流意識當中,最讓我們感動的就是這種無處不在的擔當精神。

比如西方的航海業有個不成文的規定,當一艘船遇到危險要沉沒的時候,船長肯定是最後一個離開的,或有的船長乾脆選擇和船一起沉沒,這就是從貴族精神延續下來的一種承擔精神。

在電影《鐵達尼號》中,船即將沉沒的時候,船長走進了船長室,選擇了和船共存亡,這就是一種擔當精神。在大船開始沉沒的時候,船長請船上的小樂隊到甲板上來演奏,以安撫大家的情緒。在演奏完畢之後,首席樂手向大家鞠了一躬,樂手們開始離去,船上非常混亂,大船馬上就要沉沒了,首席樂手看見大家都走遠了,他自己又回到了原來的位置,架起小提琴,拉起了一支新的曲子,已經走遠的樂手,聽到音樂聲,不約而同地又回到了首席樂手身邊,大家重新開始演奏。船要沉沒了,大家相互握手,互道珍重,首席樂手說:「今天晚上,能和大家一起合作,是我終身的榮幸。」

這是對貴族精神的最好的詮釋,它告訴我們,有一種死比平凡的生更偉大。

4、貴族精神的實質

儲安平在其《英國採風錄》中記述了他對英國貴族和貴族社會的觀察,他說:「凡是一個真正的貴族紳士,他們都看不起金錢……英國人以為一個真正的貴族紳士是一個真正高貴的人,正直、不偏私、不畏難、甚至能為了他人而犧牲自己,他不僅僅是一個有榮譽的、而且是一個有良知的人。」用當年法國政治學家托克維爾的話來說:貴族精神的實質是榮譽。

貴族精神跟物質條件,有的時候可以說沒有什麼關係。就像當年張愛玲所說的,舊上海公寓裡的那個電梯工,一定要衣冠楚楚,領帶打得整整齊齊,才肯出來給顧客開電梯,這也體現了一種貴族風度。還比如許紀霖教授所說的,有一個下崗的三輪車夫,靠自己蹬三輪車的微薄收入,養活了幾十個孤兒,一個一個送他們去上學,我們也可以說,這個人具有一定的貴族精神。所以說,貴族精神說離我們遠也遠,說離我們近也很近,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精神貴族。

英文裡的noble,除了有「貴族」的含義外,還有「出身高貴的」、「高尚的」、「偉大的」、「崇高的」、「卓越的」、「輝煌的」等含義,「貴族精神」則包括高貴的氣質、寬厚的愛心、悲憫的情懷、清潔的精神、承擔的勇氣;以及堅韌的生命力、人格的尊嚴、人性的良知、不媚、不嬌、不乞、不憐;始終恪守「美德和榮譽高於一切」的原則。

「貴族精神」並不必然地為「貴族」所壟斷,我等平民只要不斷努力學習堅持塑造自己的人格狀態,同樣是具有「貴族精神」的貴族,我們所要強調的是「精神的貴族化」。然而,如今國內對於貴族的理解是:擁有高檔住宅、豪車、美女如雲、消費歐洲奢侈品、子女入學「貴族學校」和出國留學等等,崇尚這樣的貴族式生活方式,更多只是一種形式主義的貴族生活。不是表現在人對精神和審美的追求,而是體現在揮金如土綾絡綢緞花天酒地的金錢主義形式上。貴族化中的「貴」,就是華麗、氣派、顯赫、奢侈等形式。傳媒傳遞給我們一種錯覺就是這種和真正的貴族文化毫不沾邊的虛榮和幼稚的形式氛圍。這種貴族文化實際是一種膚淺、粗糙的文化氛圍,這將源於幼稚而止於成熟,源於虛榮而將止於務實。

真正的貴族精神,應該有三根重要的支柱,一是文化的教養,抵禦物慾主義的誘惑,不以享樂為人生目的,培育高貴的道德情操與文化精神。二是社會的擔當,作為社會精英,嚴於自律,珍惜榮譽,扶助弱勢群體,擔當起社區與國家的責任。三是自由的靈魂,有獨立的意志,在權力與金錢面前敢於說不。而且具有知性與道德的自主性,能夠超越時尚與潮流,不為政治強權與多數人的意見所奴役。

貴族這一無論是在稱謂還是實質性的確認,都必須是與其品德、學識、行為相符合的。否則,即使其權傾天下,富可敵國,亦不能進入貴族的行列中。貴族的真正意義是指其在精神和高尚行為上的擁有。貴族精神的高貴之處,那就是乾淨地活著,優雅地活著,有尊嚴地活著。他不會為了一些眼前的現實利益,去背信棄義,去不擇手段。基於這樣一種意義上來講,精神的貴族和所謂富有之人應該是沒有關係的。精神的貴族不一定富有,富有之人不一定是貴族。因為這種貴族精神不是用錢可以買來的。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BWCHINESE中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3/0906/331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