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詭異 發改委官員:中國未現大面積「房地產泡沫」

「中國未現大面積房地產泡沫。局部可能會出問題,但全國來講是沒有的。」——這話聽起來「似有似無」,「似是而非」。

發改委官員:中國未現大面積「房地產泡沫」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12日在大連表示,中國目前還沒有出現大面積的房地產泡沫。一些中心城市房價被推高,和民眾對相對稀缺的公共服務的追逐有直接關係。對於被視為樓市調控利器的房屋稅,李鐵也直言「不是你想像的那麼容易」。

李鐵是在夏季達沃斯論壇的一個早餐會上說這番話的。他表示,中國和國際上其他國家的發展階段、人口規模、收入結構並不一樣,所謂的「房地產泡沫」完全是按照西方國家標準,「當然局部可能會出問題,但大面積、全國來講是沒有的」。

「大家買房實際買的是公共服務」,李鐵分析,公共服務好的城市往往是資源稀缺性很強的地方,所以房價必然高。

基於此,李鐵建議擴延便於通勤的城市外圍空間以解決低價房供給,將醫療、教育等優質資源向中心城市外緣延伸,緩解民眾的買房、住房壓力。

在李鐵看來,提供穩定的住房租賃市場也是緩解民眾購房壓力的方法之一。「現在買房人不是為了出租,是為了賣」,李鐵指出,由於房屋租售成本相差懸殊,現在中國大陸城市經過房地產開發的住房都處於「不穩定」的租賃模式。他建議打破中國動輒批百畝、千畝土地的「大地產商」開發模式,形成層次開發,小塊開發的房屋便可作為長期穩定的出租房源。

此外,針對中國官方已明確將推進的房屋稅試點「擴圍」,以及民間廣泛探討的遺產稅等事項,李鐵直言「不是你想像的那麼容易」。他強調,不同於歐美房屋產權清晰,中國的住房只有(土地)使用權而無所有權,因此稅收徵到何種程度很難確定。

另一方面,李鐵認為,由於在國外不動產稅屬於地方稅,因此地方政府對徵稅具有積極性,而「中國地方沒有積極性,操作上就有問題」,「我們小區有40%的人連關係清晰的物業費都不交,你說交(房產)稅難不難?」

2013年09月12日15:08 來源:中國新聞網


 

哈繼銘:三四線城市樓市泡沫嚴重

2013年09月12日18:03來源於財新網
 

不管經濟高漲還是放緩,對中國房地產泡沫的擔憂始終未散。高盛中國區副主席暨首席投資策略師哈繼銘認為,在三四線城市,房地產泡沫的情況尤為嚴重。

  哈繼銘在他最新發布的策略報告中稱,在大部分小城市及媒體報導的「鬼城」所在地中國中西部地區,1-8月房地產投資分別增長19.4%和24.3%。更令人擔憂的是,為了抵消稅收增速放緩的影響,一些地方政府有所放寬房地產調控力度,以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為公共投資融資。

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累計同比)
 
2013年7月
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20.5%

  自7月政府要求實現2013年全年7.5%經濟增長目標以來,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經濟活動持續回暖。但哈繼銘指出,經濟回暖受益於公共投資以及外需改善,代價是經濟結構進一步失衡及更加嚴重的資產泡沫。中國似乎傾向於之前依靠投資和出口的經濟增長模式。投資占GDP的比重在2012年已達到48.3%,高於50年代後期「大躍進」時代的峰值42.8%,並且進一步攀升。工業增加值飆升主要由國有企業帶動,因為它們往往會積極響應政府的政策。

  他預計,短期內中國經濟增速將繼續受益於外部需求復甦,尤其是那些中國重要的貿易夥伴,以及近期旨在實現全年7.5%經濟增長目標的政策反應。相應地,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將支持短期增長。

  國家統計局9月10日公布,1-8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5.21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9.3%,增幅較去年同期加快3.7個百分點。

  此外,據中國經濟資料庫(CEIC)和高盛投資策略組的數據顯示,1-7月,全國土地出讓金為2.02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0.67萬億元。


新浪房產:【中國房地產價格泡沫越來越大成經濟社會毒瘤】

(原標題:從「保八」到「穩七」中國經濟要擠四大「泡沫」)

2013-09-09 07:20:26經濟觀察報

  在我們刊發中國經濟半年報系列報導的過程中,如何理解目前經濟形勢?中國經濟未來調控思路如何?這些問題時刻縈繞我們和讀者。

  8月29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上,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尹中卿提出,今年全年GDP增速低於2012年將是大概率事件,在目前經濟增長轉型時期,要提高對經濟下行的容忍度;既不要隨便「鼓泡沫」,更不能輕易「戳泡沫」,而是要千方百計「擠泡沫」,他提出「過剩產能泡沫,」、「房地產價格泡沫」、「政府債務泡沫」、「金融領域泡沫」四大問題,分析帶來的風險並提出政策建議。

  本期,我們刊發尹中卿發言稿,是為中國經濟半年報系列報導結束篇。

  ——編者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開局良好。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錯綜複雜,長期和短期因素相互交織,結構性和周期性因素相互影響,保持經濟平穩運行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今年下半年GDP增速低於上半年,2013年全年GDP增速低於2012年將是大概率事件。正因為如此,在現階段、在目前經濟增長速度轉型時期,我們應當從前些年「保八」逐步過渡到「穩七」,經過不斷下探築底,將今後幾年 GDP增速穩定在7%左右。長期以來,無論政府、企業還是社會,都已經習慣了高速增長的環境,短期內難以完全接受增速下台階。這就要求我們切實提高對增速下行的容忍度,既不要隨便「鼓泡沫」,更不能輕易「戳泡沫」,而是要千方百計「擠泡沫」,有效控制、釋放、排除和化解這些年來逐步積累的風險隱患,為我國經濟迎來下一輪持續健康高速增長奠定基礎。

  第一,擠壓「過剩產能泡沫」

  當前,我國產能過剩問題越來越嚴重。據有關部門調查,2012年底,我國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產能利用率分別為72%、73.7%、71.9%、73.1%和75%,明顯低於國際通常水平。風電設備、太陽能電池板等新型產業也出現過剩。今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能利用率只有78%左右,將近22%的產能閒置。產能過剩給相關行業帶來了災難性傷害,截止今年7月,工業生產者價格總水平已連續l6個月負成長,降幅不斷擴大。由於市場需求不足,低水平惡性競爭,往往導致整個行業處於利潤低下甚於虧損狀態,產業不能順利實現優勝劣汰和轉型升級,並且有可能導致企業大面積破產倒閉,引發金融和財政風險。

  擠壓「過剩產能泡沫」是一項系統過程,需要尊重規律、分業施策、多管齊下、標本兼治。一是「消化一批」。抓住推進城鎮化和工業化的有利時機,積極拓展國內市場。二是「轉移一批」。支持企業以多種方式「走出去」,擴大對外投資合作,拓展國外市場。三是「整合一批」。積極推進優勢企業開展跨地區、跨所有制的兼併重組,加快優化組織結構,支持兼併重組企業整合內部資源、壓縮過剩產能,促進產業集中度提高。四是「淘汰一批」。完善激勵和約束政策,提高環保、安全、能耗等領域的准入門檻,引導企業主動退出過剩產能,為先進產能發展騰出空間。要真正做好這「四個一批」,關鍵還在於推進相關配套制度改革,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提高產品准入的能耗、物耗、水耗和環保標準,加快傳統產業調整改造,嚴格核准新增產能項目,立即停止和分類處理違規在建項目,清理整頓違規建成項目,建立和完善企業退出政策體系,堅決遏制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盲目擴張。

  第二,擠壓「房地產價格泡沫」

  近幾年來,我國房地產價格泡沫越來越大。據有關方面統計,l999-2012年,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總額接近15萬億元,年均超過l萬億元。其中,2011年土地出讓收入占當年地方財政收入高達60%以上。今年1-7月,土地出讓收入又達到2萬億元以上,劇增49.4%。截止今年6月底,全國主要監測的105個城市地價已連續5個季度加速上升。6月份,在70個納入房價監測的城市中,有69個城市房價同比上漲,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同比和環比均上漲。7月份最新數據顯示,70個城市房價同比又上漲了6.7%,環比上漲了6.1%。根據IMF測算,我國人均收入尚不及已開發國家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但北京等一線城市的房價已經超過了紐約和倫敦。在全球10個房價最高城市中,有6個在中國大陸。房地產市場的非理性繁榮以及屢調屢漲的房價,已經成為危害我國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的毒瘤,其擠壓實業投資、掩蓋產能過剩、抑制消費擴張、貽誤經濟轉型、放大金融風險、擴大貧富差距等多種負面作用,越來越充分地表現出來。最近,在鄂爾多斯、溫州等個別地方,房地產市場開始出現深幅調整。如果房地產價格泡沫破裂,不僅會因巨額不良貸款而損害金融業的正常運行,而且也會對實體經濟和國家財政造成破壞性衝擊。

  擠壓「房地產價格泡沫」是防範房地產業系統性風險的必由之路。近幾年來房地產價格屢調屢漲,並不是因為房地產價格沒有泡沫,而是因為政府的房地產調控沒有觸及到根源和要害。我們必須儘快調整房地產調控思路,充分運用市場手段,著力健全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一要更加重視供給面調控。推進土地供應渠道多元化,增加土地供應,加大普通商品住房特別是中小戶型、中低價位商品房建設和投資力度,增加存量房的有效供應,滿足普通居民剛性需求。二要抑制投資投機需求。推動住房回歸消費品的本質屬性和滿足人們居住需求的基本功能,對沖和抑制住房投資投機需求,擠出投資投機房源,調整房地產存量。三要統籌推進房地產稅費改革。逐步整合房地產開發、流轉、保有環節稅收和各類收費。儘快按照人均居住面積徵收累進房屋稅,增加擁有多套和豪華住房的持有成本,促進二手房、存量房源有效流轉。四要推進不動產實名登記和全國聯網工作。擠出部分非自住以及非正當獲得的房源,促進存量房地產進入交易,降低交易環節稅費,切實減輕普通老百姓購房成本。五要重視房地產市場的區域性差異,實施差別化房地產政策,優化政策調控措施組合,提高調控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第三,擠壓「政府債務泡沫」

  近些年來尤其是2009年以來,我國各級政府債務規模急劇增長。2008年中央財政赤字只有1800億元。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後,2009年中央財政赤字大幅度增加到7500億元,2009-2012年赤字合計27500億元,代地方發債合計8500億元,2012年國債餘額增加到77500多億元。與此同時,地方政府性債務規模迅速膨脹。根據審計署審計,2008年以前,地方政府投融資公司貸款餘額在3萬億元以內。2009-2010年,在兩年內省、市、縣三級地方政府性債務餘額增加7萬多億元,達到l0.7萬億元。今年6月,國家審計署又報告說,截至2012年底,36個地方政府共累積了3.85萬億元債務,比2010年底上升了13%,2013年底前到期償還債務額約占債務總額的53%。這些還不包括鄉村債務,也不包括4家國有商業銀行改制剝離的不良資產、3家國家政策性銀行債務等政府隱性、間接債務。今年1-7月,隨著經濟增速的放緩,中央財政收入增長2.6%,地方財政本級收入13.5%,全國公共財政收入增長8%,增幅比去年明顯回落。地方財政本級收入如果扣除因房地產市場成交額大幅增加導致房地產營業稅、房地產企業所得稅、契稅和土地增值稅增加之外,實際僅增長7%左右。與此同時,財政支出卻剛性增加,財政收支矛盾異常尖銳,特別是地方政府通過各種融資平台進行的不規範的「舉債」行為,實際上形成了地方政府性債務無序的局面,使財政風險日趨加劇。

  政府債務過快增長,不僅為以後留下居高不下的隱性赤字和債務負擔,而且也給銀行帶來信貸風險。在財政收入增速明顯下滑的背景下,無限放大的支出責任迫使各級政府不得不通過債務來維持。目前地方融資平台更多轉向依靠城投債、信託產品、私募基金等籌集資金,未來3年仍處於償債高峰期。為了摸清政府債務底數,根據國務院的部署,各級審計機關從今年8月1日起全面啟動對中央、省、市、縣、鄉五級政府的債務審計,並將於10月前將審計結果上報國務院,這肯定有利於搞清政府債務的規模、結構的真實情況。我們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和完善政府現有融資模式,拓展融資渠道,優化融資結構,防控和化解財政運行中的矛盾和風險。一要研究制定政府債務管理法規。儘快出台政府債務風險預警辦法,建立和健全政府舉債融資制度、政府債券發行制度、債務管理制度,以及官員考核、懲戒機制,完善地方政府融資制度。二要完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針對目前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定位過寬、數量過多以及資金分散的狀況,加大對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清理和規範力度。以資產重組為手段,做大做強做實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規範法人結構,完善投融資平台治理結構,充實投融資平台資本金,積極推進融資平台「實體化」。三要規範地方政府融資行為。採取有堵有疏、疏堵結合的辦法,開前門,關後門,修圍牆,為地方政府尋找到合法融資渠道。規範政府收入途徑,防範地方通過收過頭稅、增加收費項目等方式彌補財政收入下降的行為。通過發行特別國債、成立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等措施,對地方融資平台進行分類清理,隔離不良資產,把地方負債逐漸消化掉。四要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進一步規範地方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及融資平台公司融資行為,加強高風險地區債務監管並督促其研究制定化解措施,逐步將地方政府債務分類納入預算管理,嚴格控制地方政府新增債務。建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信息披露制度,及時將融資平台的資金狀況、負債水平以及項目效益等公之於眾,接受地方人大以及社會的監督,避免投資風險向金融風險和財政風險轉化。

  第四,擠壓「金融領域泡沫」

  近些年來,我國金融與實體經濟越來越脫節。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過程中,我們第一次實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由於缺少經驗,在開始實施一段時間變成了過度寬鬆,新增貸款規模史無前例,M2一度接近增長30%,M2占GDP的比重也急劇上升。2010年,M2/GDP增加到180%以上,流動性總體上比較寬餘。2009-2012年,金融機構貸款快速增長,人民幣新增貸款累計33萬多億元,約占2012年末人民幣貸款餘額的53%,超過了在此之前近60年累計增加的貸款。今年一季度,金融同業資產為32萬億元,占總資產比重23%,同比增長28%,高出非同業資產增速12個百分點。前5個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5.6%,上半年兌美元、歐元、日元分別升值l.7%、3.3%和l6.7%。5月末,M2和貸款餘額分別為104和67萬億,占去年 GDP比例分別達到200%和l30%。與此同時,貨幣市場流動性偏緊,實體經濟資金成本高企。6月下旬出現了「錢荒」,充分暴露出近年來金融業務結構不合理和槓桿不斷拉長等弊端。在規避監管和追求高收益驅動下,大量資金在符號經濟中無效空轉,推動著金融資產規模快速膨脹。

  擠壓「金融領域泡沫」、有效防範金融風險需要從各個方面努力。一要強化金融監管。提升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水平,對申請援助的銀行給予一定的紓緩援助,同時要求其改善流動性管理並跟蹤監督。改進國有商業銀行考核辦法,避免因利潤考核壓力過重導致銀行行為扭曲。加強對「影子銀行」的監管、加強對不同金融產品的監管協調,加強對銀行表外業務、同業業務和跨境資金流動的監管,抑制金融體系的過度擴張。二要優化信貸結構。用好增量貨幣,盤活存量貨幣,適度擴大社會融資規模。通過適時調整銀行存貸比、調整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的存貸利差或貸款浮動幅度等措施,改善社會融資條件,緩解信貸資金供求結構性矛盾。三要組合運用貨幣政策工具。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保持貨幣供應量的基本穩定,防止利率短期大幅波動。適時調整政策參數,加強各類創新工具組合運用,保持市場適度流動性,維繫實體經濟資金鍊條。四要穩妥推進「去槓桿」。制定金融風險化解方案,妥善應對實體經濟「去產能」過程可能產生的負面衝擊,以及銀行不良資產處置。關注商業銀行表外理財、銀信合作、銀證合作、銀保合作等業務的風險,引導銀行等金融機構降低槓桿,重點支持實體經濟、中小企業、技術升級等領域發展。支持優勢企業兼併重組,提高市場集中度和競爭力。

  (作者為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

 

責任編輯: 鄭浩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3/0913/332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