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中國古代天文很先進 珍貴的宇宙星圖星表

中國古代取得了大量天體測量成果,為後人留下了很多珍貴的星圖、星表。

星表是把測量出的恆星的坐標加以彙編而成的。大約在西元前四世紀的戰國時代,魏人石申編寫了《天文》一書共8卷,後人稱之為《石氏星經》。雖然它到宋代以後失傳了,但我們今天仍然能從唐代的天文著作《開元占經》中見到它的一些片斷,並從中可以整理出一份石氏星表來,其中有二十八宿距星和115顆恆星的赤道坐標位置。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之一。

星圖是天文學家觀測星辰的形象記錄,它真實地反映了一定時期內,天文學家在天體測量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同時,它又是天文工作者認星和測星的重要工具,其作用猶如地理學中的地圖。

星圖星表

早在先秦時期,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就開始繪製星圖。現吁最早的描繪在紙上的星圖是唐代的敦煌星圖。唐敦煌星圖最早發現於敦煌藏經洞,1907年被英國人斯坦因盜走,至今仍保吁在英國倫敦博物館內。它繪於西元940年,圖上共有1350顆星,它的特點是赤道區域採用圓柱形投影,極區採用球面投影,與現代星圖的繪製方法相同,是我國流傳至今最早採用圓、橫兩種畫法的星圖。

星圖星表

1971年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的一座遼代墓里發現了一幅星圖。該圖繪於西元1116年,用於墓頂裝飾,星圖繪畫在直徑2.17米圓形範圍內,繪製方法為蓋圖式,圖中心嵌著一面直徑為35厘米的銅鏡,外圈是中國的二十八宿,最外層是源於巴比倫的黃道十二宮,從中可看出在天文學領域內中外文化交流的跡象。

星圖星表

1974年在河南洛陽北郊的一座北魏墓的墓頂,又發現了一幅繪於北魏孝昌二年(西元526年)的星圖,全圖有星辰三百餘顆,有的用直線聯成星座,最明顯的是北斗七星,中央是淡藍色的銀河貫穿南北。整個圖直徑7米許。這幅星象圖是我國目前考古發現中年代較早、幅面較大、星數較多的一幅。

星圖星表

現吁在蘇州博物館內的蘇州石刻天文圖,是世界現吁最古老的石刻星圖之一,刻於公於1247年(南宋丁未年),主要依據西元1078~1085年(北宋元豐年間)的觀測結果。圖高約2.45米,寬約1.17米,圖上共有星1434顆,位置準確。全圖銀河清晰,河漢分叉,刻畫細緻,引人入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天文學的發展水準。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中國經濟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3/0917/334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