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BBC特寫:到香港灣仔撞鬼談保育

「鬼故團」團員隨麥德正登上南固台後門台階

「鬼故保育團」受到一些不認識老香港的年青人青睞。

在灣仔地鐵站那平平無奇的提款機旁邊,我跟20個素未謀面的人在等著。在等什麼?撞鬼去!

在香港,抬頭仰望,看到的都是那些形狀奇特,給玻璃幕牆包裝得閃閃發光的摩天大樓,把海濱插滿。

而在這混凝土森林的夾縫中,一些老香港的零碎回憶依然存在,卻也面臨被拔地而起的新樓宇淹沒的危機。至少帶我們去撞鬼的麥德正同意這說法。

他是灣仔「鬼故團」的組織者。今年的首次導賞團在農曆七月盂蘭盆節期間舉行,人們都相信繁華的街道上其實布滿了遊魂野鬼。

了無痕跡?

香港灣仔

灣仔太原街市集

面積:

9.76平方公里

人口:

15.26萬(2012年中)

功能:

商業、住宅

英國海軍船塢

1920年代建有

二次大戰期間

沿岸布置了許多軍事設施

訪港美軍水兵

經常到訪灣仔

六次填海

自1890年以來先後,第七次填海正在進行中,使海岸線進一步向維多利亞港中央北移

快活谷馬場

地標包括、、、

資料來源:灣仔區議會、香港政府統計處、香港旅遊發展局

位於香港島北岸的灣仔早就為世界所認識。1960年代根據同名小說拍攝而成,由好萊塢巨星威廉•霍爾敦與香港土生土長中英混血兒關南施主演的大片《蘇絲黃的世界》就是以灣仔為背景。

幾十年來,這裡也一直是來訪美國海軍官兵的登岸地點。駱克道上的酒吧、夜總會全靠他們才能夜夜笙歌。

不過灣仔歷史之悠久不止於此。滿清政府1819年編撰的《新安縣誌》就已正式記載了灣仔有華人聚居的村莊。英國人登陸後,這裡成為維多利亞城的最東點。從法律層面而言,維多利亞城是香港技術上的首府。

灣仔與添馬艦海軍基地相鄰,因此也先後設立了海軍船塢和皇家海軍醫院。加上區內儘是華人聚居的平房,在二次大戰期間遭受日軍猛烈轟炸。

鬼故事也就從這裡開始。

麥德正帶我們來到星街的防空洞入口。1985年,這裡的居民接連聲稱遇上靈異事件,大家都懷疑是防空洞裡面的幽靈「出逃」。

據說在1941年12月的香港保衛戰中,日軍的一枚炮彈掉進星街防空洞後才爆炸,起碼炸死了幾百人。

灣仔天樂里與軒尼詩道路口上行走的電車(1960年代)

灣仔曾經是華裔老百姓聚居的社區。

這個時候,兩位稍微年長的女團友說身體不適,退團了。

不過,帶著丈夫和三個孩子來的唐女士卻不以為然,還說:「這很適合做合家歡活動啊!」

「我很喜歡鬼故事,不過我不覺得我會喜歡那種把你嚇個半死的『鬼故團』。這個好得多。裡面有這些歷史故事,感覺很實在。」

"香港人得認識到我們應當停止這種老是把老房子拆掉的風潮。"

山口潔子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學系

德安娜•凱特馬爾是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的一位研究助理。這一天她正好在香港看望朋友。

她說:「我去過蘇格蘭愛丁堡的『鬼故團』,感覺嚇人多了。我比較喜歡這個,因為裡面有許多輕鬆的小故事,能發掘這個街區的過去有趣多了。」

麥德正對BBC中文網說:「灣仔的鬼故事景點是全香港最多、最密集的。這些都是有記載、事情鬧得很大、有跡可尋的。也就只有歷史悠久的社區才能這樣。」

「你能看見我跟大家去的那些歷史景點一直在減少,一直在變化,鬼屋都將要變成餐廳了。」

他所講的這一家鬼屋就是南固台大宅。樓高兩層的南固台據信在1915到1921年間興建,這座獲得政府一級歷史建築評級的紅磚房現在重門深鎖,空無一人。

它坐落在船街花崗岩台階頂上,在1921年填海前,能飽覽維多利亞港風貌。

這座大宅獲得「灣仔鬼屋」的稱號,原因之一,是其主人杜澤文在日本占領期間死於大宅內,死因不明。

南固台

南固台夜景

地址:

船街55號

地位:

一級歷史建築

紅屋

別稱或

上海杜氏家族

1915至1921年間由建造

殖民地折衷主義

屬建築風格,揉合中式裝潢

慰安婦

二次大戰日本占領期間駐有和

合和實業

目前由房地產開發商擁有,該公司正在南固台旁邊興建酒店大樓

資料來源: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媒體報導

根據街坊口耳相傳,南固台之後給用來做日軍慰安所。重光之後本來還有女傭看守,到她們離去後就徹底被荒廢。

此後,街坊們聲稱聽到屋子裡不時傳出女人慘叫的聲音,也有來探險的年輕人聲稱看到一隻黑影在揮手。

目前這座大宅的命運仍是個問號。南固台現任業主,房地產開發商合和實業的一名發言人對BBC中文網說,他們仍在研究怎樣保育南固台。

這位發言人否認會把南固台合併到旁邊正在修建的合和中心二期,成為這個55層高酒店大樓的一部分。麥德正和其他保育人士擔心的是,一旦南固台成為高級餐廳,社區人士和市民要想進去感受這座歷史建築沒那麼不容易。

社區參與

對於麥德正來說,保育不單純是把房子保留下來,還包括民眾能否享用房子。

他認為舊灣仔街市就是一個例子。菜市場在2008年搬遷後,這座三級歷史建築的後方被拆掉,建起了外表優雅的摩天公寓樓。

這是得到政府支持的市區重建項目。菜市場的上層現在變成了公寓樓的升降機大堂,不是住戶,沒有大門密碼,休想進去。

「我覺得這是一場災難。」這是山口潔子博士的話。她是香港中文大學的一位建築里史學家,也是一位畫家。

自七年前搬到香港後,山口潔子就跟灣仔結下不解之緣。她用畫筆記錄了這個社區的面貌,還辦成了畫展。

山口博士說:「跟香港島其它地區相比,灣仔的英國殖民時代官方建築和教堂比較少。」

她說,灣仔的「小間的唐樓和小商店」是其魅力所在。像舊灣仔街市的這種再發展「只會破壞灣仔以至於整個香港的舒適氛圍」。

山口潔子筆下的灣仔莊士敦道舊和昌大押

山口潔子喜歡灣仔是個居民很容易就可以走路到達目的地的社區。

香港市區重建局在發給BBC中文網的書面回覆中說,他們一直堅持「以人為本、社區為本、公眾參與」的重建模式,旨在「平衡社區各方面的利益和需要」。

「市區重建局一直以來都盡力在每個項目中保存社區個性,人際網絡和經濟活力。」

發言人談到一個最近落成的「純保育活化項目」,一排10間獲得二級歷史建築評級,被稱為「綠屋」的戰前唐樓,給改建成旨在推廣香港本地漫畫的藝術中心「動漫基地」。

市區重建局強調,他們在策劃這個項目時一直讓社區參與。雖然房子內部局部拆除,但這個空間也成為了新的社區小花園。

這是麥德正認為政府應當做的事情——多做市區更新,讓市民能與歷史互動。

歷史學家山口潔子也同意說:「我想始終是要讓香港人認識到我們應當停止這種老是把老房子拆掉的風潮,才是最理想的局面。」

(責編:伊人)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BBC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3/1031/345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