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娛樂評論 > 正文

《私人訂製》北美遭質疑:百姓不省心造貪官?

《私人訂製》近日在北美部分院線與國內同步上映。影片也引起了北美影評人的關注。

12月23日報導

目前評論呈兩極化,影片的視覺部分得到大部分媒體的好評,但媒體對於影片的主旨立意和喜劇效果卻各持一端。

《綜藝》影評人Justin Chang指出,《私人訂製》像是1997年《甲方乙方》的非官方續集。四個主角幫助普通人構建財富和權力的幻想,像是善意版大衛-芬奇的《心理遊戲》。王朔的劇本對中國的政治、藝術和經濟現狀都蜻蜓點水的提及。影片依舊帶著馮氏幽默,探討權力下註定難以維繫底線的諷刺世界觀,總體卻缺少亮點趨於平淡。趙曉時的攝影和石海鷹的美術設計使得《私人訂製》的畫面感精良。然而影片本身忙於從一個故事切換到到另一個故事,沒有更好聚焦在四個主要角色的塑造上,使得本片最終不溫不火缺乏亮點。導演雖然已竭其所能的保持影片的吸引力,117分鐘還是顯得過於冗長。《私人訂製》從一種讚許而同情的角度展現了幻想對人的誘惑,角色扮演的樂趣,以及指揮人群的過癮。從這些元素來看,《私人訂製》也是對電影行業本身的自嘲和開脫。

紐約時報》對於《私人訂製》給予好評。在這個看似淺薄的中國喜劇中,其實有許多比笑話本身更深刻的東西。王朔的劇本在一系列充滿想像的設定中展開,戲謔地探討了中國人口老齡化、貪污腐敗橫行以及電影藝術性匱乏等現狀。雖然一些細節處理欠缺以及影片過長,演員富有靈氣的演出和色澤飽滿的攝影都給影片增色不少。在片末四個主要角色看著污濁的空氣和河流,光禿禿的林地和草原,向地球道歉時,觀眾或許會收住笑容,流下眼淚。

Film Journal影評人Daniel Eagan對影片讚賞有加,稱其堪比任何近期好萊塢喜劇,甚至《私人訂製》更加創新。角色們調侃社交網絡的力量,諷刺對豪宅的迷痴,在智慧型手機上拍著照,一切都顯得貼近現實。然而影片不時的顯得草率馬虎,或許與之前被審查有一定關係。白百合在片尾對大自然的深情告白或顯突兀,但卻給這個驚喜不斷的影片畫上了一個出彩的句點。

《好萊塢報導者》則對影片表示失望。馮小剛一度身為無人可以挑戰的中國喜劇大師,如今貢獻出這樣一部太俗氣不連貫又不好笑的喜劇,給中國其他新導演帶來可乘之機。刻意的笑點和笨拙的社會評論掩蓋了本該發亮的一線卡司和高昂的製作成本。

第一個貪污的故事把社會的風化淪喪推到百姓身上,將老百姓不是省油的燈作為貪官猖獗的理由之一,價值導向顯得簡單可笑。第二個關於脫俗導演的故事恰恰顯得更加諷刺,曾經頗有眼光的導演如今卻脫離了與中國大眾的連結。馮小剛過去成功在以尋常百姓角度製造歡樂,本片卻帶著簡單粗暴的敵意在嘲笑普通民眾。四個表面為顧客夢想服務的私人訂製員工,其實充當著評判者的角色俯視裁決那些荒謬的要求。最後四位主角突然走入自然,將主題轉入環保也顯得生硬突兀。雖然吳里璐的服裝設計和石海鷹的美術設計都給影片加分,但是馮小剛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在他擅長的喜劇中注入新鮮的靈魂。

責任編輯: 王篤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3/1224/358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