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古人是怎樣發誓與對待誓約的 從婚約承諾到帝王祭天

—古人在誓約面前相當敬畏與謙卑的。

古漢人看待婚約,如同看待國家間歃血為盟、看待兄弟間結拜為盟,盟誓本身含有永恆性,所以說「山盟海誓」。誰若破壞這種應當永恆的約定,就要受到上天和道義的懲罰。「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可譯成:與你訂立了契約,只有生死才能把我們分開。牽著你的手,與你一起老去。做出了愛的承諾和誓言,就要心甘情願的相依相守,榮華富貴、災難貧病都不離不棄。

神歸故園

在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中,起誓和誓約占了相當的份量。古人在誓約面前相當敬畏與謙卑的。

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是發誓。夫妻成婚之時會拜天發誓永結百年之好,朋友義結金蘭時會擺酒水或設案焚香跪地起誓,如三國演義中的劉關張三人的桃園結義起誓,等等。

中國古人發誓的對象一般是神明、上天和祖宗,在古人的觀念中,神明、上天和祖宗都是能賞善罰惡的。帝王祭天,事實上就是一種向上天承諾天子之職的宣誓儀式。

古人發誓時,一般手執枝條,發完誓就折斷枝條,意思是如果違背了誓言就和這枝條一樣。或是雙膝在地,對天起誓,曰如違背今日之言,則甘願接受一切處罰或天打雷劈等嚴懲等。

古人發誓是為求信,證明自己心地真純,天地可以為我證明,有一種豪氣,讓天地為我證明,這個心是真的,將生命交於天地神靈作證。因此,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好人會看在毒誓的份上放惡人一馬,因為他們相信誓約,相信天地會為彼此的誓約作證,而且會驗證。

在一些風行大陸的武打片中,最常見的一個場面是:作惡之人干盡壞事被正義之人即將正法之時,惡人馬上會跪在地上發毒誓求饒,雲如再行惡事,必將接受老天處罰或天打雷劈或遭惡疫飽受痛苦七竅流血而亡,此時正義人士往往會網開一面,不再追究,看在毒誓的份上,當時會放這惡人一馬。

兒時看到這樣的情節,總會想不明白,覺得這些惡人太壞了,好人心太軟,怎麼就憑著一個毒誓放棄懲治惡人的機會?

其實,在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中,起誓和誓約占了相當的份量。古人在誓約面前相當敬畏與謙卑的。

宋太祖誓約

宋太祖趙匡胤因黃袍加身取代柴氏家族成為宋朝開國皇帝,要求子孫在接替皇位之時,警記誓約,其中之一是:「保全柴氏子孫,不得因有罪加刑。」誓約中嚴重警告說:子孫不得背棄誓約,否則為不祥,將遭天譴。因此我們能看到歷史上柴家子孫總是享有王族之尊。從另一個角度講,宋太祖趙匡胤是出於敬畏神靈,為保趙氏江山穩固而立此誓約,同時,宋朝歷代皇帝也做到了,也因此有了宋朝一段時間的繁榮與穩定。

黃泉相見

《左傳》記載,鄭武公夫人姜氏生莊公時難產,所以一直不喜歡這個大兒子,而偏愛小兒子共叔段。姜氏想立小兒子為君主,可是她的丈夫武公不同意。及至莊公繼位,姜氏就一意幫著小兒子討封地,最後發展成和共叔段一起陰謀造反,想要推翻莊公。莊公在打敗共叔段後,就把其母安置到了城穎,並且當面發下重誓︰「不及黃泉,無相見也。」

古人都很重誓,一國之君怎能出爾反爾。莊公既思念母親,又不願違背誓言,就叫人修築了一座高大的土台,思念母親時,就登台向城穎方向眺望。後來人們把這夯土台叫「望母台」。

當時在穎谷管理邊境事務的穎考叔看出了莊公的心思,就乘給莊公獻禮的機會給他出了個主意。說:「厥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左傳》隱元)」莊公聽了很高興,就讓穎考叔辦理這事。隧道挖好後,莊公在地下見到了母親,十分感慨地唱道:「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母子情意恢復如初。

人無信不立,重信義才能立國安邦。作為萬民之表率的君王對社會風尚有著莫大的引導作用,若稍有不慎,上行下效,所造成的惡果更是不可估量。所以即使一國之君也不敢違背誓言,惟恐影響了自身的威望、民眾的教化,被後人恥笑以及遭神靈懲罰。

劉庭式娶盲女

齊地人劉庭式還沒中舉時,議娶其鄉人之女,兩家已草成婚約但還沒給女方送禮。後來劉庭式中舉,可未婚妻因患病,兩眼都瞎了。女家是農耕之家,很窮,不敢再提起婚事。有人規勸他迎娶那家小女,劉庭式笑著說︰「我的心已經許配給她了。雖然她兩眼瞎了,怎能違背我當初的本心呢。」最後迎娶了盲女,並和她共同生活到老。

古漢人看待婚約,如同看待國家間歃血為盟、看待兄弟間結拜為盟,盟誓本身含有永恆性,所以說「山盟海誓」。誰若破壞這種應當永恆的約定,就要受到上天和道義的懲罰。「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可譯成:與你訂立了契約,只有生死才能把我們分開。牽著你的手,與你一起老去。做出了愛的承諾和誓言,就要心甘情願的相依相守,榮華富貴、災難貧病都不離不棄。

結語

無獨有偶,即使是在西方宣誓都是非常莊嚴神聖的。如從政治上來說,各國從憲法或者其它重要的法案都明文確定,重大事件必須宣誓,如美國總統的就職時要宣誓且誓詞要載入憲法的。法庭傳招證人出證言證詞時,也是要在神面前發誓的……

神聖莊嚴的誓約,誓言,現在已經被搞得如兒戲一般,淪為了口是心非的鬧劇、做秀的表演。儘管如此,宣誓的性質並不因為人們在認識上的變異而隨之改變。誓言是不能拿來當兒戲的,否則,即使象秦瓊與羅成那樣的英雄豪傑,也會不敵背棄誓約的懲罰,一個吐血而亡,一個萬箭穿身。可惜可嘆,讀來足以讓人警醒啊!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凱迪論壇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0131/368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