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老照片:在西人眼裡 他們都是中國人

作者:

西人眼裡的中國 民初人物與生活特寫

天津剃頭攤,(1923年9月號)民國初下達的剪辮令在北方地區並未完全貫徹。國人大量的髮辮催生了紅火的發網製造業,當時向歐美出口該產品的年產值可達上千萬美元。

西人眼裡的中國 民初人物與生活特寫

四川,(1920年11月號)這是中國西部的「老爺車」。四川的腳夫風景是一部不曾落諸筆端的史詩。山里來的礦物,坡地上伐來的木材,城市中販得的貨品,乃至糧食、豬羊和付得起錢的路人,都由他們來運送。

西人眼裡的中國 民初人物與生活特寫

中國北部,(1912年11月號)中國新娘最先履行的義務之一就是祭祖。此處這位鳳冠霞帔的新娘正向家族的祠堂走去,隨行的兩名婦人負責攙扶她向不同方向的靈位跪拜。

西人眼裡的中國 民初人物與生活特寫

杭州,(1927年6月號)主婦很自在地在戶外洗濯家物至淘米洗菜。

西人眼裡的中國 民初人物與生活特寫

漢字的老樹新花,(1927年6月號)中國字傳統上是以毛筆來書寫,孩子們需要自幼苦練才能掌握其精美的架構。

西人眼裡的中國 民初人物與生活特寫

漢字的老樹新花,(1927年6月號)學者們制定了一套簡單得多的「國語注音符號」。

西人眼裡的中國 民初人物與生活特寫

草原悍馬,(1942年11月號)不把它每隻蹄子都捆上,鐵匠可不敢給它釘鐵掌,因為這小個子的傢伙很不好惹。蒙古矮種馬在故鄉草原上是半野生的,體格堅韌,冬天會長出厚毛,能拱開積雪啃草根。

西人眼裡的中國 民初人物與生活特寫

福建,(1927年4月號)農戶家裡的年青一代也出來幫忙踩水車,每一條小溪、每一處泉水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即便在旱季,這些農民也不用為灌溉挖空心思、大費周章,因為中國人比其他任何國家都更能理解和珍視水的價值。

西人眼裡的中國 民初人物與生活特寫

香港(1945年2月號)誰說中國人的面孔「讓人捉摸不透」?一眼就能看出他們各自支持的隊伍是否占上風。無論足球、網球、游泳、排球還是田徑比賽,在和平時期的香港都很受追捧。

西人眼裡的中國 民初人物與生活特寫

學齡少女及月洞門,(1933年6月號)中國人用私宅和宮廷院子裡的門廊、園林來取得藝術效果。除了圖中的滿月形,有些入口還被設計成花瓶形、琵琶形等奇特的模樣。

西人眼裡的中國 民初人物與生活特寫

父親逗不樂的小「撲克牌臉」,(1949年9月號)沒有與中國人親身相處過的西方人對他們有不苟言笑的籠統誤解,不過這個小傢伙面對陌生傢伙確實毫不起勁。

西人眼裡的中國 民初人物與生活特寫

印刷館,(1927年6月號)這裡擺放招數以千計的鉛活字。看排字工人像蜻蜓般穿梭在字盒

責任編輯: 吳量  來源:華夏地理雜誌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0406/385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