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中國史上最牛外交官 一人滅一國

王玄策,大唐河南洛陽人。唐初貞觀十七年至龍朔元年(643~661)間三次出使印度(一說四赴印度)的使節。曾官融州黃水縣令,右衛率府長史。曾三次出使印度,一人滅一國的傳奇故事就是他創造的。中國歷史上最牛的外交官,一個在歷史書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人物!

大唐周邊蔥嶺南有國名叫天竺,現在改叫印度,其國民我們親切的稱之為阿三,時分東西南北中五大塊。姑且分別叫東、西、南、北、中印度吧。唐初,印度半島最強大的中印度統一了印度半島建立了摩揭陀帝國,並很快與唐朝建立了友好關係。

公元647年,唐太宗命王玄策為正使、蔣師仁為副使一行30人出使西域。我想目的有三:一是出使印度。二是拜會吐蕃王松贊干布,睦鄰友好。三是看看文成公主。

但此時印度發生了政變,別忘了,那時候沒衛星,也沒手機,沒通訊手段,李世民再牛也算不到啊!於是照常上路。路線我覺得是從西安新疆→中亞→印度→吐蕃。纂位的新王阿羅順那聽說大唐使節入境,竟派了2000人馬半路伏擊,除王玄策、蔣師仁外從騎皆遇難,王玄策被擒扣押。後來,王玄策、蔣師仁尋機逃脫,發誓要滅絕印度,以雪使者被殺之恥!兩人於是策馬北上,渡過甘第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以喜馬拉雅山脈為目標,一路來到了尼泊爾。在尼泊爾,王玄策與尼泊爾王談判,以吐蕃王松贊干布的名義,向尼泊爾借得7000騎兵,同時還檄召臨近處各大唐藩屬國,外加吐蕃松贊干布派來了1200名精銳騎兵,人馬總數接近一萬。自命為總管、命蔣師仁為先鋒,直撲印度。

當時吐蕃王松贊干布分別迎娶了尼泊爾的尺尊公主和大唐帝國的文成公主為後。

火牛陣」一仗擊潰印度數萬象軍。阿羅順那大驚,守城不出,玄策一心報仇,拿出唐軍攻城的各種手段——雲梯、拋石車、火攻,狠攻月余。

公元648年,茶博和羅城兵潰城破,玄策一路追來,斬殺印度兵將三千,印度兵將落水溺斃者超一萬,被俘一萬一千,阿羅順那逃回中印度。

王玄策乘勢攻入中印度,並發誓要盡滅印度。而印度兵將與唐軍(算是外籍軍團)一接觸便潰不成軍,阿羅順那棄國投奔東印度,求得東印度王尸鳩摩援兵,接著再招集散兵殘將準備反攻唐軍。玄策、師仁設分兵用計引阿羅順那上鉤,一舉全殲阿羅順那殘部,活捉了阿羅順那,餘眾盡坑殺。最後,阿羅順那妻子擁兵數萬據守的朝乾托衛城也被蔣師仁攻破,遠近城邑望風而降,中印度滅亡!

由於東印度援助阿羅順那,王玄策準備順勢再亡東印度。尸鳩摩嚇得魂飛魄散,忙送牛馬萬頭,弓刀纓絡財寶若干,向唐師謝罪,表示臣服大唐帝國,王玄策方才罷兵回朝述職,同時將阿羅順那披枷帶鎖押回長安。太宗皇帝大喜,下詔封賞玄策,授散朝大夫。

殺印度兵數萬,俘虜數萬,憑藉借來的幾千雜牌軍就平定了印度,這個英雄就是王玄策,一個非軍事專業出身的使節,一個在國外毫無根基的外交官,居然能夠完成這樣的壯舉。實在是世界軍事歷史上不二的奇蹟。所謂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印度就這樣被一個中國外交官在戰場上輕鬆搞定,真是愧對「文明古國」的稱號啊。只可惜當時的中國對印度知之甚少,在中國人眼裡那只不過是一個化外蠻邦而已,而近代因為「中印友好」的緣故,對這段歷史教科書上也避之不提,所以王大英雄的名字沒人知道也就不奇怪了。

這個難度比起漢代常惠用異國軍隊攻匈奴還難。因常惠經營了近二十年而且軍力占優,方才聯盟烏孫擊敗匈奴。其精彩程度不知要比好萊塢大片強多少倍,何況後者還是虛構、意淫居多,前者可是活生生的史實。我們今天可能不可想像:大唐帝國的國力強盛和國威之遠可見一斑!當真是:英雄風流不盡數,刀馬所至皆漢土。

王玄策是中國唐朝時期的人,與強漢時一樣,與王玄策同時代的名將也多的舉不勝數的,但是(在民間)知名度遠遠不能與李靖、秦叔寶、李績(徐茂公)等相比,甚至連程咬金的名字都比他響亮,可是我看過他的歷史後大吃一驚,王玄策簡直是個奇人。

王玄策是洛陽人,與當時高僧玄奘同鄉。公元六四一年因北印度的瑪卡達送使節來唐,因而以對其答札之副使節身份,於六四三年前往、六四六年歸國。接著,翌年以正使的身份再度前往印度,而被捲入提的王位篡奪事件(也是王的揚名之戰)。於六五八年第三度被選為往印度之使節,在各地訪問之間,還曾前往摩河菩提寺參拜。關於這些印度旅行的事跡,他雖記錄有《中天竺行記》一書,惟完本早已失卻,只餘下《法苑珠林》、《解迦方志》等散逸殘篇。

甘地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以喜馬拉雅山脈為目標,一路來到了尼泊爾王國。在這兒,他與尼泊爾的阿姆修瓦爾曼王談判,王玄策就以迎娶太宗養女文成公主而與唐具友好關係的吐蕃(即今之西藏)的王中之王的名義,向尼泊爾的阿姆修瓦爾曼王借兵。借用了七千尼泊爾騎兵,再度帶兵回到瑪卡達國向篡奪者阿爾裘那挑戰。

在激戰之後,王玄策終於獲得了勝利。於甘地斯河畔的決戰中,包含象部隊在內的阿爾裘那軍戰死三千,而被追落至水中溺斃的則有一萬之數,被俘虜者至少一萬一千人,大大地慘敗。據推斷,其總兵力至少有三萬,王玄策以少數之兵獲得大勝,而且還是在異國、並以異國之兵得勝,實在是不容易。這個難度比常惠(經營了至少十年而且軍力占優)用異國軍隊攻匈奴還難。

王玄策在俘虜了阿爾裘那、回復瑪卡達國的和平之後,就率領尼泊爾軍回到其母國。當然,這時也救出了其他留在牢獄中的部下,在俘虜提拉布陣提王阿爾裘那後,於六四八年將之獻予太宗,回到了大唐。如果王玄策是十八、九世紀大英帝國的將軍的話,他大可以就身陷牢獄一事要求賠償,加上其恢復和平的大功,要將瑪卡達國當成殖民地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再怎麼說,王玄策的功績都是可和世界史上著名的羅伯特·克萊夫匹敵,而他更是對領土及權利的欲望無緣,到底這是個人的資質呢?還是兩人所屬文明的價值觀不同?

他乃是在印度這樣的異國中,率領著尼泊爾異國的軍隊,與象之大軍作戰而獲得勝利的人。讓這個人以英雄之姿受到更多人的歡迎。這個人其實曾經三度前往印度,最初並不是以正使的身份,而是副使。第二次前往時則升為正使,被捲入提的王位篡奪事件,而率領了尼泊爾的騎兵大為活躍。其後他還曾經再一次前往,去做什麼呢?其實他是去寺廟中參拜。是個立下了大功之後,揮揮雙手就回去的人。中華的智慧與謙讓表現的淋漓盡致,太讓人佩服了!

由於在中國境內他並沒有做過什麼,因此也沒有什麼特別發揮。在從印度回來後,也只是辛苦了就結束,算是有點可憐。這個人曾把包括自己所做過的事,以及印度的地理等做了詳細的記錄留傳,叫做《中天竺行記》,可惜如今已經散落,幾乎沒有留存下來。

關於這個人,田中芳樹先生認為「即使是把他當成如好萊塢電影般具華麗風格之冒險電影主角也不是不行的。

日本玄幻文學宗師田中芳樹的名字,對喜愛玄幻文學的中國讀者來說或許並不陌生,可大多數人並不知道,他的另一大「拿手好戲」當屬歷史小說,尤其是以古代中國為背景的具有浪漫英雄主義特色的歷史小說。《天竺熱風錄》就是以盛唐時期王玄策出使印度的真實故事為線索,再現了那段幾乎被遺忘的波瀾壯闊的歷史。

玄奘法師西天取經的奪目光彩淹沒了與之同時代的王玄策,而且他的官位比較低,在正史當中不可能單獨為他樹碑立傳。一個人出名是要靠宣傳的,在沒有任何宣傳的情況下,這位英雄最終為世人所遺忘。

田中芳樹與王玄策的「第一次親密接觸」還是在30多年前剛剛進入大學的時候,他在大學圖書館翻閱日本平凡社出版的《亞洲歷史百科詞典》,讀到這位有著傳奇經歷的唐代使節的條目時,不禁驚呆了。田中說,當時自己還沒有成為作家的打算,只是單純地出於好奇心,想對此做一番深入的探究。又過了十多年,他決心將這段歷史寫成小說。這樣,《天竺熱風錄》從構思到最終完稿,用了整整20年。

責任編輯: 吳量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0412/387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