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陳跡:馬航事件中的尷尬與怒火

作者:

馬航事件的殘酷現實,映射出中國力量的短處,也顯現出政府自己護短的荒謬;中國乘客家屬們的吶喊,其實對中國自身有很現實的意義:它告訴所有中國人,政府的失誤的確是可以批評的,也是應該批評的。

馬航MH370航班失蹤事件中,人們注意到,中國媒體很是尷尬。它們空有官方認可的採訪權在手,無奈獨立調查的本事實在提不起來,有價值的資料、獨到的分析都很少見,只好跟在西方權威媒體後面,做轉述的工作。

當然,這也難怪,因為這些媒體的尷尬背後,還有更大的尷尬。

美方人員消息透露給了媒體

飛機失蹤,至今主要靠雷達、衛星的訊號來做分析。出事以後,馬來西亞軍方雷達上曾出現不明光點的事情曝光,與發現衛星訊號顯示飛機在南印度洋墜海,幾乎是在同時,即三月十二日。馬方當時對後者不敢確定,對前者也是在否認之後才又改口承認。人們看到,《華爾街時報》最先報導了表明飛機在失聯後繼續飛行了數小時的有關證據。它先是說,證據為"技術數據傳輸",信息來源是英國的飛機發動機公司,然後它更正說,證據是"衛星聯絡信號",而信息來源是美國調查人員。

表面上看,這是"細節失准",或曰"烏龍",其實卻很微妙。馬方主導調查,它對自己的軍方忽視雷達訊號難免遮遮掩掩,對拿到的衛星訊號證據也難免猶豫不決。最近有報導說,馬來西亞政府對媒體管制嚴格,信息泄露的情況很少,而馬方一些調查人員認為,美國方面屢屢發生信息泄露,特別是在失聯客機失蹤後的頭幾天裡。可以推測,有些消息"泄露"可能是有意而為,因為當時海上搜救持續在實際不相關的海域進行,配合調查的美方人員大概看不下去,就把消息透露給了媒體。

英國非營利公司Inmarsat在飛機失聯的四個小時內,從自己僅有的幾顆衛星找出了許多相關資料。馬方較早得知飛機可能已墜海,可能即與該公司有關。而該公司持續努力,對其衛星數據以"全新的模式"計算,終於得到相當可靠之結果。馬方於是宣布了基於該公司結論而得到的該航班已經墜毀的判斷。

那麼,即使沒有馬來西亞軍方雷達(實際還有泰國軍方雷達)的訊號證據,單憑民用衛星的訊號資料,看來也可以做出飛機偏離預定航向而向西轉,並幾度改變航向之後調頭向南的判斷,只是需要更多的分析計算,耗費更多的時間而已。

至於馬方,他們不習慣於及時公布相關信息,但擴大搜索範圍以及轉變搜索方向,以及後來宣布飛機墜海的判斷,應該說還算迅速。當然,其做法是否得當,爭議很大。

中國雷達與衛星的表現令人費解

然而,在中國,雷達與衛星都控制在國家手裡,更與軍方關係密切,卻至今僅在出事之後盡力搜尋,未見對分析出事過程本身有何貢獻。相比於前述英國公司,中共政府和軍方堪稱資源豐富、實力強大,而其表現,實在難以令人滿意,其投入大量資源於搜救,就只能在相當程度上依賴於別人的分析判斷。既然如此,中國受到嚴格控制的媒體要想有出色表現,當然難乎其難。

與這種尷尬狀況相映生輝的是,我們這裡各種版本的陰謀論故事很有市場,同時,對馬方的憤怒也格外強烈。

陰謀論故事,先前大體上是兩種版本,一是說馬來西亞軍方將飛機擊落,一是說美國要抓中國間諜而將飛機劫走,都演繹得頭頭是道。後來事情漸漸明朗了些,出現了新的版本,說是飛行員以國內政治原因劫持飛機,與馬政府談判未果,竟然將飛機飛向茫茫大海,油料耗盡而墜毀。這個版本,也有其相當的可信度。

出事的飛機上,約三分之二是中國人,這讓中國人格外牽掛,而無論哪個陰謀論故事,也都格外令中國人憤怒。不過,怒火燃燒起來,一不留神,就會燒過了頭。

怒火燃燒起來一不留神就燒過頭

中國人對馬方抗議、怒罵,甚至提出了各種的抵制,一浪高過一浪,而這時,馬國因為政府已宣布飛機墜毀,已進入國喪狀態。於是,中國人的舉動終於使馬來西亞人覺得忍無可忍,畢竟,馬國也有數十人在出事的飛機上。況且,中國要求馬方信息透明,馬來西亞人很有理由反駁,中國自己就是全世界最不透明的政府之一。

顯然是在陰謀論故事刺激下,中國乘客家屬發表聲明,聲稱如果他們發現其親人是因為失誤而喪失生命,他們將會認為馬來西亞官員以及馬航公司是"兇手"。如此激憤,可以理解,應是情有可原,只不過道理不是這個道理,因為失誤畢竟只是失誤,不可以視同為"兇手"。

然而,家屬們的吶喊,其實對中國自身有很現實的意義。政府失誤固然不是罪行,而此次馬航飛機出事,給中國人的教訓之一就是,政府的失誤的確是可以批評的,也是應該批評的。中國的問題恰恰在於,以汶川地震和高鐵事故最為典型,黨政官僚機器大力推行一種應對天災人禍的模式,即政府的不透明、政府的失誤,都不可以批評,更不可以追究,更有甚者,反而追究者有罪,因為他們無視"黨疼國愛"。

馬航事件的殘酷現實,映射出中國力量的短處,也顯現出政府自己護短的荒謬,但願經此一事,可以使中國人清醒。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動向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0421/390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