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陝西現光棍村:4成男子未娶妻 數十人媳婦私奔

4月17日,全村在家的勞動力在幫助程章銀家在門前小河上修一座簡易小橋,參加修橋的村民大多都年過50歲

楊四廟村一組村民47歲程章銀和九旬老母親相依為命

4月17日,74歲的村民鄧自強給71歲的弟弟鄧自貴剃頭,鄧自強死了老婆,鄧自貴終身未婚

有的找不到對象,有的喪偶,有的媳婦與他人私奔

原因:村子偏僻,村民貧窮且缺乏文化技能,已引起外界的重視,去年省里進行了調查了解

位於柞水縣營盤鎮東北部的楊四廟村,地域總面積26.7平方公里,是流經陝南的乾佑河(古稱柞水)的源頭,這是一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高寒山村,也是個名聲在外的「光棍村」。

全村共轄2個村民小組,93戶270人,其中到了結婚年齡卻找不到對象或喪偶、媳婦與他人私奔的單身漢就有38人,接近全村成年男性人數的四成。

「別的事都好辦,就娶媳婦這事最難」

4月17日,春光明媚。74歲的鄧自強在門口給71歲的弟弟鄧自貴剃頭。對這兩個單身老人來說,最簡單、管得時間久的髮型就是光頭。

鄧自強理著理著,覺得剃刀有些鈍了,就往左手掌心吐了兩口唾沫,剃刀在掌心裡正反盪了幾次,算是磨刀,沒用多久就把弟弟的腦門剃得鋥亮。

在楊四廟村單身男人家庭中,他們兄弟倆算是最有代表性的了。他們住在村裏海拔1200米的「十八背」山腳下。「十八背」的名字由來已久,據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人背了十八背簍的糞,在山上開墾了一片荒地。

老哥倆中,哥哥是老婆因病去世,弟弟則是終身未娶。而鄧自強的兩個兒子中,43歲的鄧光軍妻子10年前跟別的男人走了,留下一個兒子,今年已經20歲了;37歲的鄧光慶則是因為致殘截肢,當時談好的女朋友悄無聲息地離去,他現在一直在家裡靠放羊為生。

不管是老婆與人私奔,還是被女朋友拋棄,鄧光軍兄弟還算與女人有過緣分。而42歲的一組村民顏學明,女人緣就沒有那麼好了。顏學明頭腦比較活絡,花了10多萬元搬進了陝南移民搬遷建設的11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家裡收拾得整潔乾淨,床上的被褥疊得有稜有角,怎麼看都不像討不到老婆的人,可是他卻說:「山大地偏,別的事都好辦,就娶媳婦這事最難!」

37歲的村民王功平沒有娶到媳婦,原因相對明確一些。他小時候右手被嚴重燒傷,手指都伸不直,與人聊天時,他總是把右手藏在背後。讀過小學五年級的他,能說會道,在本村也算是讀書比較多的人了,可以用普通話與外面的人進行交流。可是家裡的條件不好,父親10多年前摔斷了手臂,母親因為高血壓冠心病導致腦子不太清醒,全家至今住在祖傳下來的老房子裡,這些因素的疊加,讓他娶媳婦難上加難。

42歲的田貴珠,有一定的經濟頭腦,去年年底才買了一輛二手推車,計劃到街上販菜賣水果。他說:「我在外打工時,也有過對象,可是女方要求做上門女婿,我如果一去,家裡一對70多歲的老人生活就沒了著落,這個家離了我就散架了。還不是因為我們沒文化,地方窮,女人都不願意來……」說到這裡,他低頭良久,擦拭著眼睛。

因為沒有老婆,貸款都被拒絕

鄧光軍因為有過一段不愉快的婚姻,讓他產生了「恐婚症」,他說老婆跟人私奔讓他五六年都沒有走出陰影。最讓他耿耿於懷的是,「老婆跟著私奔的那個男人,也不是什麼老闆,就是一個在礦上打工的普通工人,並不見得比我強多少」。現在有人與他提起娶媳婦的事,他都直搖頭。

一組47歲的程章銀和九旬老母親住在三間老房子裡,黝黑的臉膛上總是掛著笑。記者到他家時,他迅速爬上桌子,把寫有「天地君親師」字樣的中堂擺正,他說「風把它給吹歪了」。讀過三年小學的他,還念起家中堂兩邊繁體字書寫的對聯:「銀台報喜燭生花,寶鼎呈祥香結彩」。

也許是由於娶媳婦的艱難,程章銀對於生活已經沒有太多的奢求,「現在把老母親照顧好,養老送終就行了」。一畝多地里種點玉米、土豆,夠母子二人吃了,閒了到附近打個短工,掙點零花錢,打發後半生。沒有老婆,讓程章銀感到不便的是,他想到鎮上農村信用社貸款種藥材,人家不給貸,工作人員認為他沒老婆家庭不穩定,怕他還不上貸款。

4月16日,32歲的村民駱坤學家門的屋檐下還支著火盆,上午11時許,一家人及鄰居才圍著火盆吃過早飯。住在山裡沒有什麼要緊事,家家戶戶的日子都過得不緊不慢的,大多數村民家一天只吃兩頓飯,上午10點多一頓,下午三四點一頓。雖然駱坤學也在外面打過工,可是山裡的日子仍然習慣。他曾經從雲南「娶」回來的女人不習慣這樣的日子,過了沒多久,就嚷著要回雲南。駱坤學的母親說,頓頓要吃米飯,吃飯要炒菜,要下山跑三四十里到鎮上去買。就是這樣侍候著,人家最後還是有去無回。

「待在山裡挺好啊」,27歲小伙讓村幹部無語

這種相對閉塞的慢節奏生活,讓楊四廟村的一些年輕人也缺乏了銳氣。二組27歲的袁德文坐在鄰居家門口烤火聊天。柞水縣城裡組織免費技能培訓,村幹部通知他去學習,他說「懶得學」。村幹部問他是不是就打算這樣在山裡待上一輩子,他回答說:「待在山裡挺好啊!」直接讓村幹部無語了。

村民汪成蓮27歲的兒子在城裡讀到中專畢業,在楊四廟村可是屈指可數的人才。兒子在西安有一份比較滿意的工作,去年娶了個山西籍的漂亮媳婦,成了村里轟動性的新聞,她家門上貼的大紅「囍」字到現在依然讓村里那些單身漢們目眩。汪成蓮說:「我們村好幾年都沒娶媳婦了」。雖然兒子讀了書娶了媳婦,汪成蓮卻並沒有以此為豪,「娃讀書可把一家人拖累得不輕!」好在讀書比不讀書強,算是給她了一些安慰。

楊四廟村38歲的村黨支部書記王德斌介紹,全村初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僅27人,讀大學走出去的只有4人。因為環境資源、文化素質方面的制約,去年人均純收入只有不到6000元,導致村民娶媳婦難,因為沒有配偶,又導致一些村民精神上萎靡不振,思想上缺乏積極主動的意識,形成了惡性循環。

「父輩還有我們照顧,我們老了就沒人照顧了」

17日,楊四廟村裡有一件大事,村里用縣上的扶貧資金,購買了水泥沙石,在村黨支部副書記王成財的帶領下,給住在小河溝對面的程章銀家修一座簡易小橋。村里一下子來了13個人幫忙,這讓程章銀高興得合不攏嘴,他一大早就騎著摩托車到鎮上買菜,招待大家。

在修橋的13人中,除過3名婦女外,大部分都是50歲以上的男性村民,最年長的已經72歲了。王成財說,這就不錯了,除過一些長年在外務工的人,能來的也就是這些人了。

大家把河兩岸的大石頭聚集到一起,做成橋墩,然後用水泥沙石聯結在一起,看著自己家祖祖輩輩居住的地方終於有了一座橋,程章銀91歲的老母親高興得合不攏嘴:「夏天水可大了,一下雨幾天人都出不得門,這下可好了。」

村民竭力想改變生活環境,37歲的單身漢鄧光慶也在不停地改變自己。他從2002年起和哥哥合夥買了幾十隻羊,到現在他們兄弟的羊群已經發展到100多隻,大多是波爾山羊與本地羊的雜交品種。由於左腿裝有假肢,行動有些不便,他就琢磨出用一個塑料瓶子裝些玉米粒,一晃瓶子吸引羊過來,然後給來到跟前的羊獎勵幾粒玉米,時間一長形成了條件反射,他只要一晃塑料瓶子羊群就自動聚集到他身邊。

一本《本草綱目》是鄧光慶給羊治病的秘籍,那還是他前些年在城裡的地攤上買的。只要羊一生病,他就按書上寫的給人治病的方法,從山上采些中草藥來給羊治病。他說,這些方法大部分都管用,實在治不好的,才從鎮上買些藥回來。現在他放羊一年純收入可以有一萬多元錢,比村裡的平均收入高多了。

鄧光慶最大的期待就是,村里如果有網絡就好了,可以把自己養的羊通過微博推銷出去,賣個好價錢,他說:「我的羊可是綠色環保純天然的。」對於後半生該如何過,鄧光慶吐露,「如果有機會了,我還是想出去看看,畢竟村里太封閉了」。

17日,正在家門口用鎬清理一塊礙事的大石頭的田貴珠,表現出與鄧光慶類似的心情。他說:「以後有人招上門女婿,我還是願意出去,不然以後這樣的機會就越來越少了,父輩還有我們來照顧,以後我們老了就沒人照顧了……」

「更重要的是改變村容村貌,解決村民收入問題」

據了解,楊四廟村共2個村民小組93戶270人,到了結婚年齡卻找不到對象或喪偶、媳婦與他人私奔的單身漢就有38人,接近全村成年男性人數的四成。其中達到婚齡一直娶不到媳婦的33人,娶了媳婦但媳婦跟人跑了的2人,喪偶的3人。

楊四廟村的村道,是經過硬化的水泥路面,全長5公里左右。村黨支部書記王德斌介紹,縣上及鎮上近年來為改善村民基本生活條件費了不少心思。現在村里建成居民安置點一處,安置了38戶128人,通村主幹道都實現了硬化,新建便民橋一座,農電網絡基本上實現了全覆蓋,有線電視戶戶通已經安裝了87戶。王德斌還打算以後組織村民,出去觀摩別人的成功經驗,讓村民在信息上不再閉塞。

楊四廟村村民娶媳婦難,已經引起了外界的重視。營盤鎮黨政辦主任唐淑祥說,去年省里還派調查組來進行了調查了解,相信在各級各部門的重視下,這種情況會得到改變。

對於「光棍村」形成的原因,營盤鎮黨委副書記汪仁意認為,從客觀上來說,楊四廟村地理位置偏遠,與外界交流少,信息閉塞,資源環境條件差,人均收入低;從主觀上來說也存在著村民知識文化技能單一,缺乏對技能的學習和對教育的重視。

「對於娶不上媳婦的村民,我們想通過媒體、婦聯的牽線搭橋,看能不能得到改變。」汪仁意認為,除了這種直接的方法外,「更重要的是改變村容村貌,解決村民的收入問題,通過產業扶持讓村民富起來,這才是根本辦法。現在村里已經成立了中藥材種植互助協會,來促進這項產業的發展。」

楊四廟村的春天,正如王德斌介紹的那樣,因為海拔高,比縣城氣溫至少要低2-3℃,玉米必須用地膜覆蓋,才能保持正常的生長。當城裡的街頭,人們都已經穿單衣的時候,楊四廟村還有人烤火,這裡的春天乍暖還寒。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華商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0421/390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