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李登輝:六四事實上是近代中國發展的一個關鍵契機

在台灣,前總統李登輝他感嘆「六四」事實上是近代中國發展的一個關鍵契機,但很遺憾共產黨竟然以暴力鎮壓回應這個珍貴的契機。

李登輝在六四二十五周年前夕接受了自由亞洲電台採訪團隊的專訪,談到了當年剛接任總統,在台灣領導人的位置上從旁觀察六四事件的心得。

李登輝說,鄧小平掌權之初,認為經濟發展重於一切,卻又不願意放棄共黨專政統治,因而走上了「政左經右」的路線,為了維繫這條政治路線,他甚至不惜親手罷黜自己提拔的兩位領導人:胡耀邦趙紫陽。六四事件,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爆發。

李登輝認為,學生運動的本質既熱情又單純,不是為了哪一個個人謀求利益,而是為國家找出路,希望走上自由、民主的發展道路。中共領導人原本應該多聽聽年輕人的聲音,培養他們成為未來國家的領導人。對中國的發展而言,這原本是一次珍貴的契機。

李登輝說,六四到今天二十五周年,大家都回顧這一段時間他們的奮鬥。「依我的看法,當年不要鎮壓最好。」六四那時其實是中國發展歷史上一個重要的契機。但共產黨政權卻以暴力鎮壓來回應這個契機。以為這樣可以給政權帶來安定,但情形並不是這樣子的。

李登輝回憶,自己一九八八年一月接任總統,八九年事件發生時他才上任一年多。但他仍然很關心,同時注意到中共政府封鎖了所有消息,南京、四川、廣東等很多地區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中華民國政府當時認為必須要讓更多大陸民眾知道。所以用了許多方法,把消息發送到中國各地。

記者問,中國有一些學者或政治評論者主張,就是因為當年動用軍隊鎮壓,才換來後來二十多年的經濟發展。

李登輝直接反駁了這個說法。他認為這樣的說法是對情況不了解,因為如果當時這場學生運動如果能平和結束,現在的經濟可以發展得更好也說不定。所以這種說法只是一種推測和假象。

況且李登輝強調,中國目前的經濟情況也不如部分人士想像的那麼理想。支持中國經濟發展的模式被稱作「北京共識」,它的重點就是由政府壟斷資源及利益分配,藉此刺激經濟發展。

然而李登輝分析,這兩年中國的出口也碰到了瓶頸,經濟發展的動力必須轉向國內消費。但財富分配不均,使得中產階級無法興起。中產階級是一個國家消費的主力,一旦佔比太少,就意味著很難由國內消費取代出口成為經濟成長的動力。

李登輝認為,如果要靠中產階級消費拉動經濟,收入分配的改革就難以迴避,這是一個關係到中長期民主化關鍵議程。

(記者:李潼)

責任編輯: 李雨菡  來源:亞洲自由電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0603/402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