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三國演義》羅貫中露出了一個馬腳

作者:

文學作品和歷史之間,往往有一道奇妙的鴻溝。文學作品總希望自己能最大限度地貼近歷史,描摹出歷史的風貌。可它每次朝真實歷史這邊靠的時候,總會碰到這條鴻溝,從而止步不前。

這條鴻溝,就叫做「細節」。

細節是區隔小說和歷史的一條重要線索。小說作者為了讓情節更生動,勢必要加入特別豐富的細節。但細節越多,往往與真實歷史的偏差就越大。如果我們喜歡較真,把這些細節置於歷史溶液中去的話,就會觀察到很多有趣的化學反應。

中國最著名的歷史小說,恐怕要屬《三國演義》,它脫胎於陳壽的史書《三國志》,但又加入了大量的虛構和演繹,號稱「七實三虛」。羅貫中是大才子,這本書寫得太好了,以至於大部分中國人很容易忽略三七比例,把它當成是真正的歷史。不過就算是羅貫中這樣的高人,也沒辦法把這條鴻溝徹底抹平,在一些細節上還是會露出馬腳。

試舉一例。在《三國演義》的開篇,劉備一出場,就亮出了自己漢室宗親的招牌:中山靖王劉勝之後。

這個細節,是正史里確實有記載的。劉勝是漢景帝劉啟的兒子,漢武帝的兄弟。劉勝這個人在歷史上籍籍無名,唯一特別值得稱道的,就是一輩子生了一百二十多個兒子。兒子多,血脈散布得廣,所以宣稱是他的後代,非常安全。

劉備打起漢室宗親的牌子,在中原到處遊蕩,曝得大名。後來劉備跟漢獻帝敘舊,自報家門:「臣乃中山靖王之後,孝景皇帝閣下玄孫,劉雄之孫,劉弘之子也。」這個家譜,明顯就是從《三國志》裡抄來的,和真實歷史也對得上號。

但羅貫中再往下編,就有點不對勁了:漢獻帝一聽,連忙取來漢室家譜,細細一查,發現劉備居然是自己叔叔輩的,不由得大喜,以叔侄之禮相稱,從此劉備就成了劉皇叔,大名流傳至今。

這個「劉皇叔」,大大地有問題。

羅貫中為了讓這段情節顯得更真實,在書中添加了一段細節,把從漢景帝到劉備中間每一代的名字都補了進來:「帝教取宗族世譜檢看,令宗正卿宣讀曰: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劉勝。勝生陸城亭侯劉貞。貞生沛侯劉昂。昂生漳侯劉祿。祿生沂水侯劉戀。戀生欽陽侯劉英。英生安國侯劉建。建生廣陵侯劉哀。哀生膠水侯劉憲。憲生祖邑侯劉舒。舒生祁陽侯劉誼。誼生原澤侯劉必。必生潁川侯劉達。達生豐靈侯劉不疑。不疑生濟川侯劉惠。惠生東郡范令劉雄。雄生劉弘。弘不仕。劉備乃劉弘之子也。」

如果他不添加這段細節,讀者也許打個馬虎眼,含糊過去就算了。但既然羅貫中這麼認真,提供了如此詳細的譜系,我們不妨就來算上一算。

先看漢獻帝這邊的世系傳承。以高祖劉邦為第一代的話,第二代是惠帝、文帝,第三代是景帝,第四代是武帝……這是西漢的帝王世系。光武帝劉秀是景帝一支,景帝是第三代,劉發第四代,劉買第五代,劉外第六代,劉回第七代,劉欽第八代,劉秀恰為第九代。

從劉秀這裡繼續數,明帝是高祖十世孫,章帝第十一代,殤帝第十二代,安帝第十三代,順帝、桓帝同為十四代,靈帝十五代,到了漢獻帝劉協,正是高祖傳下來第十六世孫、景帝的第十四世孫。

那麼我們回頭檢視一下羅貫中給劉備排的這個世系。景帝第一代,劉勝第二代,然後劉貞、劉昂、劉祿、劉戀、劉英、劉建、劉哀、劉憲、劉舒、劉誼、劉必、劉達、劉不疑、劉惠、劉雄、劉弘,然後是劉備。

排到劉備這裡,是高祖第二十一世孫,景帝十九世孫。

人家漢獻帝劉協是景帝十四世孫,你劉備是景帝十九世孫,前後差著五輩兒呢。別說皇叔了,你當人家玄孫都不夠格……

羅貫中本來是嫌《三國志》說得太模糊,有心替劉備正正漢室宗親的名分。想不到編得太High,筆下一打滑,劉備瞬間矮下去好幾輩,真是太冤吶。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南都周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0814/430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