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官場 > 正文

挺習黨媒:國企高管抓了67人 共和國長子遭三變

2014年中國官場接連發生的周永康案、山西官場案陸續刺激著公眾的神經,不斷提高輿論對於此輪中共反腐究竟還能有怎樣的驚天猛料的期待。在這些案件如一幕幕大戲相繼上演之時,有一組數據並未受到關注,據陸媒統計,十八大以來,有67名國企高管因違紀落馬,「一把手」達38人。結合習近平在8月18日要求調整國企高管不合理過高收入的表態,分析人士指出,被稱為「共和國長子」的國企之變,正在進行時。

67名國企高管落馬

「變局」是近兩年來政壇關鍵詞,「山西之變」、「廣東變局」……而國企作為中國經濟最重要的構成,也在此刻迎來了它的「變局」。據陸媒統計,十八大以來,國企系統因各類違紀而「落馬」的高管已有67人,其中擔任所在公司或集團「一把手」職務的有38人,如華潤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宋林等;擔任副職的有25人,如中國行動通信集團公司原副總經理、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董事兼副總經理魯向東,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原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徐敏傑等;其餘4人雖非企業掌舵人,但也身居要職或「肥缺」,如福建省菸草公司原黨組成員、紀檢組長孫佳和,陝西有色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工程部部長、寶鈦集團原技改辦副主任李周岐等。

落馬者涉及油、煤、氣、電、通信、金融、運輸、軍工等行業,僅油、煤、氣、電四個基礎能源領域的就達到17人,其中有7人在石油企業,4人在煤炭企業,5人在電力企業,1人在天然氣企業。國企高管落馬行業較多的還有:建設投資領域為8人、傳媒教育領域為8人、金融領域4人、通信領域3人,運輸、鹽業、鋼鐵及軍工四個領域各有2人被調查。此外,菸草、冶金、有色光電等多個領域均有落馬者。

對於海外媒體來說,記憶深刻的是2013年由周永康案引發的中石油人事變局。在2013年8月、9月,包括已經調任國資委的中石油原總經理蔣潔敏在內的大批中石油高層落馬,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大的一次人事危機,更是近年來中國能源系統最大的腐敗系列案。據中石油股份董事會秘書局有關人士說:「此事發生得相當突然,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

當時被調查的中石油高管除了蔣潔敏以外,還包括原中石油集團副總經理兼大慶油田總經理王永春、中石油集團原副總經理李華林、原中石油股份公司副總裁兼長慶油田總經理冉新權、原中石油股份公司總地質師兼勘探開發院院長王道富,這其中,王永春和冉新權分別是中石油第一和第二大油田——大慶油田、長慶油田的「一把手」,因此有業內人士直戳要害:「王永春掌大慶,冉新權掌長慶,李華林管海外,王道富管勘探,這次基本上是把整個中石油骨幹班子端了」。因此有網民稱之為「中石油四天王一日同落馬」。而在此前,中石油最多也就是遭遇各地分公司總經理級別高管因腐敗被調查的先例。

對於國企高管腐敗的原因,無論是官方還是媒體,幾乎都有了普遍的共識,例如政企不分。國企在經濟領域中占據重要地位,是財政收入的重要支撐。所以,國有企業一直是政府支持和扶持的對象;國企高管權力過大。在現有國企監管體制下,國企高管既掌握經營實權,又有行政級別或黨內職務,有的還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頭銜,以及「優秀企業家」、社會名流的榮譽和光環。遭詬病最多的是,部分國企長期處於壟斷地位,擁有絕對話語權和市場控制權,比如央企在石油、電信行業中擁有行政壟斷優勢,自然成為「大老虎」數量最多的地方。原中石化集團總經理、黨組書記,「國企貪腐第一人」的陳同海曾說:「作為共和國長子,我們不壟斷,誰來壟斷?」而銀行業作為壟斷行業,其高管犯罪也呈多發態勢。

進一步地說,周永康本人就是自國企這片沃土上畸形生長的巨貪。而與之同案的官員中,更有郭永祥、冀文林、蔣潔敏這樣曾在中石油追隨過他的「心腹」。但就是這樣一些已經擺上檯面的「弊端」,卻在過去幾十年中被有意無意地忽視。

國企三變:反腐減薪取消行政級別

在被認為是習近平執政政綱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中,用聊聊百餘字對國企改革劃定方向——「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除了經濟領域的討論,在社會、政治領域,由官方表態,外界推測出國企最有可能面臨的三個變化就是反腐、減薪、取消行政級別。

反腐已在上文有過詳細闡述,「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是中共在處理很多事情上的通常做法。國企改革亦是如此。以中石化為例,正在進行的混改投標規模達到7,000億元人民幣,這期間就存在巨大的灰色空間,如果不能打掉國企中的大老虎,不僅改革勢必遇到阻力,誰又能保證這輪改革不會再度成為「蛀蟲」們的饕餮盛宴?

國企高管減薪一事則是當下輿論場中的熱點。8月18日,習近平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時提出,要從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出發,逐步規範國有企業收入分配秩序,調整「不合理的偏高、過高收入」,並要「根除」國企負責人的「職務消費」。隨後,中國多個省市紛紛公布國資國企改革方案,當中包括要對國企高管薪酬水平作出嚴格規範。有報導稱,主要國企尤其是金融銀行領域的部分高管人員將面臨減薪50%。

北京觀察人士指出,國企高管薪酬過高的問題,不僅在民間引得諸多不滿,從政治上來說,也一直備受詬病。有報導以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為例,其2013年薪資為近200萬元人民幣,相比之下,一些部級幹部年收入僅約為20萬元。簡而言之,作為中國近百家國企上級領導的國資委主任,其工資也許僅僅是這些國企高管的零頭。或許這也可以解釋為何當官方決定要解決國企高管薪酬過高問題時,輿論上表達不滿的只有那一百多家國企的負責人。

對於國企的變化,「取消行政級別」是這三項變化中最受關注的。因為這直接涉及到用人機制問題。目前中國國資委管理的央企,有53家為副部級,還有中投公司、鐵路總公司等正部級企業。此外,有一部分不隸屬於國資委而隸屬於其他部門的副部級央企,例如四大國有銀行和中國郵政集團等,這些央企的領導身份在商人和官員之間自由轉換,政企之間流動已成常態。例如從華能集團走出的李小鵬,從中海油走出的衛留成。

實際上,作為中共,對於國企高管擁有行政級別的問題早就心目瞭然,並一直試圖解決。這種嘗試甚至可以追溯到15年前。1999年9月22日第十五屆四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就有:「深化國有企業人事制度改革」,「對企業及企業領導人不再確定行政級別」。2000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經貿委通知,要求「政府與企業要由行政隸屬關係改為產權關係,取消企業行政級別」。2008年至2009年大型國企集體上市,國企領導兼任公務員顯然不利於上市,2008年9月上海市委市府下發意見,要求取消國企領導行政級別,不再保留公務員身份。但是所有的文件最終結局都是「只聞樓梯響,未見人下來」,無疾而終。

如果傳言屬實,中南海真的下定決心要將這個遺留十餘年的問題解決,在今日中共中央權威直接下達地方的大勢下,做成此事實為不難。唯一的問題就是,如果既降了國企高管的薪水,又將他們從政治體系中劃分出來、一無權二無錢的情況下,用什麼樣的激勵機制使現任經營者充分發揮經營才幹?又通過什麼樣的選評機制將優秀的經營者吸納到管理崗位上來?這就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多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0917/445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