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牛白羽:金正恩的「去中國化」外交是死路一條

作者:

牛白羽:金正恩的「去中國化」外交是死路一條

金正恩在外交上一邊和西方熱情擁抱,一邊「去中國化」。

一面在外交上和西方熱情擁抱,一邊在「去中國化」的路上狂奔,這是朝鮮在進入金正恩時代後外交政策上的最明顯轉變。在朝鮮因為第三次核子試爆而遭到聯合國空前嚴厲的經濟制裁後,這種趨勢在最近幾個月更是達到高潮。這裡的問題是,朝鮮的外交政策轉變能走得通嗎?

對朝鮮外交政策轉向持樂觀態度者,可能會以中國外交當年的「去蘇聯化」作為成功的案例參考。在中國成立初期,中國也採取了對前蘇聯「一邊倒」的外交政策,進入上世紀五十年代後期,雙邊關係惡化,中蘇雙方從口頭論戰到徹底翻臉,中國在六十年代末期開始和美國接觸,和美國聯手遏制蘇聯。進入鄧小平時代後,中美建交,中國打開了對西方交往的大門,為全面推行改革開放政策創造了外部條件,成就了中國今天的經濟成就。從中國這樣成功的案例看,有不少人,甚至於包括金正恩個人,或許都認為朝鮮也可以走一走這條道路。

但是,這種觀點顯然忽視了當時國際格局和今天國際格局的截然不同。中美所以能在上世紀擺脫歷史糾葛走到一起,主要是因為中蘇冷戰,美國希望能和中國一起遏制蘇聯。今天,中美雖然構成了戰略博弈格局,但是雙方在經濟和國際及區域安全上的共同利益,要遠大於彼此分歧。美國承受不了和中國徹底翻臉的代價,朝鮮更不具有中國那樣的幅員和規模,不具有可供美國藉助來遏制中國的能力。這就決定了即便朝鮮想重走當年中國走過的道路,以今天的國際格局和朝鮮自身的資質,這條路也不可能走通。

朝鮮的「去中國化」外交能否成功,還取決於針對朝鮮的熱情擁抱,西方會不會接受。在內外交困的國內經濟和國際政治環境下,如果西方國家願意接受朝鮮的擁抱,憑藉從西方獲得的經濟援助或政治鼓勵,朝鮮或許還有機會對中國叫板,可以把「去中國化」推行下去。如果西方不願或不敢接受朝鮮金正恩當局的擁抱,朝鮮可能根本就沒有成功「去中國化」的資本。

而觀察西方自朝鮮改變外交方向以來的表現,能明顯看出西方的疑慮。西方國家搞不清這到底是朝鮮外交政策的根本性轉變,還是金正恩在制裁壓力下的權宜之計。在外交上被朝鮮的多變折磨得毫無脾氣的西方很擔心這又是朝鮮的外交伎倆,擔心朝鮮在拿到援助後又立刻翻臉。所以無論是美國、歐盟,還是日本、韓國,對朝鮮遞過來的橄欖枝都充滿警惕。特別是歐盟,不久前還向聯合國提交了議案,要求把朝鮮領導人金正恩以「反人類罪」送到國際刑事法庭接受審判。而美國在派出兩位高級官員從韓國獲悉朝鮮的底線後也沒有任何反應,白宮仍然堅持以「棄核」為改善關係的前提條件,在朝鮮徹底放棄核武並全面接受IAEA核查之前拒絕和朝鮮談判接觸。而對於朝鮮來說,「棄核」根本就不在金正恩的政治詞典內,在常規武器上和美韓相比毫無相對優勢的朝鮮政權只有靠核武才能守住心理安全底線,才剛剛上台兩三年的金正恩政權也要靠發展核武來獲得軍隊支持。因為堅持不放棄核武,再加上朝鮮以往多變的外交政策給西方留下的不良印象,朝鮮想要在短時間內和西方國家關係徹底改善的可能性幾乎沒有,這也就決定了朝鮮根本就不具有「去中國化」的西方因素。

決定朝鮮「去中國化」外交政策能否成功的第二個因素是中國因素。或許可以這樣判斷,如果今天的中國還是三十年前的中國,或者是印度,朝鮮外交「去中國化」或許還能成功。但可惜的是今天的中國已經不是三十年前貧窮的、毫無國際影響力的中國,今天的中國已經是世界經濟規模第二的大國。中國的影響力之大,甚至於連美國都無法和中國割裂,就更不用說朝鮮能徹底擺脫中國的影響。憑藉經濟快速崛起,中國的軍事、文化張力空前加強,中國在整個西太平洋地區投射的陰影,甚至於連日本都緊張不安,以朝鮮目前的國家體格,又怎麼可能在朝鮮半島這個地方,在中國的家門口成功推行「去中國化」政策呢?更關鍵的是,在全世界都想抓住中國機會發展經濟的時候,具有近水樓台優勢的朝鮮怎麼可能一邊在對外開放的同時,卻推行「去中國化」策略呢?

因為上述兩個原因,中國當年成功「去蘇聯化」的經驗對朝鮮不舉參考價值。朝鮮的「去中國化」外交政策只能無疾而終,想要徹底擺脫中國影響,就更是死路一條。針對朝鮮的外交政策轉變,在中美戰略博弈的格局之下,中國要防止朝鮮走得太急、太遠,但也沒必要為之焦慮。因為擔心朝鮮外交政策的「去中國化」而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就是杞人憂天了。

來源:香港東方日報

責任編輯: 趙亮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1017/459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