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MIT學生談清華和MIT的差異

我不了解斯坦福(因為只是短暫訪問過幾次那裡),不過我對MIT和清華都比較熟悉。MIT是我的母校,而我的朋友有很多都來自清華。說實話,我覺得很難比較這兩個學校的優劣。

在校園文化方面,這兩個學校有很多本質的差別。而屬於清華的很多特點大多並不源於這個學校本身。很多人問我為什麼來自清華的創業公司寥寥無幾,而來自MIT的創業公司又那麼多?綜合考慮所有因素,我認為其中最大的因素是自由。

清華每天晚上要熄燈。網絡連接也被嚴格的限制著。每棟宿舍樓的入口處都有警衛。在清華,總體上的校園文化是學習最重要。在Larry Zhang這個回答中可以看到亞洲人持有一個普遍的觀點,即:「MIT學生的成功有賴於他們的勤奮學習」。這個觀點和事實相差萬里。

沒錯,MIT的學生學習是很勤奮。但是這並不意味這它能培養出優秀的計算機工程師。我們中間的很多人並不是為了學習而來到這裡。這些人來到MIT是想要過來hack我們所能看到的一切東西。在我的本科宿舍里,我們有焊接設備,有木材切割設備,電子儀器,備用的混凝土和木材堆放在走廊。我們很容易就能進入到器材室或者機械五金店,拿到我們所需要的所有設備。而這一切都是為了非學術的私人用途。我們有個叫Reuse的郵件列表,你可以在學校裡面到處跑去收集各種別的實驗室不需要的奇怪設備,包括掛載機櫃的伺服器和老舊的杜瓦瓶。我們也有一個沒有任何埠限制的開放網絡,免費的靜態ip地址,全雙工的千兆網絡接通到每間宿舍。MIT鼓勵我們使用這些資源來最大程度的滿足我們對未來的想像力。在虛擬化技術普及之前,我自己的宿舍裡面放了15台機器。我對門宿舍的哥們弄到了一個工業級雷射儀自己做了一個雷射切割設備。另外一個哥們在忙著搞一個山寨的RF晶片識別設備試圖找到地鐵和學校的讀卡器安全漏洞。還有人在宿舍自己弄了一個二層閣樓,還有人花了200美元把一個相機發射到了太空中只是為了證明這並非不可能,還有人做了個3D顯示器,有人在折騰虛擬實境頭盔,有人沒事自己改linux內核……

這些東西都是什麼時候做的?半夜。此刻的清華斷掉了他們學生的電。我已經很難想像能有比強行斷掉這個國家最聰明的一批學生的電力供應更能阻礙這個國家技術前進的方法了。沒有電,你怎麼做自己的項目?怎麼在項目早期運行自己的伺服器?而在MIT,我們的公司脫胎於學生宿舍,臥室即是數據中心和實驗室。

我們為此犧牲了學習的時間嗎?當然。我們中的很多人來MIT本來就不是為了學習,我們來是為了做東西。

我們為此打破了很多規章制度嗎?向來如此!但幸運的是MIT從來不會監督我們,沒人到處盯梢,沒有監視攝影頭,沒人告訴我們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除非我們真的做了些對人身安全造成危險的事情。這樣我們才能把整個校園(不僅僅是宿舍)變成一個高科技惡作劇的試驗場,正是這些讓我學到了從Python到RF設計的所有知識。而在清華,他們甚至不讓我在裡面照相。在每棟大樓的入口出都有一個靜默嚴肅的保全看守。真希望清華的學生們在那裡也能愉快的hack。

這些MIT的校友們現在何處?一部分成了主流計算機工程和軟體公司的CEO,一部分正準備從矽谷公司辭職實現自己的下一個偉大創意。計算機工程技能首要並且本質上來自於實踐經驗,而不是課堂。這正是我們在那麼多陰暗的夜晚裡面學到的事情。

請不要誤解我的話,清華的學生極其聰明,聰明,還是聰明。他們對於創造未來的渴望並不輸於我們。我去過那裡很多次,我的很多朋友都畢業於清華。真正的問題不在於學生,而在於學校和學校的氛圍,傳統的亞洲學術評估制度,以及其他一切阻礙了他們放棄學業投身實現夢想和未來的事物。

嘛,我準備去看一眼他們這學期開的新課,雖然我只是打算把它扔一邊然後去搞我自己的app……

Quoto原文連結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1106/468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