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習近平沉臉教訓記者 紐時嗆保護權貴引舌戰

習近平11月12日在習奧聯合記者會上強硬回應《紐約時報》記者簽證問題,引發輿論風暴。次日《紐約時報》高調刊發社論質疑習近平保護權貴、鉗制媒體,也迫使《環球時報》反唇相譏。

《紐約時報》11月13日在《回應習近平》的社論中指責習近平保護權貴和那些具有不可告人之事的人,呼籲「一個自信的、認為自己是世界領袖的政權,應該有能力去面對誠實的審視和批判」。而14日中國《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也加入了這場口舌之爭。在一篇題為《紐約時報也該用「為什麼」問問自己》的社論中,《環球時報》提醒《紐約時報》不要真把自己看得那麼普世、高尚,它應當知道自己的先天局限和弱點,只有這樣它才會在與中國政府發生分歧時,有反思自己是否做錯了什麼的興趣。否則不碰壁才怪。

習近平在聯合記者會上「教訓」紐約時報

在此次習奧聯合記者會上,《紐約時報》記者馬克·蘭德勒(Mark Landler)向習近平提問,是否會為外國記者提供與學生、商人同樣寬鬆的簽證待遇時,習近平「不耐煩」地警告了外國媒體。根據《紐約時報》在社論中的描述,習近平在記者會上一開始似乎沒有理會《紐約時報》記者馬克·蘭德勒的問題,但後來又回到了這個問題,他說,「一輛車如果拋錨,我們都要下車檢查哪兒出了毛病。」該社論稱,這個比喻可能有點拐彎抹角,但傳遞的訊息非常清楚:他在提醒外國新聞機構,後者的麻煩是自找的;他們正在因為影響不良或引發爭議的報導遭受懲罰,並且可以通過改變自身的做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華盛頓郵報》報導亦稱,習近平動了氣,歐巴馬不得不在一旁打圓場,習近平回答問題的表現看來非常「不外交」。習近平的「車輛拋錨論」並沒有在中國媒體播出,凸顯美中極欲建立合作關係下,雙方仍存有差異。

《紐約時報》宣稱他們從不打算為了迎合任何政府的要求而變更自己的報導——不論是中國、美國還是其他任何國家。任何有信譽的新聞機構都會這樣做。從發布「五角大樓文件」(Pentagon Papers)到調查政府的秘密竊聽項目,時報有著挑戰美國政府的悠久歷史。擁有13億人口、同時還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是一支地區性和國際性的重要力量,理應在新聞報導領域受到嚴肅對待。時報將繼續關注中國及其公民,並為他們提供誠實的報導。習近平曾宣稱中國保障媒體權利。要求記者為迎合政府而改變報導內容,只是保護了權貴和那些具有不可告人之事的人。一個自信的、認為自己是世界領袖的政權,應該有能力去面對誠實的審視和批判。

2012年中共十八大召開前後,包括《紐約時報》、彭博社等在內的西方媒體頻繁曝光中國國家領導人涉嫌聚斂大量財富的秘聞。以《紐約時報》為例,2012年10月25日該報以巨大的篇幅發表了其駐上海首席記者張大衛(David Barboza)調查整理的關於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家族在20年時間裡積累了27億美元巨額財富的事件,引發軒然大波。溫家寶家人就此委託律師威脅提出控告。在報導發出前,中國駐美大使張業遂曾試圖阻止《紐約時報》發出這篇報導。此後,《紐約時報》依舊對溫家寶家族窮追不捨,2013年11月13日報導投資銀行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自2006至2008年間共支付180萬美元給化名張莉莉(Lily Chang,譯音)的時任中共總理溫家寶的獨生女溫如春所經營的富怡(Fullmark)顧問有限公司,以換取中國市場利益。

與此同時,《紐約時報》中文和英文版的網站在中國大陸全部被封鎖。英國廣播公司的電視頻道在北京的信號突然中斷,節目遭到屏蔽。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在10月26日批評了《紐約時報》的相關報導,稱這種報導是「抹黑中國,別有用心,有著不可告人的目的」,對《紐約時報》相關網站採取的屏蔽措施「符合法律和法規」。

《紐約時報》認為此舉是對其報導的報復。據稱兩年間,《紐約時報》3名記者在中國簽證被拒,駐華外國記者協會今年1月批評此舉「不符合國際標準」。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多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1116/472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