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4步讀懂食品包裝,看懂了才吃的更有安全感!

食品包裝上的各種標籤和說明,是不是總讓你看得雲裡霧裡呢?是不是每次就只看看生產日期,只要在保存期限內就放心購買?其實,外包裝上很多信息包含了大學問,讀懂其中的含義,才不至於「上當受騙」。下面一起來看看,在選購食物時應該如何看懂這些營養說明?

1、看原料排名

先看看食品配料表,按規定,配料表中,食品原料及配料按加入量比例的多少會從多到少排列,也就是說,排在第一位的是含量最多的原料,即主要成分了。

比如,在購買某奶茶飲料時,配料表中第一、二位並不是牛奶及紅茶,而是水、白砂糖,白砂糖只是一種純熱量食品,除此沒有任何營養價值,為了製作出奶的感覺,有的奶茶會加入植脂末這些反式脂肪酸(不利於心血管健康),而且添加量還排在配料表的第三位,添加量也不容忽視。在營養師的眼裡,這款奶茶就不太有營養。

即使是某些牌子的奶茶添加了奶粉、煉乳,但添加量排在水、糖之後,分量並不多,且同樣添加了植脂末。煉奶本身含糖量就高,營養價值也不高,因此,這款奶茶的營養價值同樣不高。

又比如,我們經常購買的牛奶或奶味飲料,如果配料表中只有鮮牛奶,則說明這是100%純牛奶,但後麵食品配料表里還有水、白砂糖等,那麼就是被稀釋的牛奶。

2、看有無反式脂肪酸

相關規定,營養成分標籤中強制標示「4+1」,即必須標識四種核心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能量含量值及其占營養素參考值百分比。如果在生產過程中添加了氫化或部分氫化油脂,還應標示反式脂肪酸含量。

現在大家對反式脂肪酸的危害有一些了解,我們每天攝入反式脂肪酸的量不多於2g。但有些食品包裝標示「零反式脂肪酸」,這並不等於沒有反式脂肪酸。因為按規定:每100克食品含反式脂肪酸≤0.3g,就可以標註「反式脂肪酸為0」,可見「零反式脂肪酸」不等於沒有。

3、看營養素參考值

營養成分標籤除了包括營養素名稱、單位計量的營養素含量外,還特別增加了「NRV%」。這個指標是表示每100g、100ml或每份食品所含的主要營養素占每日營養素參考值的百分比。

我國的營養參考值為:每人每天能量攝入2000kcal,蛋白質60g、脂肪不大於60g、碳水化合物300g、鈉2000mg(相當於5g食鹽)。參考食品的營養成分表,根據自己所進食的分量,可以計算出所攝入的能量及營養素。

比如一袋淨含量35g的紫菜,其營養成分表上標出:每100g含蛋白質44g、鈉2200mg,那麼,吃完這樣一袋烤紫菜,共攝入蛋白質15.4g、鈉770mg(相當於NRV的38.5%)。可以認為,這是一款高蛋白、高鈉食品,即使它是高蛋白食品,營養價值相對高,可同時也是一款高鈉食品,並不建議孩子經常大量食用,尤其不適合高血壓、心功能不全、慢性腎臟病、水腫等患者食用。

某淨含量為135g的薯片,其營養成分表中標示:每100g薯片含「能量536kcal、蛋白質4.9g、脂肪30.8g、碳水化合物59.8、鈉528mg」,從中我們能夠得到這樣的信息——這是一款高熱量、低蛋白質、高脂、高鈉的食品,營養價值低。

把一桶這樣的薯片吃完,攝入的熱量達到了每天推薦攝入量的26.8%,相當於一頓早餐或晚餐所攝入的熱量,但其飽腹感一點都不強,需繼續攝入其他食品充飢,很容易導致能量攝入過多。而且脂肪含量已占到推薦攝入量的50%,含鈉量達到推薦量的26.4%,經常吃這樣「重口味」的薯片,容易增加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壓等發病機率。

4、看「營養宣稱」

不少食品的外包裝或廣告中會出現「高蛋白」、「低脂」、「低糖」、「高鈣」等字樣,根據規定,這些所謂的「低」或「高」的營養宣稱,必須標出相應內容,在購買時,應該根據數據進行判斷,而不要單純相信廠家的噱頭。

高蛋白——每100g食品含蛋白質≥12g,或每100ml液態食品含蛋白質≥6g,可稱為「高蛋白」食品;

低脂——每100g食品含脂肪≤3g,或每100ml液態食品含脂肪≤1.5g,可稱為「低脂」食品;

脫脂——每100g食品含脂肪≤1.5g,或每100ml液態食品含脂肪≤0.5g,可稱為「脫脂」食品;

低糖——每100g或100ml食品含糖≤5g,可以宣稱為「低糖」食品;

無糖——每100g或100ml食品含簡單糖≤0.5g,可稱為「無糖」或「不含糖」食品;

低鹽——每100g或100ml食品含鈉≤120mg,可稱為「低鈉」或「低鹽」食品;

高鈣——每100g食品含鈣≥240mg,或每100ml液態食品含鈣≥120mg,可稱為「高鈣」食品。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智慧生活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1205/481978.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