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短評 > 正文

VOA專訪:中國是否會走向憲政

自2013年以來,《紅旗文稿》和《人民日報》等中共官方媒體掀起了一波關於憲政的討論。有中國學者提出了「憲政姓資論」。儘管這樣的觀點受到民眾和其他學者的批評,《環球時報》不久前還推出了若干篇反對憲政的評論文章。不過,中國也有學者與這些「反憲政」觀點針鋒相對。北京大學法學院憲法學教授張千帆日前在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上撰文說:反憲政沒有未來。我們邀請張千帆教授通過電話參加節目,談談這些話題。

林森:為什麼說反憲政沒有未來?

張千帆:這個問題在文章裡面解釋得比較清楚。其實這篇文章在海內外產生反響,有點出乎我的意料,因為講的都是些常識。憲政會影響到每個人的利益。文章談到了憲政對社會底層的工人農民利益有一些影響;憲政對於中小學生利益的一些影響。其實既得利益本身,他們的利益也受影響。沒有憲政,誰的生活都沒有安全感和尊嚴感。所以說,如果要反對憲政,任何國家都一樣,都不會有未來。

林森:中國目前是否已經有憲政了?

張千帆:(中國)現在只能說有憲法,但就像有法,但是離法治社會還相當遙遠一樣,現在離憲政的距離是相當遙遠的。

林森:你對憲政是如何進行解釋的?

張千帆:憲政這個概念其實很簡單,也可以把它理解為依憲治國:有一部憲法,這個憲法規定了公民權利,規定了這個國家權力的運行程序等等;同時它要能真正地落實到現實當中。這一部憲法如果真的能夠落實到現實,並且能指導政治權力的運行,就可以被認為是實現了憲政。

林森:如果說中國之有憲法,沒有憲政,如何看待中國目前習近平所倡導的反腐,比如說把周永康薄熙來移交司法,這是不是可以說中國在朝著憲政的方向邁進?

張千帆:這只能說取得了個案的進步。每個個案打的都是貪官,都是「老虎」,應該說是進步。但是這種個案反腐不足以改變整個官場的腐敗。我們知道,腐敗是制度性的腐敗,是全局性的腐敗。所以光是打幾隻大「老虎」不足以解決問題。要真正反腐就要走憲政和法治的路,把法治、憲政落實好,讓人民通過選票,通過言論和新聞自由來反腐。這樣才能真正清除腐敗。

林森:中國自毛澤東到當今的領導人,期間有沒有出現過朝憲政方向的一些正面發展?

張千帆:我覺得80年代發展是比較正面的,尤其是82憲法制訂以後。緊接著又制訂了選舉法。然後在各地,尤其是高校,北京高校,湧現出一股選舉熱。那個時候,中國憲政是充滿希望的。

林森:憲政給老百姓能夠帶來什麼樣的實惠?

張千帆:這個就太多了,比如我們生活中的一些細節,表面上看跟憲政沒有關係,實際上都有關係。包括我們生活的環境、呼吸的空氣、水有沒有被污染,食品是不是安全,最終都會跟這個國家的政治制度、這個國家的憲法落實得好不好有關係。中國老百姓經過這麼多年以後,也看到憲政和自己切身利益有關係。所以說,現在社會的憲法意識是越來越高。

林森:在你看來,中國在最終是否能夠,或者說是否會走向憲政?

張千帆:我相信是會的。隨著社會大眾的覺醒,要求實現憲政的壓力會越來越大。這個趨勢是誰也不能阻擋得了的。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112/499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