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國文化 > 正文

「人」從哪裡來? 非看不可

「人」從哪裡來?

關於人的造字,有多種說法:

一種是,左一撇,右一撇,一陰一陽之謂人;第二種說法是,兩兩支撐、互相攙扶,共同前行。再有一種說法,「人」字,就像兩個棍子在打架,以示人和人之間,會發生矛盾、衝突。

還有一種說法更有趣,甲骨文「人」字如同一個人的側面像,意在不敢直面人生。直面人生是什麼字呢?是「大」字,我們看看甲骨文的「大」字,是人的正面像。如果敢於直面人生的話,人的格局就可能變大。

人——生於天地,成於四時

天地,指的是陰陽;四時,指的是春夏秋冬。

人是靠天地陰陽二氣而生,遵循春夏秋冬四季法則,有生、有長、有化、有收、有藏,就運化成人。

中國傳統文化認為,天為陽、地為陰,天地合氣,就是陰陽平衡,人得天地之全氣就是得陰陽二氣。

「人」字的生發

「人」字可以作為偏旁部首出現,俗稱「人字邊」。從一個「人」字可以生發出許多的新字,變成各種各樣的「人」。

1

二人親近為「仁」

兩個人就為仁,它的本意是親近。一個人要學會親近別人,愛護別人,才會有仁德。

「仁」字最早出現在儒家經典《尚書·金滕》中,意思是指道德品質好。而孔子把「仁」作為了儒家的最高道德規範,提出了以「仁」為核心的一套學說,在中國政治思想發展史上產生了重要影響。

孔子在教導他的三千門生時會針對每個人的不同情況去教育。一次,一名學生問孔子何為「仁」,孔子知道這個學生的最大毛病是不懂得關愛別人,於是說:「仁者愛人也。」就是人要學會去愛護別人。另外一名學生又提出了同樣的問題,孔子知道他的缺點在於無法處理好與別人的關係,就回答道:「仁者二人也。」意思是希望他能和別人好好相處。

2

有人幹活有人監督的「眾」

二人為「仁」,三人為「眾」。

「眾」字的篆書寫做(見上圖),上邊是一隻眼睛,下面是三個人,意思就是人多了的話,就需要去管理了。就好比在公司里,底下的人做具體的工作,上邊的領導要看著,起到監督管理的作用。

從中醫的角度上來講,五臟六腑也叫做眾生,所以我們的生命也是需要管理的。所謂對生命的管理,就是首先要了解我們自己的五臟六腑都是怎麼回事,它們有什麼特性。

3

向左學好的「從」,向右學壞的「比」

「從」字在篆文里寫做(見上圖1)。就是一個人跟隨著另一個人,而且很有意思的是,是朝左跟隨。

我們對比看一下古代篆書的「比」字(見上圖2),也是一個人跟著另一個人,但「比」字與「從」字正好相反,是向右跟隨。這又隱含了什麼含義?

這其實就涉及到中國文化以左為尊的傳統。一個人朝左跟著另一個人就是學好(左為貴),就叫從,比如我們常說的「從善」。荀子云:「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就是做人做事要服從道理,而不是只聽命於君主;假如父親說的做的不對,也不能聽從。做人要以道義為先,而非屈服於權貴。

而當一個人朝右跟著另一個人就是不學好(右為賤),就叫比,比就是相比,小人多攀比。成語有「朋比為奸」,就是不學好,總跟別人攀比,就為奸。

我們學做人也好,學習文化也好,都有兩個要點,一是要學好的方面,二是要跟對人,找准方向。

凡是從「人」部的字,都跟人性、人體本身密切相關。做人的至簡大道就是:一個人要做好自己,兩個人要處好關係,多個人要各守其位。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GigaCircle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119/502264.html